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臍莫及

噬臍莫及

噬臍何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shì qí mò jí,出自《左傳·庄公六年》:“若不早圖,后君噬齊(臍),其及圖之乎?”意思是象咬自己肚臍似的,夠不著。比喻後悔也來不及。

麝被追獵時,不得已會把自己肚臍中的麝香咬下來(因為人多因為要取麝香而追殺它,這是一種自保行為);如果不咬肚臍而被抓住,這時想再咬肚臍以求自保,就晚了。比喻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也說噬臍無及。出自《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州事》。

在句子中作謂語、分句;指後悔也來不及。

典故


形容辦不到如同咬自己的肚臍一樣,無論怎麼後悔也來不及。公元前688年,楚文王領兵攻打申國途中路過鄧國。鄧祁侯說,這是我的外甥,把他留住而予以熱情招待。鄧祁侯的另外三個外甥建議乘此機會殺掉楚文王,鄧祁侯不同意。三個外甥說,將來滅亡鄧國的,必定是這個人,如不及早把他殺了,您將會“噬臍莫及”。鄧祁侯不聽。公元前678年,鄧國被楚文王消滅。
【出典】:
《左傳·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后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為時矣。’鄧侯曰:‘人將不食吾余。’對曰:‘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從。還年,楚子伐鄧。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

押韻詞


貌合情離、簡落狐狸、花不迷人人自迷、閑話少提、所向皆靡、錯落不齊、悲泗淋漓、履險若夷、相沿成習、鶴怨猿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向鄧國借道攻打南申國,鄧國的國王鄧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親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大臣騅甥、聃甥和養甥要他提防這個外甥,可鄧祁侯不聽,讓楚文王攻打南申國,可等他滅了南申國后回師途中就進滅鄧國,鄧祁侯真是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