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林肯的結果 展開
林肯
美國201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林肯》是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莎莉·菲爾德、大衛·斯特雷澤恩、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詹姆斯·斯派德等主演的歷史電影。
影片講述了美國第16任總統經歷南北戰爭,統一美國的故事。
徠該片於2012年11月16日在美國上映。
林肯劇照
演員 | 角色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Abraham Lincoln |
莎莉·菲爾德 | Mary Todd Lincoln |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 Robert Todd Lincoln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Secretary of State William Seward |
詹姆斯·斯派德 | WN Bilbo |
湯米·李·瓊斯 | Thaddeus Stevens |
蒂姆·布雷克·尼爾森 | Richard Schell |
約翰·哈克斯 | Robert Latham |
哈爾·霍爾布魯克 | Francis Preston Blair |
布魯斯·麥克吉爾 | Edwin Stanton |
約瑟夫·克羅斯 | John Hay |
格勞麗亞·魯本 | Elizabeth Keckley |
David Costabile | James Ashley |
韋恩·杜瓦爾 | Senator Bluff Wade |
吉瑞米·斯特朗 | John Nicolay |
Byron Jennings | Montgomery Blair |
Leon Addison Brown | Harold Green |
李·佩斯 | Fernando Wood |
傑基·厄爾·哈利 | Alexander Stephens |
沃特·戈金斯 | Wells A. Hutchins |
大衛·奧伊羅 | Ira Clark |
伊麗莎白·馬弗爾 | Mrs. Jolly |
製作人 | 凱瑟琳·肯尼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副導演(助理) | Eric Richard Lasko |
編劇 | 托尼·庫什納、保羅·韋伯 |
攝影 | 賈努茲·卡明斯基 |
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剪輯 | 邁克爾·卡恩 |
選角導演 | 艾薇·考夫曼 |
藝術指導 | 瑞克·卡特 |
美術設計 | Curt Beech、David Crank、萊斯利·麥克唐納 |
服裝設計 | 喬安娜·約翰斯頓 |
視覺特效 | Ben Morris、Gavin Miljkovich |
布景師 | Jim Erickson、Peter T. Frank |
[演職員表來源]
角色介紹
亞伯拉罕·林肯
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
配音丹尼爾·戴-劉易斯
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瑪麗·托德·林肯
演員莎莉·菲爾德
配音莎莉·菲爾德
第一夫人瑪麗·托德,銀行家的女兒,1841年與林肯結婚,有四個兒子。她出身美國南方,在內戰中因同情南方叛軍曾經受到批評。她在第三個兒子威廉死後精神崩潰,被大兒子羅伯特·林肯送進精神病院。
羅伯特·托德·林肯
演員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配音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林肯的長子,哈佛畢業生,他希望參軍而遭到母親的強烈反對。
威廉·亨利·西華德
演員大衛·斯特雷澤恩
配音大衛·斯特雷澤恩
美國律師、地產經紀人、政治家,曾任紐約州州長和美國國務卿。以激烈的反對奴隸制內戰時期阻止內戰時期外國政府承認南部聯邦而著稱。
林肯劇照
雖然有一大批演技派演員的助陣,但是整個演職人員里最令人關注的還是林肯的扮演者丹尼爾·戴-劉易斯。而對於這個英國演員來說,扮演林肯這個美國總統最難的在於兩件事,第一是改掉自己的英國口音,第二則是要給這個角色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聲音--因為聲音不對,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其瘋魔入骨的工作態度再度傳為佳話。劉易斯在克服英式發音的前提下,試圖讓自己說話的嗓音尖細高亢一點,他認為,沒有哪個連續做三小時辯論的人會是個小嗓門。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林肯劇照 |
美國 | 2012年11月9日 | |
中國台灣 | 2013年2月22日 | |
中國香港 | 2013年2月21日 | |
美國 | 2012年11月16日 | |
英國 | 2013年1月25日 |
[上徠映日期來源]
製作公司 | 1.Dune Entertainment[美國](in association with) 2.安培林娛樂[美國] 3.肯尼迪/馬歇爾電影製作公司[美國] 4.Participant Media 5.Reliance Entertainment 6.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7.夢工廠[美國](presents) (as DreamWorks Pictures) |
發行公司 | 1.試金石影片公司[美國](2012) (USA) (theatrical) 2.20世紀福克斯公司[日本](2013) (Japan) (theatrical) 3.20世紀福克斯荷蘭分公司[荷蘭](2013) (Netherlands) (theatrical) (through Warner Bros.) 4.20th Century Fox(2013) (Germany) (theatrical) 5.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新加坡](2013) (Singapore) (theatrical) 6.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2013) (Argentina) (theatrical) 7.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2012) (Canada) (theatrical) 8.華納兄弟公司[荷蘭](2013) (Netherlands) (theatrical) (through) 9.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法國](2013) (France) (theatrical) 10.20世紀福克斯公司[英國](2013) (UK) (theatrical) 11.Big Picture 2 Films(2013) (Portugal) (theatrical) 12.Odeon[希臘](2013) (Greece) (theatrical) 13.Twentieth Century Fox C.I.S.(2013) (Russia) (theatrical) |
