康斯坦茨

康斯坦茨

康斯坦茨位於博登湖西端,德國的西南角,毗鄰瑞士。她是一座有2000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年輕的大學城。德國南部邊境城市。在博登湖南岸萊茵河流出處,與瑞士的克羅伊茨林根僅一街之隔。人口6.8萬(1984)。公元三世紀時建為要塞。鐵路要站、河港、航空港。工業以紡織、機械、化學、食品和木材加工為主。有大學、博登湖研究所、博物館和中世紀古迹等。療養和旅遊勝地。

地理位置


康斯坦茨
康斯坦茨
位於康斯坦茨湖(德國境內稱博登湖)畔。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萊茵河穿城而過,一座大橋連接城市的兩個部分。城市主要位於河北岸,有住宅區,工業區,康士坦茨大學;南岸是老城區,有行政中心、購物設施、康斯坦茨大學。汽車渡輪可以通往梅爾斯堡,客運雙體船直達腓特烈港。老城區的南部和瑞士的羅伊茨林根小鎮接壤。

歷史


1733年的康斯坦茨康斯坦茨地區的文明可以追溯至石器時代晚期。
大約於前100年,第一批羅馬人於此地定居。康斯坦茨這名稱是源於Constantia 這個字,而Constantia 這個字又源於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一世,他於這裡與日耳曼人的一支阿勒曼尼人戰鬥,並為這個市鎮建築了防禦工事。
大概在585年於康斯坦茨開始設立了一個主教,並標誌著這市日後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由中世紀末開始,康斯坦茨5,000名人口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神職人員,神職人員的權利令他們可以免於被收取稅款。
中世紀康斯坦茨的貿易蓬勃發展,康斯坦茨擁有該地區唯一可以越過萊茵河的橋樑,令康斯坦茨戰略上變得十分重要。康斯坦茨的亞麻布生產令康斯坦茨國際馳名,該市變得非常富裕。1192年,康斯坦茨獲得了帝國自由城市的稱號,今後康斯坦茨就直轄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414年-1418年間第十六次大公會議於康斯坦茨舉行,稱為康斯坦茨會議,1415年7月6日會議中將捷克神學家揚·胡斯處以火刑。這次會議導致教會大分裂的結束,而這個唯一一次於阿爾卑斯山山脈以北舉行的教宗選舉當中,馬丁五世被推選為新教宗。
1460年舊瑞士邦聯征服了圖爾高,康斯坦茨的自然後置地。康斯坦茨之後欲得到許可加入瑞士邦聯,但邦聯內其它滿布森林的州分則投票反對康斯坦茨的加入,害怕滿布城市的州分會過多,影響他們的生存。康斯坦茨之後加入施瓦本同盟代替。在1499年的施瓦本戰爭中,康斯坦茨失去了他於圖爾高最後的特權予瑞士邦聯。
宗教改革於15世紀20年代影響康斯坦茨,由岩布斯烏斯·巴拉拿領導。很快康斯坦茨就官方宣布改信新教,聖像從教堂裡面移走,該地的主教暫時遷至康斯坦茨湖湖邊的小鎮梅爾斯堡。但是在1548年查理五世對康斯坦茨加以最高封禁並需要向立即進攻康斯坦茨的哈布斯堡奧地利投降。因此,康斯坦茨失去了帝國自由城市的稱號和他剩餘的榮光。
新的哈布斯堡統治者熱切地將康斯坦茨重新相信天主教,1604年一間耶穌會學院於康斯坦茨建立。學院附有的劇場於1610年興建,是現今德國仍然繼續公演的最老一間劇院。

友好城市


2007年,康斯坦茨與中國蘇州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