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林肯

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之妻

瑪麗·林肯是肯塔基州的一個富家小姐,聰明伶俐,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南方淑女,但做了總統夫人之後,她的脾氣愈來愈暴烈。被認為是美國最古怪的第一夫人。

人物生平


瑪麗·托德·林肯,美利堅合眾國第16任總統的夫人。
年輕的瑪麗·托德典雅大方,談吐優雅,氣度非凡。其總對自己的姐姐說:“我要成為總統夫人。”沒人不認為她是在說夢話。
跟隨命運的指引,她來到小城斯普林菲爾德。這裡有州議會,剛剛形成一個新的政界團體。
不久,瑪麗發現了眾人中最有才華的兩個:高個子林肯和矮個子道格拉斯。他們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注意到了這個聰明、漂亮的女孩,並同時開始追求。
道格拉斯比林肯年輕幾歲,政壇上已有不小名氣,人們都認為他前程似錦。他堅定、剛強、野心勃勃,一生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一個目標:入主白宮。當看出瑪麗將會是他權力競爭中的得力幫手時,他馬上開始了自信而又毫無顧忌的追求,極盡讚美、奉承之能事。
林肯,一個長相醜陋、毫無名氣、負債纍纍的小律師。當時白宮還從未在他腦海里形成任何概念,就如他從未想過要去登上火星一樣。他的追求猶豫、畏縮、一進三退。
瑪麗·林肯相關劇照
瑪麗·林肯相關劇照
瑪麗·托德不顧姐姐姐夫的極力勸阻,執意選擇了小律師。她後來說道:“我當時想,他終有一天會成為總統,因此,我選擇他。當然,他的形象的確不怎麼好看。”其實是因為她看到了林肯身上的潛力,她能預見到林肯一定會有出息的,同時她漸漸地厭惡林肯的競爭對手道格拉斯,對他人品極為不屑,純碎小人行徑,認為他以後不會有什麼大成就的。
誰曾想到林肯竟然在婚禮當天逃婚了!面對如此沉重的打擊,這個出身名門、有錢有勢的貴族小姐矜持地保持了沉默,並固執地繼續等待。
兩年後,他們再次舉行了婚禮。
二十年後,林肯與道格拉斯在總統大選中對決。共和黨的林肯獲得一百九十萬票,民主黨的道格拉斯獲得一百四十萬票,林肯勝出。
瑪麗終於進入了魂牽夢縈的白宮,成為第一夫人。然而她的兄弟及親戚們都在叛軍中(蓄奴制的南方)任職,與她丈夫作戰,她得不到周圍人的信任。苦悶的同時,她的虛榮心和妒嫉心繼續極度膨脹。在丈夫為戰事殫精竭慮、夙夜不眠的時候,她一心購物,參加舞會,莫名的與丈夫爭吵,並在任何場合辱罵軍官或部長夫人,成了妒婦與悍婦的代名詞。
她的好勝和妒嫉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幾乎與丈夫所有得力部下都交惡,她不允許任何女士在進餐時走在她前面,甚至還記下每一個與她丈夫交談超過五分鐘的女士的名字。(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她是當時這世界上最了解林肯的女人)
天意從來高難問。從不怯懦的瑪麗註定要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不平凡的角色。命運之神不停地鼓風加薪,讓她的每種性格都在極端與瘋狂中焚燒,永不熄滅。她極端的權力欲在一定程度上使當年的林肯加快了攀登的步伐,而後來極可能又是她那無與倫比的妒嫉心挽救了美利堅合眾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的生命。
威名赫赫的格蘭特時任北軍總司令。戰爭紀念日那天,林肯夫婦與格蘭特夫婦準備一起去戲院看戲。因格蘭特夫人害怕神經質的瑪麗會在群眾向他們歡呼時大發肝火,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決定不去了。她和格蘭特於下午離開了首都。晚上,國父林肯在戲院被支持南方叛軍的話劇演員布斯暗殺。
林肯死後,瑪麗托德神經錯亂。在瘋人院住過一段時間,最後瘋瘋癜癜地死在她與林肯結婚的那所房子里。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瑪麗·托德出生在美國南部肯塔基州的列剋星敦,她的家族歷史是非常輝煌的,祖父輩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還當過將軍和州長,父親羅伯特·托德作為一名年輕的上尉參加了1812年反擊英國人入侵的戰爭,後來羅伯特在政府中任職並擔任了肯塔基州銀行的行長。
雖然生活在有著如此顯赫地位的家庭中,但瑪麗·托德的童年卻是不幸的,七歲時她的母親就去世了,丟下了她和她的幾個兄弟姊妹,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叫貝特西的女人,這位繼母為瑪麗·托德添了一大群弟弟妹妹,後來瑪麗·托德始終認為繼母和她的孩子們奪走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瑪麗·托德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就讀於家鄉一所法國人開辦的貴族學校,能夠流利地讀寫法語,遺憾的是良好的教育對瑪麗·托德那容易衝動和好發脾氣的天性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部分原因是她有令人苦惱的先天性頭疼的毛病,因此她不太容易和周圍人處好關係,再加上她那與生俱來的幾分不可一世的高傲,使人們對她更是避而遠之。

