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鑼的結果 展開

漢字

鑼,漢語常用字,讀音luó,最早見於唐代,基本含義:一種樂器,銅製,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鼓喧天。緊~密鼓。

鑼的常用組詞為鑼鼓、小鑼、開鑼、鋩鑼、手鑼、銅鑼、鐋鑼、鳴鑼、鏜鑼、篩鑼、鑼經斗鑼。

包含鑼的常用成語為鑼鼓喧天 鑼齊鼓不齊 大鑼大鼓 金鑼騰空 緊鑼密鼓。

漢字釋義


鑼拼音:luóㄌㄨㄛˊ
部外筆畫:8,總筆畫:13
字形字義:形聲。字從金,從羅,羅亦聲。“羅”意為“錐形(捕鳥)網”,引申為“捕鳥”。“金”指“金屬發聲器”。“金”與“羅”聯合起來表示“捕鳥用的金屬發聲器”。
本義:捕鳥用的金屬發生器。
說明:在用誘餌把鳥兒引到地面吃食后,可以鳴鑼嚇鳥。鳥兒受驚飛起,就進了羅網。
一種樂器,銅製,像盤,用槌子敲打出來:~鼓經(戲曲打擊樂各種譜式的泛稱)。鑼鼓喧天。緊鑼密鼓。
鑼

詳細釋義


鑼 luó
〈名〉
● ● 帶卷邊的青銅圓盤[gong],通常用槌子擊打就發出柔和而洪亮、能傳得很遠的聲音
鳴鑼聚眾。——《廣東軍務記》
● ● 又
鳴鑼會集。
鳴鑼傳遞。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廣韻》鈔鑼,器也。《正字通》築銅為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樂書有銅鑼。自後魏宣武以後,有銅鈸沙羅,沙羅卽䤬鑼。《六書故》今之金聲,用於軍旅者。亦以為盥盆。

常用片語


鑼槌luóchuí。敲鑼用的有撞頭的桿
鑼鼓luógǔ。(1)銅鑼與大鼓;(2)泛指打擊樂器,鑼鼓齊鳴,好不熱鬧
鑼鼓喧天luógǔ-xuāntiān鑼聲鼓聲直上九霄。形容氣氛熱烈;只見山坡後面,鑼鼓喧天,早撞出兩彪軍馬。——《水滸傳》
鑼齊鼓不齊 luó qí gǔ bù qí〈方〉比喻人到不齊或是條件不具備。總是鑼齊鼓不齊的,不知道哪天才能開得成這個會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形變化
字形變化

用法搭配


組詞

小鑼、開鑼、鑼鼓、鋩鑼、斗鑼、鏜鑼、才鑼、鑼鍋、傳鑼、腰鑼

成語

緊鑼密鼓、敲鑼打鼓、鑼鼓喧天、鳴鑼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