[製作發行來源]
時間 | 榮譽 |
2013年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MTV電影獎 | |
人民選擇獎 | |
義大利大衛獎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者 | 所獲獎項 | 結果 |
2013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獎 | 瑞克·卡特、Jim Erickson | 最佳藝術指導獎 | 獲獎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林肯》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湯米·李·瓊斯 | 最佳男配角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莎莉·菲爾德 | 最佳女配角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導演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 | 托尼·庫什納 | 最佳改編劇本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 賈努茲·卡明斯基 | 最佳攝影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 | 邁克爾·卡恩 | 最佳電影剪輯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 喬安娜·約翰斯頓 | 最佳服裝設計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 | 嘉里·瑞德斯托姆、Ron Judkins、Andy Nelson | 最佳音響效果 |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配樂 | |||
美國金球獎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影片 | 《林肯》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 湯米·李·瓊斯 | 最佳男配角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 莎莉·菲爾德 | 最佳女配角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導演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編劇 | 托尼·庫什納 | 最佳編劇 | |||
第7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電影配樂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林肯》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 湯米·李·瓊斯 | 最佳男配角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 莎莉·菲爾德 | 最佳女配角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 | 托尼·庫什納 | 最佳改編劇本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 | 賈努茲·卡明斯基 | 最佳攝影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服裝設計 | 喬安娜·約翰斯頓 | 最佳服裝設計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音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原創音樂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 | 瑞克·卡特、Jim Erickson | 最佳藝術指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化妝/髮型 | Lois Burwell、Kay Georgiou | 最佳化妝/髮型 | |||
MTV電影獎 | MTV電影獎 最佳男演員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最佳男演員 | 提名 | |
人民選擇獎 | 人民選擇獎 最受歡迎男演員 |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 最受歡迎男演員 | 提名 | |
義大利大衛獎 | 義大利大衛獎 最佳外國電影 | 《林肯》 | 最佳外國電影 | 提名 |
帶著你的小孩一起去看這部電影,即使他們會覺得無趣,或者看不懂,要知道無趣和糊塗也是民主的一部分。《林肯》是一部樸素而又高貴的彰顯民主力量的大作。(紐約時報評)
林肯劇照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筒下的《林肯》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尋常人物卓越的領導才華,而不是完美有如蠟像的總統,也沒有通常的吹捧。(華盛頓郵報評)
丹尼爾·戴-劉易斯可以說是詮釋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林肯高挑瘦弱的身形、捲曲的山羊鬍須和兩鬢、深陷的臉頰以及嘴角的猛烈抽動,這些細節被丹尼爾·戴-劉易斯還原地十分到位。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竭盡全力描述林肯廢奴的過程,對少年林肯絲毫不提,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勤勤懇懇,謹遵民主,推動社會進步的政治家,更豐富了這一偉大人物的形象。(新浪娛樂評)
在影片的製作上,斯皮爾伯格這次顯得非常克制。影片的前半段,你可能幾乎感受不到導演的個人痕迹。斯皮爾伯格收斂起了以往“偽文藝”的個人風格,而將電影完全交給了故事。除了影片的開頭,電影幾乎沒有出現史詩般的視覺奇觀和過度煽情的配樂,影片的攝影和配樂都完全融入到了故事當中,點到即止,毫不喧賓奪主。正是因為這種一絲不苟的學術精神才可以讓電影變得更有價值。此外,《林肯》不是一部乏味的教育片,斯皮爾伯格出眾的商業才能並沒有讓《林肯》在娛樂上失敗。(鳳凰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