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

泉州大橋(Quanzhou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一座連接鯉城區豐澤區晉江市的大橋,位於晉江之上,泉州市區南門與晉江市池店鎮華洲之間,是國道324線(舊線)泉州段的組成部分,是福州、泉州通往漳州、龍岩等地區及各縣的交通要道,同時又是泉州市區的城市橋樑。

泉州大橋於1980年11月28日動工,用時3年10個月,於1984年10月1日建成通車。

泉州大橋東起鯉城區臨江街道和豐澤區泉秀街道寶洲路與溫陵路平交口,西至晉江市池店鎮泉州大橋南互通;線路長3431米,主橋848.53米,引橋2582.47米;橋面寬16米,主車道12米,兩側人行道各2米。

泉州大橋位於鯉城區南端,順濟橋(舊橋)下游400多米,由晉江北岸泉州內港第四碼頭橫跨晉江。

大橋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橫跨晉江下游市區的第一座現代大橋,極大地改善了福廈公路幹線泉州地段的交通狀況,為建設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橋概述


泉州大橋於1979年12月開工建設,1984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全長848.53米,橋面寬16.5米(包括人行道等)。目前正在大橋上游規劃擴建“姊妹橋”,以緩解目前泉州大橋的交通堵塞的現狀。

大橋景觀


泉州大橋全長848.53米(含引橋長2582米),橋兩側欄桿上 有花崗岩雕獅子326隻、石雕白蓮花328朵,大橋兩端各有2座六角涼亭,當時曾被稱為“福建省城市最長公路橋”。這些石獅子有的張牙舞爪,有的憨態可掬,有的趴地對峙。有趣的是,獅子們還與相隔在護欄柱頭上那一朵石蓮花剛柔並濟,形成了一幅長達數百米的“百獅戲荷”圖,在我國當代橋樑史上獨樹一幟。石獅子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避邪鎮惡的圖騰。泉州的不少古橋上都安裝了石獅,成為橋頭守護神。全橋用水泥鋼筋做成,人行道上還有一條長長的盲人道。

選址經歷


泉州大橋經歷了“好事多磨”的階段,就選址問題,前後變更 了三次,地點是新華路南端浦口、第六碼頭,但都因造價等問題放棄了,最後一次的地址就是目前的大橋橋址。“大橋建好后,促進了泉州經濟文化和交通旅遊業的飛速發展。”

建設歷程


泉州大橋僅橋址選址問題,就前後變更了三次,地點是新華路南端浦口、第六碼頭,但都因造價等問題放棄了,最後一次的地址就是大橋橋址泉州內港第四碼頭。
大橋於1980年11月28日在順濟橋(舊橋)下游400多米開工建設,由福建省交通廳直接投資建設。
1984年10月1日大橋建成通車,建成后,成為當時連接泉州市區南北兩岸的唯一通道。
泉州大橋作為“多渠道籌集公路交通建設資金”的改革產物,福建省率先在泉州大橋實行徵收過橋費的辦法。1984年9月,省政府出台《泉州大橋徵收過橋費暫行辦法》,決定“從同年12月1日起在泉州大橋試行徵收過橋費,到收回該大橋全部投資時為止”。
2004年泉州大橋收費站被撤銷,大橋取消收費。泉州大橋、建成通車后解決了大泉州城市跨江發展的瓶頸問題,也為緩解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緊張狀況作出貢獻。據統計,1984年起開徵的泉州大橋,至2004年共徵收通行費6億多元(其中1984年至1996年通行費為省里收取)。
2007年7月9日,泉州大橋南立交橋正式通車。
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泉州大橋進行了加固,主要是對大橋的拱圈等主要構件進行加固維修。
2020年5月19日開始,泉州大橋兩端人行道增設了隔離欄。人行道屬於延伸部位,年久老化,不少地方有裂痕;人行道板的鋼筋保護層不夠,造成人行道板混凝土剝落、露筋等病害日益嚴重;承載著326隻花崗岩石獅子和328朵石雕白蓮花的欄桿構件也有局部出現殘破。近年來,公路部門在對人行道設置U型隔阻、限制非機動車通行的同時,也醞釀將人行道拆除重建的加固方案。根據公路部門已定的加固方案,泉州大橋兩側人行道將被拆掉,換成重量更輕的鋼結構道板和欄桿。同時將會盡量選擇和現在石欄桿一樣款式的鋼欄桿,保留“老泉州”記憶中的石獅子、石蓮花物件。

