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霖
周福霖
周福霖,1939年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工程結構與抗震隔震減震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廣東省/廣州市地震工程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
1963年周福霖從湖南大學本科畢業;1983年獲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之後回國擔任中國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至2000年擔任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副院長、系主任;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出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2011年當選為國際減震控制學會理事會主席。
周福霖長期從事建築結構抗震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對中國工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應用與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周福霖,男,漢族,廣東潮陽人,1939年出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廣州大學工程結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地震工程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和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學術團體職務。周福霖院士是國內外著名的隔震減震控制專家,是我國結構減震和振動控制領域的先驅之一,長期從事建築結構抗震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對我國工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應用與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成果顯著。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主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中英文著近100篇,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10多個獎項。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獎章獲得者、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周福霖院士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為創立、完善和發展結構隔震、減震控制這個嶄新的技術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並把它推向工程應用,取得了顯著成績。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他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他為人真誠,待人謙遜,尊重同行的工作成果;他關心愛護青年幹部;以身作則,帶頭遵守制度,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反覆強調實驗室要發揚團隊精神,互相支持,團結協作,以和為貴。他常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認為無論作為省重點實驗室及能夠成為工程院院士,都是發揮團隊精神的結果。周福霖院士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為人師表,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做人真誠,待人謙讓,尊重同行專家的工作成果。關心和培養中青年,先後指導(聯合培養等)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介紹
周福霖
為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技術體系”作出貢獻。1993年設計建成中國首幢採用疊層橡膠支座的隔震住宅樓,與傳統抗震房屋相比,地震反應降為1/4—1/6,並節省造價。被聯合國工發組織顧問評價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第三個里程碑”。已在國內推廣應用建成數百幢隔震房屋,某些隔震房屋成功經受地震考驗。曾先後獲1996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1997年出版專著“工程結構減震控制”,對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作了系統的論述、先後發表論文百多篇,2001年主編"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使中國地震區的設計方法發生變化,從採用單純抗震的設計變為可採用抗震與隔震減震相結合的設計方法。
曾主持設計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房屋隔震工程,使房屋安全度提高3-4倍,並使樓層數增加和建築面積增加,取得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建成中國首座鐵路隔震橋和首座公路隔震橋。先後主持完成幾十項大型複雜工程結構的抗震減震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為建立中國隔震、消能和減震控制的理論體系和設計計算方法,以及推向工程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主持過中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科技合作項目、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科學技術研究開發項目等11項。曾擔任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主持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隔震國際學術會議(1994.5)及中-美國際隔震減震控制學術會議(1999.5),並擔任會議學術委員會執行主席。近年來,出版著作4部,發表論文近100篇,曾獲得建設部勞動模範、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等10多個光榮稱號。
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周福霖和他團隊的努力下,南疆鐵路、北京地鐵上蓋大型小區“通惠家園”、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大學城都成功應用了隔震新技術。這些年來,在周福霖的帶領和謀劃下,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團隊在華南地區異軍突起,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中心為此被評為建設部華南地區抗震研究基地,廣州市、廣東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9月,由廣州大學申報的“廣東省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被科技部批准為科技部、廣東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國家重點減震控制結構安全實驗室落戶廣州。領銜人是地震工程學家周福霖院士。周福霖院士主持的汕頭市國際隔震示範樓的研究設計與建造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為“中華之最”,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2019年7月 | 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 |
2011年1月13日 | 廣東省首屆“南粵創新獎”榮譽稱號 |
2006年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2003年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建設部勞動模範 | |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 |
廣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 |
廣東省優秀教師、市模範教師 |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2021年6月 |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
(1)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常務理事
(2)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3)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工程學術委員會委員
(4)全國高等學校土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5)全國“隔震減震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6)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副理事長
(7)清華大學結構工程與振動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8)“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9)“自然災害學報”編委會副主編
(10)“世界地震工程”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11)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12)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
(13)廣州市科協主席
(14)雲南昆明官渡區減隔震院士工作站院士
(1)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隔震技術顧問
(2)國際地震工程學會(IAEE)單位成員代表
(3)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學會(IABSE)成員
(4)IAEE世界抗震房屋百科全書編委會委員(亞洲地區專家代表)
(5)國際隔震消能減震控制學會(ASSISI)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6)國際減震控制學會(ASSISi)主席
周福霖為創立中國“隔震、消能減震和控制理論和技術體系”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周福霖在從事的工程結構與抗震減震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中,對中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應用與發展做出了奠基性、開拓性貢獻。(中國文明網評)
近20年來,周福霖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為創立、完善和發展工程結構減震控制這個嶄新的結構領域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如此系統性地研究應用這一新技術,在中國為第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胡聿賢評)
周福霖為中國結構隔震減震控制技術體系的建立、應用與發展做出了奠基性、開拓性貢獻。(廣州大學評)
● 廣州大學“福霖班”
2016年,廣州大學創建“福霖班”,是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科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舉措,以周福霖教授命名。“福霖班”實施完全導師制,由周福霖院士任總班主任和總導師,優秀專業老師擔任導師,全程負責學生的教育與培養。
1939年6月12日(農曆),周福霖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高中就讀於聿懷中學。
1958年09月至1963年07月,就讀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民建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63年08月至1981年08月,在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工作。
1981年09月至1983年12月,就讀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土木系機構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84年01月至1986年07月,擔任中國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主管全院土建設計與研究工作。
周福霖 演講訪談(5張)
1984年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08月至2000年06月,擔任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副院長、系主任。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7年09月,領銜申報廣東省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實驗室。
2008年05月,汶川地震發生后,69歲的周福霖親赴災區進行考察和援建。
2010年12月,出任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2011年09月,當選為國際減震控制學會理事會主席;10月,擔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專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