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渡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大禹渡黃河風景遊覽區位於中華民族發祥地河東大地,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芮城縣縣城東南黃河之濱,依崖傍水,風景宜人,佔地面積450餘公頃,具有悠久的歷史遺存和故事傳說,文化底蘊深厚,區域特色明顯。
1979年山西省政府批准對外開放,1986年開闢了國內首條黃河游黃金線路。
大禹渡素有“黃河明珠”、“北國江南”之稱,是一處融合黃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水利文化為一體的黃河風景遊覽區。景區山青水秀,景觀薈萃,已成為黃河中游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聖地。
大禹渡
從史至今,萬里黃河兩岸唯一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僅此一處,這裡流傳有許許多多大禹治水的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是一處融合黃河根祖文化、佛教觀音文化、大禹治水文化和現代水利文化為一體的黃河風景遊覽區。景區生態環境優越、百萬林木四季蔥鬱、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有“森林氧吧”美譽。富含鍶、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長流不息,清冽甘甜,無污染,有“神泉水“美稱,是休閑度假、療養修身的好去處。眾多的人文景觀與黃河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文物古迹與故事傳說遍布,這裡有黃河流域最大的石雕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和巨石天書以及各式閣亭等景觀。有當年大禹親手栽植、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古老神柏;有清道光四年立石遺存的《神柏峪重建禹王廟的碑記》;有敬拜大禹治水功德的禹王廟;有內最大的靈動觀音鑄銅雕塑;有香火綿延、祈福護佑的觀音寺等古寺廟。這裡是認知黃河文化、觀賞黃河風光的理想佳地,有“水上飛機”之稱的豪華氣墊船,水陸兩棲,在黃河中上游地區獨領風騷。有創造我國現代水利建設史上多項第一、被樹為樣板工程的宏大的水利建築。有獨具地方特色的旅居環境和飲食文化,住臨河窯洞賓館,嘗黃河鯉魚百宴,觀賞黃河美景,感受黃河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實乃人生的一大幸事。
大禹渡
2015年6月23日,大禹渡黃河風景區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古中國新運城·首屆大禹渡文化旅遊節”隆重舉行。文化旅遊節邀請中外散文詩協會部分成員、周邊地市旅遊部門負責人以及運城、臨汾、三門峽、渭南四市的主流媒體記者500餘人參加。同時,吸引了省內外500餘名遊客觀光遊覽。文化旅遊節以“古中國新運城·大禹魂黃河情”為主題,從6月23日開始,為期8天,期間凡持有芮城縣身份證的,均可享受景區門票半價優惠。
當天10時30分,首屆大禹渡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大禹渡景區禹王廟廣場舉行,前來參加儀式的遊客有的穿著雨衣坐在舞台中央,有的打著雨傘站在舞台兩側,甚至還有沒帶任何雨具的遊客在雨中欣賞完整個儀式。
本次活動由運城市大禹渡揚水工程管理局、芮城縣旅遊文物局主辦,山西恆聖通大禹渡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主要尋訪大禹遺跡、領略黃河風情、感受火紅年代、遊覽神工勝景。活動期間,主辦方將舉辦大禹渡詩歌朗誦專場晚會以及戲曲、武術、秧歌、鑼鼓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動。
據了解,本次文化旅遊節緊扣市委提出的“古中國新運城”的戰略思維,弘揚大禹文化和黃河文化,傳承大禹精神和芮城精神,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這一模式,進一步宣傳芮城,提升芮城知名度,拓寬景區旅遊市場,提高景區影響力,為創建國家5A級景區奠定基礎,促進芮城縣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大禹渡人文歷史及地名由來
大禹渡
大禹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況
大禹渡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系山西南大門,歷史上是經濟文化發達之地,水陸交通要衝,是歷代驛道和鹽運的必經要道。在漫長的年代里,這裡曾是四方輻湊,舟楫連運,車水馬龍,商賈不絕之地,現今通道發達,交通更為便利。景區東距三門峽黃河大橋80公里,西距風陵渡黃河大橋60公里,北距芮城縣城12公里,南面6公里即到靈寶310國道,隨著解州—陌南中條山隧道及芮靈高速公路黃河大橋的開通建設,尤其是新拓寬的通往大禹渡景區的一級油路,北與風平一級公路相接,西直通縣城,與循環旅遊路相連,西面八方坦途直達景區,為南來北往、東來西到的的遊客提供了極其優越的交通條件。
