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庫什納

托尼·庫什納

托尼·庫什納(Tony Kushner),1956年6月1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美國編劇。

2003年,擔任奇幻電影《天使在美國》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他憑藉該片入圍第56屆艾美獎限定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特別節目最佳編劇獎。2005年,憑藉劇情電影《慕尼黑慘案》入圍第63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2012年,憑藉傳記電影《林肯》入圍第70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2013年,獲得貝拉克·海珊·奧巴馬總統的國家藝術勳章。2017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埃德加多·摩爾塔拉的綁架》上映。

演藝經歷


托尼·庫什納
托尼·庫什納
2003年,擔任奇幻電影《天使在美國》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該片改編自同名舞台音樂劇,他憑藉該片入圍第56屆艾美獎限定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特別節目最佳編劇獎。2004年,在紀錄片《劇團》中出鏡。
2005年,與艾瑞克·羅斯共同擔任劇情電影《慕尼黑慘案》的編劇,入圍第78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63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同年,在紀錄片《巨大的驚喜》中出鏡。2009年,參演紀錄片《一部同志電影的誕生》。
2012年,擔任傳記電影《林肯》的編劇,該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入圍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6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70屆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2013年,獲得貝拉克·海珊·奧巴馬總統的國家藝術勳章。
2016年,擔任劇情電影《藩籬》的製片人。2017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埃德加多·摩爾塔拉的綁架》上映,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同年,擔任劇情電影《西區故事》的編劇,該片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此外,還在紀錄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中出鏡。
2021年12月10日,擔任編劇的《西區故事》在美國上映。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托尼·庫什納出生在美國紐約的猶太人家庭。他的父母是音樂家。
在1941年的波蘭猶太人大屠殺中,托尼·庫什納失去了許多猶太親戚。
婚姻生活
托尼·庫什納是個同性戀者。2008年,與男友Mark Harris結婚。
與丈夫Mark Harris
與丈夫Mark Harris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西區故事》電影
2017年《埃德加多·摩爾塔拉的綁架》電影
2017年《天使在美國第一部:千禧年降臨》電影
2017年《天使在美國第二部:重建未來》電影
2012年《林肯》電影
2005年《慕尼黑慘案》電影
2003年《天使在美國》電視劇

監製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藩籬》電影

參演紀錄片

時間名稱
2017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2009年《暴行》
2009年《一部同志電影的誕生》
2005年《巨大的驚喜》
2004年《劇團》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13 第85屆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林肯》 (提名)
▪ 2006 第78屆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慕尼黑慘案》 (提名)
艾美獎
▪ 2004 第56屆 艾美獎限定劇/電視電影類-迷你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特別節目最佳編劇獎 《天使在美國》 (獲獎)
美國金球獎
▪ 2013 第70屆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 《林肯》 (提名)
▪ 2006 第63屆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 《慕尼黑慘案》 (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2013 第66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林肯》 (提名)

人物評價


托尼·庫什納尤為關注同性戀者及其他社會邊緣化人群所處的困境,他反對在美國社會存在的對少數群體的歧視,對於美國社會中存在的歧視與不公正的問題極為敏感(《名作欣賞》評)。他主張戲劇除藝術性以外的社會性與政治性,劇作常常流露出先鋒的政治歷史觀。庫什納擅長將現實與虛幻結合,劇作往往既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又具有令人嘆服的想象力,他對歷史與現實的緊密關注也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南京師範大學馮瑤評)。而且,庫什納建構的戲劇空間不僅僅是為虛構事件的發生提供場所的物理空間,也是一個個包含著精神內涵與觀演雙方心靈互動的審美空間(南京師範大學郭加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