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杏虎
中國戰地記者
許杏虎,男,1968年3月26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攻塞爾維亞語。畢業後分配在光明日報國際部任編輯。之後在貝爾格萊德大學進修。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報駐南斯拉夫記者。自北約轟炸南聯盟以來,許杏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地採訪和報道工作中,經常前往北約轟炸最為集中的地區進行採訪,發回了大量報道。
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的炸彈襲擊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年僅31歲。
2019年5月7日,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舉行紀念活動,緬懷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犧牲的許杏虎等三位烈士。
許杏虎1968年3月26日生於江蘇省丹陽市。
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讀於江蘇省丹陽市北陵中學和丹陽高中(今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
1990年7月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專攻塞爾維亞語。畢業後分配在光明日報國際部任編輯。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貝爾格萊德大學進修。
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報駐南斯拉夫記者。許杏虎是光明日報優秀駐外記者。自北約轟炸南聯盟以來,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戰地採訪和報道工作中,經常前往北約轟炸最為集中的地區進行採訪,發回了大量報道。為光明日報的國際宣傳報道作出了重要貢獻。
個人事迹
遺體回國
北約轟炸南聯盟后,他不懼艱險,忘我工作,哪裡有炮火就出現在哪裡,不但發回了大量有現場感的文章,還拍攝了很多有價值的照片。他曾經說:“我是學塞爾維亞語的,在這裡進行戰地報道是我的榮譽,更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再危險也要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的任務。
領導人悼念
許杏虎始終堅守新聞報道崗位,從北約開始襲擊南聯盟到他英勇犧牲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共發稿近百篇,對北約狂轟濫炸的野蠻行徑、對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災難進行了真實、迅速、準確的報道,其中《多瑙河別為我哭泣》、《不屈的歌聲》、《住手!北約》等文章在讀者中引起了廣泛反響,使中國和世界上的廣大讀者及時了解到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真相,受到國內外群眾的密切關注和高度評價,並得到報社領導和國務院新聞辦的表揚和肯定。從1999年4月5日起,由許杏虎撰寫,其中也有部分內容由朱穎撰寫的長達三萬多字的43則戰地日記《親歷炮火》在光明日報連續刊出。這組戰地日記以其新穎的角度和真實感人的內容成為光明日報此次有關北約轟炸南聯盟報道的特色欄目,獲得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
1998年,許杏虎與朱穎結婚。
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的導彈襲擊中不幸遇難,以身殉職,年僅27歲。
書名
《未寫完的戰地日記》 |
1999年12月,被南聯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勳章 |
許杏虎同志為人謙和敦厚,對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勤奮敬業,樂於助人。1998年我國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當得知災區人民急需救助時,儘管他每月工資除寄給遠在江蘇老家的雙親外已所剩無幾,他仍毫不猶豫地捐出2000元人民幣。
許杏虎以大無畏的精神戰鬥在炮火紛飛的最前線,及時、準確、生動地報道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侵略南斯拉夫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他不懼艱險、不畏殘暴、不怕犧牲、勇於奉獻,為了和平和正義忠實地履行了一個中國新聞工作者、戰地記者的職責、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最壯麗的人生樂章。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追求理想、奮發向上的風範將彪炳史冊,永遠激勵著我們為祖國的利益、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的發展而奮鬥。
紀念牌
2009年5月7日,貝爾格萊德市政府在被炸中國使館舊址前豎立紀念牌,緬懷在北約轟炸中犧牲的3位中國烈士,並感謝中國在塞爾維亞最困難時期給予的寶貴支持。
遺物
許杏虎烈士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丹陽市河陽鎮高甸村后北洛自然村,佔地6000平方米。這裡記載著烈士成長的足跡,戰鬥的身影。2005年3月,丹陽市委將許杏虎、朱穎烈士紀念館列入“紅色之旅”傳統教育指定參觀點,展出了反映兩位烈士生平的圖片、遺物等300多件。
緬懷
2016年5月8日是“人民的好記者”許杏虎、朱穎犧牲17周年的日子,其生前所在單位光明日報社同事來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烈士墓前敬獻花籃,以緬懷英烈,寄託哀思。
2016年6月17日下午,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第一場活動就是前往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憑弔在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3位烈士。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議長戈伊科維奇、總理武契奇率全體內閣成員參加憑弔活動。
20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