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金間碧竹的結果 展開
- 禾本科簕竹屬植物
- 金明竹
黃金間碧竹
禾本科簕竹屬植物
黃金間碧竹(學名: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Vittata’)別名青絲金竹,在中國廣西、海南、雲南、廣東和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南部地區庭園中有栽培,竿黃色,節間正常,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原產印度,中國廣西、海南、雲南、廣東和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庭園中有栽培,具觀賞性,嫩葉藥用。
黃金間碧竹
主治“攏案答勒”(黃疸),“攏沙約賀冒”(眩暈),“攏牛”(小便熱澀疼痛)。
附方:
2.治“攏沙約賀冒”黃金間碧竹20g,煎服。(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3.治“攏牛”黃金間碧竹30g,車前草20g,野蘆谷根30g。煎湯內服。(景洪市傣醫波溫囡驗方)
黃金間碧竹
黃金間碧竹的底色為黃色,間綠色條紋。黃金間碧竹 (Bambusa vulgaris cv. Vittata Mcclure)高5~12m,直徑5~10cm,節間長20~30cm,壁厚,竿金黃色,夾雜綠色和粗細不等的縱條紋;分枝多數,主枝明顯;籜鞘在新鮮時為綠色而具寬窄不等的黃色縱條紋。屬南亞熱帶竹種,耐寒性差,喜高溫高濕;生長快,適應性強,容易繁殖,埋節、扦插成活率可達95%以上.
碧玉間黃金竹
黃金間碧竹
耐寒性稍弱,喜光而略耐半陰,在疏鬆濕潤的沙壤土或沖積土上生長快。
原產印度。中國廣西、海南、雲南、廣東和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地區庭園中有栽培。
建立苗圃地:首先為苗圃地做好消毒工作,可用生石灰或高錳酸鉀溶液對翻土后的苗地進行消毒,消毒1-2天後進行整地,苗床高10-15厘米,上層鋪2厘米厚的河沙,畦寬1米左右較適宜,畦溝寬20-30厘米。苗圃地在使用前5-7天每平方米用40%福爾馬林(甲醛)50毫升加水6-12千克稀釋噴灑消毒。為防止地下蟲咬傷竹穗的竹眼而影響扦插成活率,可採用50%辛硫磷2克每平方米拌適量細土,撒於苗床面進行殺蟲。
竹條的扦插:黃金間碧竹可採用竹兜育苗的方法。每年的10-11月份開始扦插,採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的竹條。取回后除去有病蟲害的竹條。最好在上午的時候進行採集,把採集的竹條放在陰涼處進行修剪,留4個竹節,竹條上部切口要斜切平滑,下端竹兜要除去竹擇,不傷竹眼。用配製好的營養土包在竹兜上(在營養土中加入生根粉以促進竹兜髮根),坭團視竹兜的大小而定。採用斜插,直接插在經過消毒的苗圃地上,扦插深度,以留2節竹眼露出土面為宜。扦插的株距5-10厘米,行距15-20厘米為佳。插后壓實並澆足水,使插條與土壤密接。
插后管理:插后搭遮蔭棚。用竹片在苗床側彎曲成弓型,做成高80厘米的拱型架,四邊壓實,插前兩周內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90%左右,地溫控制在20-25℃左右,溫度過高時要適當通風,注意觀察,作好保溫、保濕、除病工作。待竹眼長出竹葉后,將遮光網兩頭揭去,使棚內通風,使幼苗逐漸適應外面環境,以後逐步揭去遮光網,增強光照。這時最好施一次濃度0.1-0.2的速效氮肥,促進根系發達及竹苗生長,翌年3-4月份即可移植造林。
造林地選擇:黃金間碧竹造林方法與大麻竹相似,立地條件本著“適地適樹”的原則。由於黃金間碧竹不耐霜凍,最好選擇陽光充足,土地疏鬆,腐殖質厚,濕潤,保水良好的陽坡。
造林地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前改善林地環境的重要工序。造林前林地應做好煉山墾地,清除雜物。黃金間碧竹適合帶狀造林,在帶狀上整地挖穴,間距長4米,寬3米,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黃金間碧竹,其桿及主枝呈黃色,其節間於分枝一側之溝槽中常呈鮮綠色,有時其旁側亦有同樣綠色條紋2-3條,故名黃金間碧竹。
其稈金黃色,兼以綠色條紋相間,色彩鮮明奪目,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為著名的觀稈竹種。宜於庭園孤叢植配置觀賞。竹稈可作燈柱、筆筒等用;嫩葉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