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魚洞

仙魚洞

仙玉洞又名仙人洞(當地百姓所叫),傳說能通往四川。距貴州黔西縣縣城東20公里,屬黔西縣甘棠鄉金星村管轄。其深不可測,洞內岔道較多,岩石景觀奇美,規模龐大,另有陰河兩條(分大小陰河)。在它上面有一洞名叫牛鼻洞或盤龍洞,該洞規模雖比仙玉洞小很多,但兩洞是相互連通的。其洞內的景觀不可小視,有盤著的石龍(曾被破壞過)、石帳、石燈籠等。石龍栩栩如生,因此而得名盤龍洞,其餘景觀自然也不遜色。

整體概況


仙玉洞地勢較低,四周全是高險的山崖,洞前100米處是著名的皮家河大峽谷。仙魚洞洞口是用岩石切成的一堵高牆,據說以前是沒有的,是為後來“吳王剿水西”逃落至此的水西安氏族人而修建的。洞口高牆內有一道似門大小的口進往洞內,進到洞內首先經過的是一段岩石路,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軍事造火藥留下的,現已被當地民眾平整。往前就得走過一段沙漠式的地段,這一帶有以前軍事造火藥留下的火炕。如果在這段路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很多岔道。過了沙漠式地段就到了小陰河,該河裡的水清涼甘甜。小陰河過了爬過一個坡,再往前走100米左右,就是大陰河了。大陰河上有許多奇美的鐘乳石,特別突出的是半壁崖上的幾十樽小羅漢像(羅漢栩栩如生,不愧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聽附近的老人們說,他們年輕時有人為謀財而曾渡過大陰河,不過出來的人都神志不清,過幾天就死了。這就給仙魚洞留下了不可侵犯的神秘色彩。望有探險者能來進行考察。

故事傳說


關於仙玉洞,附近的村寨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三百年前的傳說。傳說講的是吳三桂剿滅水西安氏彝族后,安仙玉帶著族人隱藏仙玉洞的內容。老人們說,”吳王剿水西“安坤的十萬彝兵敗后,水西安氏貴族的一部分人馬在安仙玉的帶領下,帶著大量錢財逃落至此,最終出於形式,隱藏在仙玉洞中。吳三桂知曉後幾經派兵攻打,但都毫無進展,只好無功而退。這與“吳王剿水西”《吳地記》載:“載縣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遠世莫能測,吳王使靈威丈人入”似乎不脛而同了。傳說中說吳三桂在久攻不下仙玉洞后,就不畏辛苦的拉來了幾門紅衣大炮轟炸落水崖(仙玉洞附近的一座崖名),他希望用岩石堵住河流,然後河流漲起來流入仙玉洞內,以達到除他後患的目的。事不為人所願,由於當時火炮的威力有限,吳三桂只能派兵長期圍守,直至他反清政府失敗而止。個人認為這事有一定的真實性,因為落水崖下面的土地里幾乎全是小石塊,而在這個範圍外的其他土地里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小石塊。且仙玉洞外的峽谷內如若掘地三尺,定能發現大量的屍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曾有人在這裡種玉米,土陰而產量高於其他優質田土。但時常挖掘出屍骨)。傳說不一定真實,但也許這裡就是水西安氏族人最終的停腳處,一千多年的彝族燦爛文明最終在此消無聲息。一個洞、一座山崖、曾經血流成河的古戰場——如今老百姓們口中的萬人墳也許正和那消失了的歷史息息相關。

名字來源


仙玉洞為什麼又名仙人洞呢?因為它以前的本名就叫仙人洞,這是一些神話傳說,不值一提。后因安仙玉帶著族人和大量的錢財來此洞隱藏,且藏進去以後從未出來過,有傳說是從洞里尋路去了四川,也有傳說是所有人都死在洞里的某處。當地百姓比較相信前者,因為三百年來在洞里從未發現過任何屍骨,故世代人都在探索著,希望真有這麼一條路,也希望得到洞中的那大量錢財。
當然,傳說是真是假,但它應該有它一定的出處和原因。目的是希望通過網路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仙玉洞,開發仙玉洞景區。它的景區組合功能是非常好的,有相似武夷山的懸崖(名公雞嘴)、有幾公里長的皮家河大峽谷、還有壯美的落水大瀑布、加之仙玉洞和盤龍洞內的大量奇美鐘乳石(以下圖示)。這裡不僅山有險沒、水有潔凈美、洞有奇美,這裡的布依、苗兩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用傳統的歌聲唱紅了這一片天地,舞出他們獨具的風格習俗。黔西,亦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
仙魚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