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江陵鎮的結果 展開

江陵鎮

四川南充市高坪區轄鎮

江陵徠鎮,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嘉陵江畔。原名羅家場-羅家鄉。江陵鎮轄17個行政村,人口26500人(2014)。江陵鎮交通方便,民風樸實,經濟富饒,自古戰略地位突出,自然風光優美。從地處嘉陵江畔的高坪區江陵鎮乘木船順水路而下,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到達南充市區,交通十分便捷。而江陵鎮山高林深,地勢險惡,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加之江陵鎮盛產廣柑,人均富饒,因此在歷史上也經常受到“棒老二”們的“垂青”。在江陵鎮1村8組附近的“碉堡山”山頂上,至今屹然矗立著一座早已廢棄的碉堡和幾處已是殘垣斷壁的城牆,而“碉堡山”的稱法是否就由此碉堡而來?山上的碉堡和城牆是何人所築?築於何時?築此碉堡、城牆又有何用?碉堡、城牆又荒廢於何時?,“碉堡山”早年被稱之為烏龜山,蓋因山上的一塊大石外形如同一隻烏龜。正在建設中的中法農業合作園高坪園區江陵項目位於南充市高坪區江陵鎮,項目區由江陵鎮的江陵壩、杜家壩、吊馬壩三塊區域組成,總規劃面積6000餘畝。

行政區劃


江陵鎮轄17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26500人(2014),其中:非農業人口358人。全鎮有耕地面積18673畝、農業總產值6517萬元、糧食總量11500噸、人均產糧400公斤。產油菜籽54.9噸,生豬出欄21017頭、蠶繭生產2.7噸,山羊出欄5000頭、養雞250000隻、養鴨120000隻、養鵝22000隻。農村供銷兩旺,市場活躍,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江陵下轄17村:吊馬壩村十聖宮村琴台寺村唐家堰村曹家溝村堰水溝村茶盤埡村三房溝村謝家壩村牌坊村雙拱橋村焦家溝村元寶山村江陵壩村白陀寺村亮埡子村十二灣村

人口民族


江陵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4263
12950
11313
家庭戶戶數6550
家庭戶總人口(總)23968
家庭戶男12772
家庭戶女11196
0-14歲(總)5712
0-14歲男3297
0-14歲女2415
15-64歲(總)16804
15-64歲男8787
15-64歲女8017
65歲及以上(總)1747
65歲及以上男866
65歲及以上女88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3880
總人口22932人(2017)。

經濟


江陵鎮為繁榮江陵經濟,促進集鎮快速發展,1996年鎮政府加速了集鎮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政府投資10萬元,修建500噸水廠一個,解決了集鎮人員吃水和工業用水的困難。政府借款13萬元,新建差轉檯,大哥大發射台,新增和整治了集鎮閉路電視,全鎮收視率達100%,既宣傳了黨的政策,又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在高坪區郵電局的大力支持下,鎮屬各部門的大力協作下,投資118萬元,政府投資45萬元,於1996年4月9日正式開通光纜程式控制電話,並成立了江陵郵電所,解決了通訊、通信難的問題。整治街800平方米,投資15萬元;修建下水道4條,面積1000平方米。投資10萬元,3月份前完成集鎮地形圖測繪,使之達到1.8平方米,投資4萬元,安裝路燈8盞,使江陵鎮鎮容鎮貌得到了改觀,配套設施進一步改善。
江陵鎮堅持以廣柑為龍頭,投資40萬元,引進塔羅科血橙等優質種苗100萬株,在9、10、11、12村建設三十華里柑桔長廊,以大棗為支柱,在8、11、13村成片發展棗林,江陵大棗以色鮮、味美而獲市農博會金獎。目前該鎮年產水果1000萬噸,實現農民純收入418元。在8、11、12、15、16等村建設玉米制種基地3200畝,繁殖小麥良種1000畝。在4、5、16、17等村建立生薑基地,實現種姜1500畝。在5、6、7、8、17等村大力發展養蠶專業大戶,今年育苗100畝,栽桑50萬株,養蠶200張。以高坪區江陵鎮鮮花店為代表的江陵鮮花產業。
中法農業合作園高坪園區江陵項目位於南充市高坪區江陵鎮,距南充市區30公里。項目區由江陵壩、杜家壩、吊馬壩三塊區域組成,總規劃面積6000餘畝。投資建設單位為四川嘉陵江鳳儀航電開發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億元,第一期投入達4個億。項目將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樣板基地,建設成統籌城鄉示範樣板區、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區和濕地農業綜合開發區。
園區共分為生態農業休閑區、濕地高效農業區、旅遊綜合服務區三大板塊,涉及水產養殖、有機蔬菜、花卉苗木、休閑漁業、濕地恢復、農業觀光等多個領域。項目將集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精品農業、休閑農業為一體,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新設施、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實現“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科教培訓、技術研發、休閑觀光”五大功能。營造良好的休閑、交流與體驗空間,為遊客提供遊覽、娛樂、採摘、參觀、教育等服務,體現現代農業的示範帶動功能。

