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採購經理指數 (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簡稱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PMI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也有一些國家建立了建築業PMI。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總體擴張;低於50%,通常反映製造業衰退。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綜合性與指導性 PMI是一個綜合的指數體系,儘管指標不多,但涵蓋了經濟活動的多個方面,如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進口、生產、供應商配送、庫存、僱員、價格等,其綜合指數反映了經濟總體情況和總的變化趨勢,而各項指標又反映了企業供應與採購活動的各個側面,尤其是PMI中一些特有的指標是其他統計指標中所缺少的,如訂貨提前期與供應商配送時間等,有助於詳細分析行業發展走勢的成因,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指導企業經營提供了重要依據。
真實性與可靠性 PMI問卷調查直接針對採購與供應經理,取得的原始數據不做任何修改,直接匯總並採用科學方法統計、計算,保證了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同時進行季節性調整,消除季節性波動、法規制度和法定假日等因素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科學性與合理性 首先,樣本選擇涵蓋了不同行業,按照各行業對GDP貢獻大小選取一定數量企業,貢獻大的行業樣本多,反之,則少;其次考慮地理分佈,樣本企業要具有足夠的地域代表性;另外還考慮企業規模,不同規模的企業均有代表。這樣,減少了隨機波動帶來的誤差。在首次抽樣選擇之後,樣本基本確定下來,但每年度或每半年要對樣本進行抽查,根據企業、採購經理髮生的變化,予以及時調整。
簡單易行 PMI問卷調查是非定量調查,數據採集和加工的簡單易行,保證了它作為預測工具的連續性、及時性和可靠性。問卷對每個指標都有明確解釋。問卷還列出了幾個開放性問題,包括採購策略、價格升高與降低的原材料與短缺品種等,為研究應用提供了更為具體的信息。
採購經理指數(PMI)被視為國際通行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許多國家通常把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業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新屋開工/營建指標(與國內固定資產投資指標類似)、匯率、股指等并行,用來分析和預測經濟走勢。PMI已成為政府、銀行、企業、各類金融機構以及財經媒體廣為應用的重要信息之一。金融市場的玩家把PMI作為一種分析工具來使用,幫助自己做出投資決策,這主要是因為採購經理人指數可顯示經濟周期中的重大轉折點。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5 年 1 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PMI )為 49.8% ,比上月下降 0.3 個百分點。;2015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9%,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收縮幅度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