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虎

漢語詞語

兕虎,漢語詞語,讀音sì hǔ,意思是兕與虎,泛指猛獸。出自《老子》。

解釋


兕虎。泛指猛獸。 

出處


《》:“蓋聞善攝,陸遇兕虎,甲兵。”
張衡西京賦》:“威懾兕虎,莫之敢當。”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孔子 在 陳 絕糧,弟子有怨意,因召 子路 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見《史記·孔子世家》。後用為道衰不遇之典實。
蘇軾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輒次其韻》:“吾道其非耶?野處豈兕虎!” 
顧炎武 《與人札》:“老仁兄閉戶著書,窮探今古,以視弟之久客邊塞,歌兕虎而畏風波者,夐若霄凡之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