生態環境及地域特色
大禹渡景區位於黃河之濱,依山傍水,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質構造,景區內“禹王山”層戀疊嶂,林木茂盛,風光旖麗,周邊地區沒有任何污染,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尤其多年來,景區綠化荒山荒坡植樹造林不間斷,至今景區內累計栽植松、柏、國槐等各種苗木達100餘萬株,現在景區滿山遍野綠蔭覆地,山青水秀,空氣新鮮,環境幽雅,已自然形成一個面積450公頃巨大的天然森林氧吧,是人們休身養性,休閑頤養的最佳去處,同時景區內地表水資源異常豐富,有通過原國家地礦部鑒定的優質含鍶礦泉水,千百年來,長流不息,清洌甘甜,人常飲之,有養顏護膚,強身健體之功效,尤其是“禹王山”出自山縫間的“聖水”尤為珍貴,現已通過保護處理,由聖水觀音凈水瓶噴灑,當地周邊百姓以“神水”飲用。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裝修一新,別有黃土地風情特色的三星級臨河賓館和經多家名廚多年潛心摸索的獨特風味的“黃河鯉魚宴”,深受海內外遊客鍾情。住在黃河岸邊,品嘗黃河魚宴,眼觀黃河風景,夜聽黃河濤聲,不但具有濃郁的黃河文化特色,而且完全能夠滿足廣大遊客和參觀團體的吃住需求,大禹渡景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吃、住、游、玩一條龍式服務的著名黃河旅遊聖地。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滾滾自天涯。大禹渡黃河兩岸河道曲徊,山勢險峻,雄奇壯觀,歷來是觀賞黃河景色的最理想之地。夏秋之季,站在黃河岸邊,翻卷的黃河跌岩衝撞,奔騰而來,咆哮而去,其雄偉粗獷之勢,使人胸意壯闊,可飽覽“不盡黃河滾滾來”的雄偉氣勢,冬春時節,黃河在這裡端莊寧靜,風姿萬千,美輪美奐,盡顯黃河母親的溫柔和博大的胸懷,是最有黃河自然風光特點的遊覽、觀賞之地。同時遊人佇立高崖之巔神柏之下,俯視滔滔大河,一瀉千里,西望華岳,東眺函谷,萬千氣象,盪懷騁目,不僅可以使你真正體會和領略黃河風采,並可以使你重溫偉大中華民族的歷史,古今興亡多少事,任君藏否評說。
大禹渡工程宏偉獨特
大禹渡不但是遠古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地,而且是當代大禹傳人在黨的領導下,戰天鬥地,引水上垣的成功傑作,上世紀70年代初,在這裡建起了名聞海內外的大型引黃高灌工程,工程自建設之日起,便以開創技術先河的三大特點聞名於世,一是一級水源站採用活動泵車抽水,二是建兩廂沉沙池解決了黃河泥沙不易處理難題,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200米,首次突破單級揚程不能超過百米的極限。工程集萬民之智,舉萬民之力,雄偉壯觀,氣勢浩大,所動用的土石方量若一米見方排列起來有兩條萬里長城那樣長,1974年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十大成就”之一
飽覽長江君無數,暢遊黃河有風人?零距離接觸黃河,乘船暢遊黃河,觀賞大河兩岸壯麗景色,是多少華夏兒女及海內外遊客的共同心愿。上個世紀80年代,大禹渡首開黃河游,吸引了16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觀光遊覽。為適應新形勢下旅遊發展需要,景區購置了兩艘國內目前最豪華的水陸兩棲氣墊船,該船採用先進的船舶技術與飛機技術相結合,依靠氣體支撐和推進,可在河水、沼澤、河灘平穩安全行駛,被稱為“水上飛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安全、舒適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成為三晉獨有的黃河水上旅遊項目。
黃河水上旅遊路線從大禹渡登船上溯潼關汾、渭、黃三水交匯處,下至三門峽水利大壩。此段黃河路線、河床地勢開闊,水流平緩,盡顯黃河母親的溫柔和博大的胸懷,是萬里黃河上最具有黃河風光特點平安吉祥的遊覽之地,同時此段黃河兩岸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分佈著炎黃二帝戰蚩尤的風陵古渡、潼關要塞、人類180萬年以前點燃第一把聖火的西侯渡遺址以及函谷關古道,美麗的天鵝集群濕地聖天湖、陝州老城風景等,“欲知華夏事,請君黃河游”,乘氣墊船,觀黃河景,聽華夏故事,品黃河魚宴,已成為海內外遊客嚮往追求的黃金旅遊線路,投運以來,遊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國內多家媒體稱為“萬里黃河第一游”。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功績為歷代所傳頌,他治平洪水,奠定九州,使中華民族有了休養生息之地,他的治水功績與立國同輝,數千年來,國人對之敬仰有加,尤其是在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之時,思祖追宗,撫平溯源,更對大禹產生無限崇敬之情,2006年,祭祀大禹陵典禮和黃帝陵典禮一起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禹渡是大禹治水的重要活動之地,是我國水利文化的一處重要歷史遺跡,這裡留有許多大禹治水時歷史典故遺跡和碑刻遺存,至今已4500餘年的古老神柏龍首鐵骨,屹立偉岸,大清道光年間古碑(神柏峪重修禹王廟碑記)保存完整,這些都見證和記錄了大禹治水在此安營紮寨,開展導河治水活動的真實事件和禹王廟數次毀損重修的歷史遺存,當地盛傳的聖水觀音派蓮花池中的鯉魚神點化大禹的故事更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逢年過節,黃河兩岸百姓紛紛來到神柏樹下禹廟遺址,祭拜大禹,燃鞭放炮,焚香供奉,祈福求佑,絡繹不絕,尤其是海內外炎黃兒女,大禹後裔從港澳台等地千里迢迢來大禹渡祭拜大禹,尋根祭祖,循跡蹭步,虔誠禮拜。