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晚餐

中國現代畫家曾梵志油畫

《最後的晚餐》由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曾梵志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志最具標誌性的“面具系列”的晚期作品,該作品創作完成後直接被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收入囊中,為了支持蘇富比亞洲40周年特別被拿出參加拍賣。

創作背景


該作品取材於達芬奇的同名作品,以恢弘的氣勢捕捉了中國社會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時期的面貌,是當代中國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研究價值


2013年10月5日,蘇富比拍賣會上,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7000萬起拍,以1億8044萬港元成交,刷新畫家以及所有亞洲當代藝術作品的拍賣紀錄。該作品以7000萬港元起拍,現場買家舉到1億港元后,電話委託追至1.1億港元,之後經過十幾輪的叫價,現場掌聲數次響起,而價格一路飆升至1.6億港元並最終落槌,成交價達1.8044億港元不僅刷新其個人紀錄,也成功問鼎首個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作品。該作品創作於2001年,是藝術家備受推崇之“面具”系列中尺幅最大的作品,被評論家看作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作品。

作品內容


曾梵志的《最後的晚餐》取材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LeonardodaVinci)的同名作品,但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換上了戴上面具的少先隊成員,系著紅領巾在桌前吃著西瓜。此作是對經濟日益發達的中國的一種隱喻,紅領巾代表共產主義理想,而原作中的猶大,則由一個戴著金黃色西式領帶的人物飾演。對曾梵志而言,這代表著新時代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離棄。藝術家曾表示︰「金色領帶代表金錢,代表西方資本主義。打領帶是1980年代才開始在中國普及的。」打領帶無疑是一個中國社會變革的信號,而牆壁上帶有中國書法筆調的掛畫和桌上刺眼的紅色西瓜則代表中國。《最後的晚餐》以恢宏的氣勢,捕捉了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經濟改革時期的面貌改變,是當代中國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