丈夫林肯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1865年),美國第16任總統,也是首位被暗殺的美國總統。他為推動美國社會向前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美國人民的崇敬。林肯1809年2月12日生於肯塔基州哈定縣一個普通鞋匠的家庭,青年時代先後當過售貨員、鄉郵員、測量員和木工等,1832年競選伊利諾伊州議員失敗,1833至1836年任伊利諾伊州新塞勒姆郵政局局長。
1834年8月,他作為輝格黨人當選為伊利諾伊州議員並連任3屆至1842年,1836年通過自學取得律師資格,后在斯普林菲爾德合夥開辦律師事務所,1847年作為該州輝格黨內唯一代表當選為國會眾議員。1856年,林肯因強烈反對擴大奴隸制而退出輝格黨,參加新成立的反對奴隸制的共和黨,並很快成為該黨主要領導人。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林肯的當選對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林肯採取謀求同南方和解的方針,軍事上節節失利。在各階層的強烈要求下,一系列打擊奴隸制的法令在1862年得以通過。1862年月22日,林肯發表《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奴隸將成為自由人。文件給黑奴帶來了希望和勇氣,許多黑奴脫離了南方軍隊,參加了北方軍隊。1864年,他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口號,鼓舞士氣,於1865年4月取得內戰勝利。在1864年大選中,林肯提出了廢除奴隸制的第十三條修正案並列入共和黨競選綱領。11月8日,林肯再次當選為總統。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觀看喜劇《我們的美國親戚》時,被南方奴隸主收買的一個暴徒刺殺,次日晨逝世。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國內外的巨大震動,美國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萬人停立在道路兩旁向出殯的行列致哀,有150萬人瞻仰了林肯的遺容。

白宮潑婦

美國歷史上的第一夫人中,大概沒有比林肯夫人瑪麗·托德名聲更壞的了。她有個諢名叫“白宮潑婦”,經常不管不顧地向林肯發威,最過分的一次是當著工作人員和侍從的面,把一杯熱咖啡潑到林肯臉上。在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中,林肯對夫人一貫是忍讓有加,從不計較。有歷史學家經考證后聲稱,實際上,瑪麗患有精神病,林肯對她的忍讓完全是出於體恤與同情。

被妖魔化

史學家指出,美國人不能容忍瑪麗,是因為她總是作為林肯的“政治夥伴”出現。從嫁給林肯的那天開始,瑪麗就從不諱言她相信林肯有朝一日將成為美國總統。在林肯政治上失意的時候,瑪麗始終在他身邊給他安慰,幫他遊說支持者,打點新聞界。在那個並不開化的年代,一個女人的這些作為顯然太過“前衛”。也有史學家認為,美國人“妖魔化”瑪麗,是為了襯托林肯的偉大。