橋樑位置


泉州大橋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臨江街道、豐澤區泉秀街道與晉江市池店鎮華洲之間,距離上游順濟橋(舊橋)約400米,距離下游田安大橋約600米,東起鯉城區臨江街道和豐澤區泉秀街道寶洲路與溫陵路平交口,由晉江北岸泉州內港第四碼頭橫跨晉江,西至晉江市池店鎮泉州大橋南互通。

橋樑設計


泉州大橋線路全長3431米,主橋848.53米,引橋2582.47米;橋面寬16米,主車道12米,兩側人行道各2米。
泉州大橋為鋼筋混凝土拱橋,有22孔、23座墩台、157根灌柱。大橋兩側欄桿上有花崗岩雕獅子326隻和石雕白蓮花328朵;大橋兩端各有2座六角涼亭。

交通現狀


泉州大橋交通量大、常堵車。泉州大橋曾經是國道324線泉州段上跨晉江幹流的重要橋樑,是福州、泉州通往漳州、龍岩等地區及各縣的交通要道,現在主要功能是泉州市區與晉江石獅南安交通要道的城市橋樑。隨著大橋兩岸各縣市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泉州大橋上的交通量急劇增加,根據交通量觀測,泉州大橋的晝夜交通量已達106745標準車,車輛通行能力差,常發生堵塞現象,已嚴重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

大橋擴建


交通改造部門彙報會上透露,擬在現有泉州大橋的上游新建一座寬14.75米的橋樑,新橋軸線距離舊橋上游邊緣約7.5米,加寬后的橋面寬31.5米,斷面型式為3米(中央分隔帶)+2×12米(行車道)+2×2.25米(人行道+欄桿)。有關人士說,新建“姊妹橋”建成后,交通堵塞的現象將有望得到緩解。
大橋北岸將建高跨橋
泉州大橋改造後效果圖
泉州大橋改造後效果圖
已建成的橋南互通立交在泉州大橋上游預留單向擴寬4車道的介面。大橋北岸的寶洲街介面為三路交叉的Y字形,其中溫陵路、寶州街為單向交通,由於交通量大,加上車輛隨意改變車道,大阻塞現象常發生。因此,泉州大橋接線北岸也要相應地進行改造,已擬出“半互通立交”的方案。
該方案是只在泉州大橋往溫陵路方向設一座長338.5米的雙車道高跨橋,匝道的橋面寬10米,斷面型式為1米(左側硬路肩)+7米(行車道)+1米(右側硬路肩)+2×0.5米(防撞護欄);
而溫陵路往寶洲方向、寶洲街往泉州大橋方向的車輛則沿地面行走通過設置信號燈控制。
擴寬后,溫陵路的路面寬51米,左幅斷面型式為12米(機動車道)+2米(綠化帶)+4.5米(非機動車道)+3米(人行道);右幅斷面型式為:10米(高架橋)+10米(輔道)+2米(綠化帶)+4.5米(非機動車道)+3米(人行道);
擴寬后,寶洲街的路面寬43米,斷面型式為2×12米(機動車道)+2×2米(綠化帶)+2×4.5米(非機動車道)+2×3米(人行道)。
擴建后交通格局
泉州大橋將在西側(上游)再建一座“姊妹”橋。建成后,原有大橋三車道進城,新“姊妹橋”三車道出城,形成“三進三出”的交通格局。
泉州大橋改造示意圖
泉州大橋改造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