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鰻鯰的結果 展開

鰻鯰

鰻鯰

鰻鯰,Plotosus lineatus (Thunberg, 1787) ,又稱線紋鰻鯰,鰻鯰科鰻鯰屬的一種魚類。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紅海、薩摩亞、韓國、日本、南海、澳洲、羅得豪島等海域。鰻鯰背鰭及胸鰭之硬棘呈鋸齒狀並有毒腺,故被剌傷時會極疼痛,為危險魚類。以小型魚蝦為食。

外形特徵


鰻鯰
鰻鯰
鰻鯰體長可達20厘米。魚體延長,頭部略平扁,腹部圓,後半部側扁,尾尖如鰻尾。頭中大,吻部略尖,口部附近具有四對須。體表無鱗。第一背鰭短,前有堅強之硬棘;第二背鰭起於胸鰭基底後方並與臀鰭、尾鰭連續相接,皆為軟條;胸鰭位頭部正後方,上緣具數枚銳利的硬棘。背鰭及胸鰭之第一根為具毒腺之硬棘,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鰻鯰神經毒和鰻鯰溶血毒,一旦被刺到,會引起長達數十小時抽痛、痙攣及痳痹等癥狀,甚至引起破傷風。體背側棕灰色,體側中央有兩條黃色縱帶,奇鰭之外緣黑色。

分佈範圍


鰻鯰
鰻鯰
鰻鯰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熱帶海域,包括東非、紅海、薩摩亞、韓國、日本、南海、澳洲、羅得豪島等海域。

生活習性


鰻鯰常群體生活於礁穴、河口海域、開放性沿海,遇有外敵,常形成球狀,稱之“鯰球”,以求保護。鰻鯰背鰭及胸鰭之硬棘呈鋸齒狀並有毒腺,故被剌傷時會極疼痛,為危險魚類。夜習性,以小型魚蝦為食。

採收


常用定置網或底拖網所捕獲。常混合於剛上岸的魚貨中,此魚離水經久不死,在揀取時注意防止鰭棘刺傷中毒。

陸地捕食行為


鰻鯰與大多數魚類一樣都是通過將水吸入口中帶入食物的方式進食的。然而生活在熱帶非洲加彭及其他地區沼澤中的鰻鯰卻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它們能夠捕食到生活在陸地上的昆蟲。
而這種魚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它們將自己的脖子曲起來以便使嘴能夠向下伸出,然後牢牢地抓住獵物——這種方法也許早在數億年前,當它們首次從水中來到陸地覓食時就學會了。
該發現報告的撰寫人、比利時的博士研究生山姆·凡·華生伯格說:“對於魚類而言,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凡·華生伯格先生是專門研究魚類的進食機制的,他最初對這種魚粗大的顎部肌肉非常感興趣。他們將一些魚的肚子破開,並對魚胃裡的食物內容進行研究才發現,裡面竟然裝滿了甲蟲。
於是,他們開始懷疑這種鰻鯰在空氣中也能像在水中一樣呼吸。並且儘管還沒有關於它們上岸行為的報告,但他們還是猜測它能夠到達陸地捕捉到這些甲蟲。凡·華生伯格先生說:“我相信這種動物主要是在夜間捕食,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不曾看到它們的行為的。”
不過研究者可以在實驗室中觀察到它們的行為。這種魚沒有鰭,它們扭動自己15英寸長的軀體上到岸邊,昂起頭,用長長的尾巴保持穩定,然後拱起脖子使嘴能夠向下。它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捕捉到地面上的昆蟲的。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鰻鯰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65 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