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9條詞條名為溫泉村的結果 展開
-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溫泉鎮下轄村
- 雲南省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溫泉村
-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鯉南鎮溫泉村
-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溫泉村
- 山西省襄汾縣鄧庄鎮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溫泉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鎮溫泉村
- 湖北省蘄春縣青石鎮溫泉村
- 雲南省大理南澗縣擁翠鄉溫泉村委會
- 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溫泉村
- 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葵山鎮溫泉村
- 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北寨鄉下轄村
- 廣東省江門台山市三合鎮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彌陽鎮下轄村
-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洪山鎮溫泉村
- 雲南省西雙版納勐臘縣勐捧鎮溫泉村委會
- 貴州遵義紅花崗區海龍鎮溫泉村
-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金江鎮下轄村
- 廣東省廣州從化市溫泉鎮下轄村
- 貴州省金沙縣安底鎮溫泉村
-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
-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溫泉村
-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鄉溫泉村
- 貴州黔南州獨山縣玉水鎮溫泉村
- 貴州遵義綏陽縣溫泉鎮溫泉村
-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梁邱鎮下轄村
-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溫泉村
- 景洪市勐罕鎮勐波村委會溫泉村
- 雲南省普洱寧洱縣寧洱鎮溫泉村民委員會
溫泉村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溫泉村民委員會
溫泉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00公里,國土面積5.20平方公里,海拔1740.00米,年平均氣溫16.40℃,年降水量500.00毫米,適宜種植烤煙、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722.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2畝;有林地3039.3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10戶,有鄉村人口3431人,其中農業人口3356人,勞動力216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38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20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0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891戶通自來水,有119戶飲用井水,有1009戶通電,有83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6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5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22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8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2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16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22.00畝(其中:田884.00畝,地838.00畝),人均耕地0.52畝,主要種植烤煙、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3039.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桃、梨、核桃、桉樹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0.00畝。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20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44.00萬元,畜牧業收入120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86頭,肉牛23頭,肉羊154頭);林業收入1.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2170.00萬元,工資性收入63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38.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8人,在省內務工293人,到省外務工107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 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76.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 養殖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1010戶,共鄉村人口3431人,其中男性1675人,女性1756人。其中農業人口3356人,勞動力2169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3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4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26戶。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2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溫泉小學,中學生就讀到龍街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139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難度大,經費少;2、農民群眾文化教育落後; 3、歷史遺留問題多,導致工作難於開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2、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3、整治農村臟、亂、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