文化


城鎮記事
江陵鎮謝家壩村:《低碳新“洋房”農村好榜樣》(時間:2011-03-2917:58,來源:南充日報,作者:熊麗周漢兵唐
江陵鎮風貌
江陵鎮風貌
軍)。3月17日,春光明媚,筆者來到高坪區江陵鎮謝家壩村,發現一幢正在修建的小洋樓和一般的農村樓房明顯不同,格外引人注目——外觀樣式猶如歐洲小洋樓,色調一改農村建房常用的或白、或紅、或黃的鮮艷色彩,而是以非常淡雅的淺灰色和磚紅色為主色,在一大片農房中,顯得鶴立雞群。
筆者走近房子,正在現場規劃沼氣池的樓房主人謝華茂告訴我們,這座小樓佔地面積約210平方米,是和哥哥兩家人共同修建。整棟樓坐東南朝西北方向,充分考慮了夏天光照和冬天的風向,每間房子都有兩個寬大的窗戶,這樣既有利於採光也利於通風。
走進一樓,謝華茂告訴我們,父母年歲已高,將住一樓。一樓在設計上考慮了防潮、通氣和老年人使用的方便,主卧帶有衛生間,和城裡人一樣,還設有客廳、廚房、儲藏間等,配套齊全。
走進一樓主卧衛生間,牆貼綠色仿岩石的瓷磚,淡雅的色調配合黑白色幾何圖案的地板,感覺很新潮,很有藝術感。二樓是主人接待客人、居住的區域,客廳有3米多高,兩面的大窗可以觀山看水。主卧有一個寬敞的休閑陽台,在這裡可以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一家人還可以在這裡品茶聊天享受天倫之樂。
在其子女的房間,牆上用牆紙,可以隨子女的年齡變換色調。
在樓頂,工人們正在做防滲漏工程。主人告訴我們,為了節約用地,樓前的院壩非常小,樓頂的作用就很重要,兩家人統一規劃,樓頂專門有曬糧區、供水塔區和太陽能區,牆邊還做了花台,一年四季,各種品種的鮮花將在樓頂盛開,春夏秋季,樓頂將是全家休閑、待客的主要區域。
謝華茂是農村人,在深圳做了近10年的水電工。在沿海發達城市打工,各種類型的住宅他都見過,他堅持每安裝完一戶,還要做好後續維修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了解居民對住宅建修、裝修的優缺點的建議,在自己的腦海中,早就有一個美麗的家的夢想。
他說,農村修房很不容易,可以說是全家一輩子的大事,所以這次修房,重點突出實用、節約、低碳、舒適等特點。他做好設計圖后,在電腦上反覆修改,並聽取了很多人的建議,才決定動工修建。
謝華茂的小洋樓不僅樣式美觀大方,富有時尚感,而且整體構建科學環保,這給謝家壩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幢漂亮的建築,也給謝家壩的村民帶來了一種新觀念。
城鎮歷史
從地處嘉陵江畔的高坪區江陵鎮乘木船順水路而下,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到達南充市區,交通十分便捷。而江陵鎮山高林深,地勢險惡,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加之江陵鎮盛產廣柑,人均富饒,因此在歷史上也經常受到“棒老二”們的“垂青”。
在江陵鎮1村8組附近的“碉堡山”山頂上,至今屹然矗立著一座早已廢棄的碉堡和幾處已是殘垣斷壁的城牆,而“碉堡山”的稱法是否就由此碉堡而來?山上的碉堡和城牆是何人所築?築於何時?築此碉堡、城牆又有何用?碉堡、城牆又荒廢於何時?,“碉堡山”早年被稱之為烏龜山,蓋因山上的一塊大石外形如同一隻烏龜。
在“碉堡山”和附近的山頭上早年曾修築有一個非常大的山寨。和寺廟一樣,對於該山寨修築於何時現在已無人知曉。據了解,“碉堡山”和附近的幾座山上都盛產石料。而該山寨的出現是隨著“棒老二”之害愈演愈烈,早年的村民們為了抵禦匪患便就地取材用一塊塊巨大的石料在幾座山上修築高約5米連綿數十里的城牆,城牆將幾座寺廟圈入其中互為一體,連同其它的一些設施共同形成山寨。整個山寨氣勢磅礴,最多可容納萬餘人,遠遠望去,猶如一道鑲嵌在果州大地上的“萬里長城”。

