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友誼路中學

創辦於1961年的公辦中學

武漢友誼路中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江漢區友誼路141號,分教學樓南樓與西樓兩座,還有北樓的辦公室。武漢市友誼路中學以“以友輔仁 共同成長”為辦學目標,將“尚友”作為育人理念。在加強基礎文化課教學的同時,不斷強化動手能力訓練,重視素質教育,同時狠抓各方面管理和校風建設。多年來,為武漢市教育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

武漢市友誼路中學創建於1961年秋,是當時的共進民辦中學和東方紅民辦中學合併的一所初級中學。1966年改名為培紅中學,1974年仍恢復原校名友誼路中學。1970年秋增設高中部擴展為普通完中直至1982年7月,1982年秋根據上級的統一安排又改為初級中學。

學校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師資力量不斷加強,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園環境不斷優化,教育質量穩步上升,社會聲譽逐年提高。學校榮獲“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武漢市普通中小學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群眾滿意的中小學”、“武漢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武漢市教育管理年先進學校”、“武漢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武漢市職工民主管理三星級單位”、“武漢市交通安全教育示範學校”等十餘項市級以上榮譽。榮獲“江漢區最佳文明單位”、“江漢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江漢區先進單位”、“江漢區教育教學特殊貢獻獎”、“江漢區民主評議優秀學校”、“江漢區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江漢區減負增效管理獎”等二十餘項區級榮譽。

活動


校園全貌
校園全貌
學校建立並完善了特色建設的學校、家庭、社會合作機制,把家長學校建設作為家庭聯結學校的紐帶,定期開展專題講座活動,並形成了系列,形成了家校聯手的合力。我們倡導“與社會為友”,與派出所、交通大隊、消防支隊訂立了共建協議,每年都要邀請幹警到校開展法制、交通安全和消防的宣講和演練活動。還與社區開展共建,讓社區參與對學生的評價。我校的辦學經驗和質量得到了社會、家長的認可,家長、教職工、學生對辦學特色的知曉率達90%以上。學校辦學特色成果不斷彰顯,學校集體、教師和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多次獲的較高等次的獎勵,在市區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2年體育教師劉宗彬執教的《手球》課在第全國五屆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榮獲全國二等獎。2013年數學蔡根根老師代表湖北省參加在瀋陽召開的全國信息技術整合課大賽中獲得國家一等獎。學校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國中小學繪畫、書法作品大賽組織工作先進集體獎。學校在湖北省中學生校園文化節英語口語比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學生參加武漢市環保表演比賽獲得一等獎。信息化優秀教師祝璟璇培養了多名優秀的人才,多次被武漢市相關媒體採訪。其中譚雪伶同學在青少年科技大賽中獲市級一等獎,呂典同學在武漢市青少年科技小製作競賽中榮獲“智力美畫板個人賽”市二等獎,劉依蕾、林雅婧榮獲“現場畫畫泥”項目市三等獎等等。我校堅持特色發展全員性原則,辦學特色不斷內化為師生共同的願景,優化為師生素質和學校品質,同化為師生一致的行為追求。辦學特色已與教育教學全過程和相關活動有機滲透和融合,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特色建設,努力踐行“尚友”理念。

特色


校訓
校訓
辦學理念旨在引導廣大師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強化合作意識,增強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在不斷提高完善自我的同時促進他人的發展。為此,我們重新修訂了“一訓三風”,讓“尚友”文化彰顯於校園生活的每個環節。
學校校訓:以友輔仁
倡導師生通過朋友間的交往,培養和提升自己的仁德和品質。
學校校風:見賢思齊
要求師生善於向他人學習,向優秀者看齊。
學校學風:博習親師
要求學生刻苦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尊師守紀,與教師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學校教風:立己達人
要求教師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業務能力,盡職盡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地理室
地理室
文化長廊
文化長廊
音樂教室
音樂教室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者,優美的環境,更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靈。我們十分重視校園環境的綠化、凈化、美化、人文化工作,整體規劃,精心設計,科學布局,收到了育人化的效果。兩棟教學樓分別懸掛著我們的辦學理念“讓學校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和校訓“以友輔仁”,激勵著全體師生不斷進取。校園內整齊擺放的桂花樹、鬱鬱蔥蔥的樟樹、挺拔的竹林、垂拂的黃馨透出盎然生機。這一切透過學校通透圍牆可一覽無遺,加之色彩明麗的塑膠操場,營造出整個校園既莊重大方又和諧明快的氛圍。辦公樓、教學樓走廊及各個教室里全部是關於友誼的名言,像無聲的老師,隨時提醒師生。學校風雨操場建造了一排長達三十餘米的書櫃,擺放了萬餘冊圖書,向師生開放式借閱,培養師生“以書為友”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