2006年景區集眾之智之財力,修復禹王廟,該禹廟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朝拜禹王廟宇,山門、過殿和主殿均為仿清古建築,依崖勢分三個平台南北布置,氣勢恢宏,巍峨壯觀,更兼神柏在側,平添諸多靈氣。禹王廟的修建落成,禹王座像的重塑,大禹治水理國的壁雕故事,都為祭拜水利始祖、立國之祖,弘揚大禹治水精神,傳播華夏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觀償和巡遊之地。3、修復聖水觀音
據名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大禹治水曾得聖水觀音點化,悟得疏而導之治水之策,遂得以治水成功。後人追思禹王治水功德又感念觀音點化之功,於宋神宗年間在禹王廟東南雕塑了聖水觀音像,修建了觀音廟,朝夕禱告,祈佑求福。為重現這一歷史文化,在原廟址恢復重修觀音廟和聖水觀音雕塑,觀音主殿內已安位緬甸迎送我國的三尊漢白玉觀音塑像之一,輔殿塑、繪觀音32化身,前來朝拜禮佛者在此能夠盡睹觀音濟世救難全部神態,滿足民眾對觀音菩薩求子、求福、求平安、求健康等各種心態需求,也是佛教信奉者的一處重要活動場所。
聖水觀音雕塑位於觀音廣場中央,高21.9米,主體為一朵金蓮聳立於聖水池中,蓮花直徑8米,由蓮花化生的觀音像高達5米,手持凈水瓶和楊柳枝。隨著佛樂響起,立於聖水池中的巨大蓮花瓣徐徐綻開,4條祥龍和八組金魚口中噴出巨大的香水仙霧在空中交織成祥雲紫氣,齊向觀音朝聖,觀音腳踩金蓮,身駕祥雲,緩慢傳動360°,手中凈水瓶噴出一股聖水,乃濟世八功德水,普降甘霖,降祥增瑞。遊客不但可以觀賞到蓮花開合的新穎美妙,而且會被宏大的氣勢和現場氣氛所感染,尤如身臨仙境和福運臨頭之感。如能受接聖水,更會感到觀音慈佑,福雲祥臨,這座雕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座大型動態觀音雕塑。
在景區內還建有黃河流域最大的大禹石雕像、定河神母雕塑和巨石書碑等景觀,在沉沙池景區石欄上,布設大禹治水浮雕故事57幅,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知名書畫藝術家蒞臨大禹渡視察觀光的題詞墨寶原樣石刻59幅,部分墨寶現已成為國家珍寶。景區內獨特罕見的黃土高塬地質地貌,地域開闊,絕壁陡起,丘壑優美,林木蔥蘢,二級管道坡如六條巨龍橫亘在山崖,1117個石台階拾級而上,環山公路,景區公路通達,這裡還是人們舉辦爬山、攝影、繪畫、拓展訓練等野外活動的最佳之處。
黃河之水天上來,始到芮城方可游。昔日水利明珠,今朝旅遊聖地,大禹渡黃河風景遊覽區正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縣和以黃河游為主體的旅遊大發展思路,以嶄新的開放型經營觀念、娛樂性遊玩項目為南來北往、東來西到的廣大遊客提供最優質服務,我們熱忱地歡迎國內外遊客觀賞大禹渡的秀麗景色,感受黃河文化、水利文化、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享受黃河母親的博大胸懷和華夏文明的滋潤乳汁。
大禹渡揚水工程是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一座國家級大型電灌站。共六級十站,總揚程高達326.8米,灌溉面積達32萬畝。電灌站於1979年對外開放。
大禹渡揚水工程當時以三大工程著稱:
一是一級站採用移動式泵車抽水,安全、可靠、方便、創造了黃河上抽水的先例;二是一級站和二級站之間建築了兩廂四萬立方米的沉沙池,黃河水在此一改渾濁的容顏,使泥沙排入黃河,清水抽上去澆灌良田,受益面積為28.6萬畝,令人讚歎;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193.2米,在國內農業灌溉中首屈一指,十分壯觀。
芮城大禹渡景區禹王廟修建於明朝前(無準確記載),后因水災毀壞。2005年恢復重建,台階為混凝土。共106級,寓意大禹106歲壽辰。自台階恢復之後,就有很多遊客反映,在上台階時,時常能聽到似魚兒躍水、又像水滴岩石的聲響。可當遊客仔細觀察時,四周並沒有任何水源。此消息傳開后,引起了央視10套《探索·發現》欄目組的極大關注。該欄目組在芮城實景拍攝科學紀錄片《古廟奇聲》。同行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聲學教授燕翔實地體驗奇聲后表示,這一奇聲現象,國內外罕見,與永濟的鶯鶯塔、北京的迴音壁發出的聲音不同,可能與“瑪雅金字塔”的“咿嗚咿嗚”的回聲同屬“疏失波”現象。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自疫情結束景區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將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醫務工作者憑身份證和醫師執業證、醫師資格證、護士/護師資格證等有效證件,在售票口辦理相關手續即可免費進入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