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兩岸的結果 展開

兩岸

漢語詞語

兩岸為漢語片語,拼音是lǐang àn。作名詞,古意為:水流兩旁的陸地,隨著時代發展兩岸特指台灣海峽兩岸。出自《宋書·劉鍾傳》。

引證解釋


1、指水流兩旁的陸地。
《宋書·劉鍾傳》:“循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夾屯兩岸。”唐李白《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元薩都剌《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茅盾《子夜》一:“現在沿這蘇州河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2、特指台灣海峽兩岸
“兩岸”是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中一個專有名詞,特指台灣海峽兩岸,也是台灣海峽兩岸的簡稱。例如兩岸關係,說的是大陸和台灣地區的關係,兩岸三地,指的是大陸,香港和台灣三地。
兩岸的說法比較中性,為兩岸多數人所採納。

其它相關


“兩岸智能旅遊”空間廣闊
兩岸[漢語詞語]
兩岸[漢語詞語]
“智能旅遊”是指應用雲計算、物聯網、3G、三網融合等智能技術,進行旅遊服務與管理創新,實現旅遊活動 全歷程、旅遊經營全流程和旅遊產業全鏈條智能化應用的現代化工程。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智能旅遊”的推廣,將提升遊客在食、住、行、游、購、娛每個旅遊消費環節中的附加值;旅遊者在旅遊前、旅遊中、旅遊后,都能夠輕鬆地獲取資訊、規劃出行、預訂票務、安排食宿、消費支出等,極大改善旅遊體驗。對於旅遊業界而言則是相關產業資源的整合一體,能夠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釋放資源潛能,並通過營銷一體化、品牌化提高知名度。對於旅遊管理機構而言,則便於其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實施資源餘缺調度、監督服務質量,降低突發事件危害。
“智能旅遊”也可以詮釋為智能信息技術在旅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的廣泛應用,符合大陸“十二五”旅遊產業升級轉型的大方向。近年來,在發展智能旅遊上,中國多省市開展了諸多探索性工作且初見成效:香港1997年推出八達通卡,現在已有超過千萬張八達通卡在港流通;廣東、上海、山東、四川、河南等省已紛紛發行不同種類的旅遊卡;北京旅遊局2010年發起“北京請您來過年”活動,通過手機簡訊和彩信,向遊客奉送30萬張二維碼景區門票;海南省正在打造“信息智能島”工程;等等。
而建設“智能旅遊省”則是福建省率先提出的。日前,由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福建省旅遊局、福建省信息化局聯合主辦的“海峽智能旅遊推廣會議”在福州召開,標誌著由政府有關部門的專業指導、工作配合,科研部門的智力支持和各類旅遊、通信、IT、金融等企業主體積極參與,運用市場機制整合資源,重點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的“海峽智能旅遊”工程項目體系正式啟動。
“海峽智能旅遊”建設是福建“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之一,其對雲計算、物聯網、3G、三網融合等智能技術的需求為兩岸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此領域的閩台合作業已起步。去年8月,福建省信息化局、福建省旅遊局與台灣中華資訊軟體協會一道,開展了“閩台E化服務團系列活動”的福建省旅遊行業調研,到福州、廈門、武夷山等城市探路,促成了若干個閩台旅遊合作項目。其中,台灣超能量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州欣創摩爾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合資企業,研發建設面向閩台物聯網旅遊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平台,以提升閩台兩地旅遊景區對大陸、台灣及國外遊客的旅遊服務水平。該項目已列入福建近期閩台合作重點項目。
“海峽智能旅遊”,近期來看是閩台合作的範疇,從遠景目標上看,則應是從“海峽智能旅遊”到“環海峽智能旅遊”,最後到“大中華智能旅遊”的品牌概念;從地域範圍上看,最後應覆蓋海峽兩岸旅遊景區(兩岸四地);從內容上看,應是兩岸旅遊管理機構、旅遊企業(食住行游購娛)及其通信、IT、金融等相關服務部門的資源整合,信息聯動;從路徑上看,應是從閩台合作、先行先試為契入點的示範、深化和推進;從動力機制方面看,則應是市場主導、兩岸政府有關當局的宏觀調控以及行業聯合的多元驅動。
據媒體報道,新春佳節期間,大陸出境游很興旺,而其中陸客赴台游尤為“火爆”,成為大陸居民出境游“新寵”。由於陸客赴台人數暴增,拉升赴台游價格普漲三五成,大陸很多赴台游口岸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預示2011年陸客赴台旅遊規模將是突飛猛進的大成長。
另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據台當局有關部門統計,自2008年7月開放大陸民眾直接赴台觀光至2010年12月底止,大陸旅客赴台觀光人數達182萬人次,粗估已為台灣觀光相關產業創造超過910億元新台幣的收益與商機。其中,2010年大陸赴台觀光人數達1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98%。
事實上,自2008年7月兩岸實現雙向旅遊以來,不但大陸民眾赴台游快速成長,台灣同胞赴大陸旅遊也有較大增長(僅2010年1至11月,台灣同胞入境人數即達474.86萬人次,同比增長15.27%)。與此同時,兩岸旅遊業界交流合作也向常態化、機制化邁進。目前兩岸實現了互設旅遊辦事機構,並共同舉辦旅展(第五屆海峽兩岸台北旅展),充分發揮“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和“海峽旅遊博覽會”等已有交流合作平台的作用,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以便在旅遊突發事件處置中發揮有效作用。兩岸旅遊業的合作深化發展還催生了諸如兩岸鄉村旅遊合作、陸客赴台“健檢(醫療、美容)旅遊”等新業態、新組合產品,在旅遊通道方面也更加便捷。目前兩岸旅遊渠道豐富多樣:直航城市已發展到33個,每周往返航班370個,包機、郵輪海運、小三通、經港澳台“一程多站”等,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可以預期,隨著陸客赴台自由行的啟動和漸進推展,兩岸旅遊合作的內涵將更加豐富,產品組合將更多創新。
兩岸雙向旅遊市場規模的快速成長為兩岸旅遊業界提供了巨大商機,也為兩岸旅遊管理帶來了更多挑戰,包括資源整合和餘缺調度、旅遊品質保障、爭端投訴解決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等方面。不僅涉及兩岸各自內部協調管理機制的完善,更需要兩岸間溝通協調機制的建設,凸顯及時、高效的信息溝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於此,“智能旅遊”將發揮其獨特優勢。
總之,“海峽智能旅遊”工程為“十二五”期間兩岸旅遊產業和兩岸新興戰略產業(雲計算、物聯網、3G等)合作提供了廣闊的作為空間。相信在市場機制導引下,透過兩岸相關機構、相關產業不同層面資源的整合,結合現代智能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個高品質、高效能的海峽智能旅遊區將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提供新平台和新動力。(本文作者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