人物事件


瑪麗·托德曾在肯塔基州一所貴族女子學校讀書,講的是一口當時美國上層社會中引以為榮的帶點巴黎口音的法語。她對服飾及外表極為講究,還常常將她的“闊祖宗”掛在口上,因為她的祖父、曾祖父和曾叔祖做過將軍和州長。
林肯為人謙遜和藹,而瑪麗·托德卻孤傲自大、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並十分任性。林肯覺得和這樣的女人結合,是不會得到什麼幸福的。於是,就很坦率地告訴她:兩人不如現在分手!
沒想到,瑪麗·托德一聽此話就嚎啕大哭起來,這一下可把林肯弄得手足無措!因為,他那顆“慈悲”的心是最不忍心看到女人啼哭的。他深恐損壞了這位貴族小姐的名譽,於是就吻了她的手並收回了自己的成命,但他要她答應一件事:就是她一定得好好改掉她的壞脾氣。
瑪麗·托德滿口答應,於是他們的婚約關係就這樣保持了下來。
不幸的是,瑪麗·托德的脾氣並沒有改
自從1842年她與林肯結婚的那一天起,林肯就交上了厄運,這種厄運像幽靈一樣纏繞他長達23年之久,一直陪伴著他到生命的最後一頁。林肯的夫人不但脾氣暴躁而且喜怒無常,對別人十分挑剔。婚前,她常拿服侍她的女僕當出氣筒,婚後,林肯就變成她的“箭靶子”。
每當林肯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就會喋喋不休。她對林肯身上的每一個部位都看不順眼──嫌林肯的頭長得太小,手腳長得太大,鼻樑不直,下齶突出,看上去像只猩猩。
她最看不順眼的是林肯走路的姿勢,她認為林肯走起路來腳踢得太低,沒有氣派,活像個印第安人。她成天逼著林肯在房間里學她的步法,一定要他在走路時先將腳趾著地,因為這種步法是她幼年時從那所貴族女子學校中學來的。
林肯在當律師時,曾和厄爾利夫人合住在一幢小房子里。厄爾利夫人是一位寡婦家中只有她一個人,所以常常和林肯夫婦共進早餐。厄爾利夫人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有一次我們三個人在恭候進早餐時,林肯先生在專心看報紙,沒有聽清楚夫人講的話,也沒有答她的話──沒想到,林肯夫人竟將一杯熱咖啡潑到林肯的頭上!
我實在看不過,只好站起身來用毛巾替林肯抹去了頭上、和身上的咖啡殘漬。林肯先生真是好脾氣,他坐在椅子上沒有吭一聲,隔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道:“大雷之後,必有大雨!”
林肯曾在斯普林菲爾德當過好幾年檢察官,這是一個偏僻的城鎮交通很不方便,所以那裡的十一位檢察官平時都住在家裡,只是在開庭時才來到這裡。而林肯則不然,他即使在法庭休會時,也住在斯普林菲爾德骯髒的小客店裡,忍受著蚊子和臭蟲的叮咬──而不願回到家中,聽他太太沒完沒了的嘮叨和責罵聲!
林肯是一位幽默而又風趣的人,對任何人都不擺架子。
他當總統后喜歡人們叫他“林肯先生”,而不要稱他為“總統先生”,瑪麗·托德則不然。她既傲慢又愛虛榮,非要所有的人都稱他倆為“總統先生”和“總統夫人”。
有一次,一位跟隨林肯多年的老僕人,當著瑪麗·托德的面叫了一聲“林肯先生”,她馬上發脾氣,跳起來指著這個老僕人的鼻子罵他:“無法無天的蠢蟲”!從此後,再也沒有人敢稱呼林肯為“林肯先生”了。
一位跟隨林肯多年的工作人員,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
林肯夫人出名的尖叫聲不但傳遍了白宮,有時甚至隔著馬路,傳到了白宮對面的老百姓家裡。其中,常常還夾雜著摔東西的聲音!
林肯在給他的朋友寫信時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現在是全世界活人中最不幸的一個!假如我把所感受到的痛苦,平均分配給地球上的每一個家庭,那麼地球上將不會有一個面帶笑容的人,我覺得我今生決不會再有快樂日子了。
林肯逝世后,美國人民緬懷他的心情與日俱增,他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因此「悍婦瑪麗」的名聲自然也越來越響了。在今天的美國,“林肯夫人”差不多已經成了悍婦的同義詞。
林肯解放了黑奴,改變了美國的歷史,但卻無法“解放”自己,他在痛苦中度過了一生。這真是一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