交通


江陵水陸交通方便。水路從江陵鎮乘木船順水而下,不到兩個小時便可到達南充市區,船運十分便捷。陸路有通往南充市及蓬安營山儀隴等縣市的等級公路,公路四通八達。為溝通鎮與外地的聯繫,進一步改善江陵鎮的交通環境,1996年政府多渠道籌集資金74萬元修建江陵至蓬安三壩的柏油路;其間,南長公路垮修,開往蓬安、營山、儀隴等地的車輛改道途徑江陵鎮,鎮內兩拱橋(雙拱橋、二道橋)均出現城踏,鎮政府在資金緊,雨水多;石料運轉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26萬元,鎮黨委書記張樹林、鎮長凌均勝親臨現場指揮,於5月30日兩座橋搶修完工,保證了交通的暢通。

社會


城鎮教育
成達中學在江陵13年(1939-1951):1932年,四川壁山(現重慶市管轄)人張安欽、四川德陽人陳甸侯、四川蓬安人呂念修在唐文山等實業家的支持下,創建了私立南充成達中學,由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甸侯擔任首任校長,校址設在順慶城(今南充市順慶區)正南街的五顯廟和藥王廟內。1936年,校址遷至順慶城區小西街天上宮(今南充職業技術學院本部)。1939年8月,日軍進犯巴蜀,為避日軍飛機轟炸的干擾,又將校址遷往南充縣的羅家場(今高坪區江陵鎮)。在羅家場辦學期間,學校設有小學部、初級中學部和高級中學部,並實行分部管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成達中學。1950年4月,南充縣級機關從老縣城(今南充市順慶城區)黌牆街合作金庫遷至龍門場張爺廟(今龍門鎮第一小學內),1951年5月再遷至龍門場的龍門寺(今龍門中學內),被南充縣人民政府接管后的私立成達中學,也隨之從羅家場遷至南充縣的縣級機關所在地龍門鎮,並更名為南充縣第四中學。為適應建國后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1956年初,南充縣第四中學即開設了一個幼師班。同年,根據四川省教育廳“關於開辦速成師範班、解決小學師資”的通知精神及相關要求,南充縣即在第四中學開辦速成師範班。南充縣的師範教育事業就此發端,擁有了專門培訓師資的教育機構。
南充市高坪區江陵鎮小學:位於江陵鎮新街一號,教職員工65人,校長柏利剛。
南充市高坪區江陵鎮漁溪小學校:位於南充江陵鎮漁溪(郵政編碼637103)。

獲得榮譽


2021年2月19日,被四川省政府評選為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