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龍附鳳

攀龍附鳳

攀龍附鳳,漢語成語,拼音是pān lóng fù fèng,意思是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出自《法言·淵騫》。

釋義


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出處


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

典故


攀附,依附追隨。龍鳳,喻指帝王。攀龍附鳳原指臣下追隨帝王建立功業,而功名顯赫。班固在《漢書·敘傳》中說:“跟隨漢高劉邦打天下的人中,舞陽侯樊噲原是揮刀宰狗的屠夫,滕公夏侯嬰原是牧放馬匹的雜役,穎陰侯灌嬰原是賣絲綢的商販,曲周侯酈商原是微賤的差吏。但他們追隨劉邦建立漢朝,平步青雲,成為王侯顯臣。后以此為典比喻依附名流而立名或求助他人以求援引。
龍、鳳,古代傳說中象徵吉祥的動物。龍,象徵帝王;鳳,象徵帝后。龍鳳則象徵皇家威勢。此典比喻歸附帝王、依附權力。典出《漢書·敘傳下》:舞陽鼓刀,滕公廄騶(jiù chú,掌管馬的官),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並乘天衢。
這裡列舉了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奪取天下的四名功臣。一是樊噲(kuài),沛人,劉邦的老鄉。當初以屠狗為業,后隨劉邦征戰,屢立戰功,被封為舞陽侯。鼓刀,動刀、拿起刀子。二是夏侯嬰,沛人,劉邦的老鄉。原是劉邦的司御(即馬夫),跟隨劉邦攻秦,被封為滕公。三是灌嬰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原是絲綢商人,后隨劉邦起兵,累立戰功,被封為潁陽侯。四是酈商,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人。陳勝起事時,隨陳勝。后隨劉邦,屢建戰功,被封為曲周侯。以上四位“攀龍附鳳”,都登上了高位。《史記》記載以上四人事略的《樊酈滕灌列傳》。司馬遷說:“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其中“附驥之尾”也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與“攀龍附鳳”同義。但“附驥之尾”(或“附驥尾”、“附驥”)可用為自謙。
“攀龍附鳳”也作“附鳳攀龍”、“攀龍托鳳”、“攀鱗附翼”。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龍攀鳳附、攀龍趨鳳、依草附木、接貴攀高、攀鱗附翼、攀龍附驥、攀高接貴、攀高枝兒、狐假虎威、附驥攀鱗、倚草附木、曲意逢迎、攀高結貴

反義詞

貧賤驕人、不因人熱、安貧守道、敬而遠之、剛直不阿、視同路人、樂道安貧

用法搭配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
唐杜甫《洗兵馬》: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
《晉書 載記第二十六 禿髮利鹿孤傳》:桓泣曰:"臣往事呂氏,情節不建。陛下宥臣於俘虜之中,顯同賢舊,每希【攀龍附鳳】,立尺寸之功,龍門既開,而臣違離,公衡之戀,豈曰忘之!"
當年孟嘗君眾多門下食客中,當有不少是攀龍附鳳之徒。

英文翻譯


play up to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