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寺

焚香祈祝的聖地之一

瀋陽回龍寺,舊稱舍利寺,始建於唐,乾隆四十三年編寫的盛京通志記載:“舍利塔在城十二里,一名回龍寺,崇德六年敕工部重建,大殿三楹、東西配廡各三楹、韋馱殿一楹、經堂三楹、垂花門三楹、大門三楹,寺前有塔,名舍利塔。”此時的回龍寺在瀋陽地區香火極旺,是人們焚香祈祝的聖地之一。

寺廟介紹


瀋陽回龍寺,舊稱舍利寺,始建於唐代。據《瀋陽縣誌》記載:“舍利寺塔在縣城西十二里塔灣舍利寺,清崇德二年(1637年)敕工部重修,賜名回龍寺,邑中八景塔灣夕照即以此得名,傳唐時建。”順治二年(1645年)對該寺又加以擴建維修,並留有兩次重修碑。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日俄戰爭,回龍寺被毀。跨越千年,昔日廟宇蕩然,空餘舍利寶塔。
2006年2月22日,經瀋陽市佛教協會申請,遼寧省宗教局於批複同意籌備設立回龍寺。2008年1月10日,省佛教協會會長辦公會決定回龍寺的籌建以副會長照誠法師為主,並成立了以照誠法師為主任的回龍寺籌建委員會,具體負責回龍寺規劃建築設計等籌備工作。
回龍寺
回龍寺
2008年9月22日上午,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回龍寺重建工程奠基慶典儀式隆重舉行。10時許,禮炮綻放、鑼鼓喧天,諸山長老、知名善信、各界人士等為重建奠基培土。隨後進行灑凈儀式,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明學長老,回龍寺籌建委員會主任照誠法師等主法。國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長劉威,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戴均良出席奠基儀式。
重建后的回龍寺佔地1.2萬平方米。按照與舍利塔地區歷史文脈相一致要求,寺院建築群及附屬設施以唐代建築風格為主,主殿高度為舍利塔高度的二分之一,以舍利塔為中心點,在其西側並列軸線上建設寺廟建築群及附屬設施,利用現有地形的10米高差,在寺內設置三層平台,主要建築布置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閣、法堂藏經樓等,主殿均座北朝南。舍利塔單獨圍成塔院,有林蔭道與佛寺建築群二進院相連接,續寫舍利塔寺合一的歷史,以體現佛教文化內涵。重建后的回龍寺將成為功能齊全、施設完備,全省佛教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