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浩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車浩,男,1977年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2020年7月掛職最高檢。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刑法學。

2020年7月,掛職最高檢。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2007-2008年在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任教
2008-2010年在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10年9月起起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
2020年7月掛職最高檢。

社會活動


2005-2006年在德國弗萊堡大學和馬普研究所研修。兼任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檢察學研究會未成年人檢察專業委員會理事等社會職務。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主要課程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若干。在北京大學法學院開設《刑法案例研習》《刑事辯護實務》等新型課程。

科研成就

著編
《階層犯罪論的構造》(獨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刑法教義的本土形塑》(獨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車浩的刑法題》(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總論精釋》(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各論精釋》(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當代刑法思潮論壇》(三卷本)(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歷次修正案權威解讀》(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刑法學讀本》(與周光權合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刑事法判解》(執行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連續出版物)
論文
《法學研究》2017年第2期,行賄罪之“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法理內涵
《法學研究》2013年第1期,中國刑法學的現狀、傳統與未來
《法學研究》2012年第2期,盜竊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法學研究》2010年第2期,強姦罪與嫖宿幼女罪的關係
《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假定因果關係、結果避免可能性與客觀歸責
《中國法學》2017年第6期,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之界分
《中國法學》2013年第1期,扒竊入刑:“貼身禁忌”與行為人刑法
《中國法學》2012年第1期,自我決定權與刑法家長主義
《中國法學》2008年第4期,被害人同意的體系性地位
《中外法學》2017年第6期,理解當代中國刑法教義學
《中外法學》2014年第5期,佔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實與規範
《中外法學》2008年第5期,被害人同意在故意傷害罪中的界限
《清華法學》2017年第5期,當代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兩個實踐優勢
《清華法學》2015年第4期,法定犯時代的違法性認識錯誤
《政法論壇》2018年第3期,責任理論的中國蛻變
《政法論壇》2009年第3期,從間接正犯到直接正犯
《政法論壇》2006年第3期,犯罪論體系在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展開
《法律科學》2015年第3期,佔有不是財產犯罪的法益
《法律科學》2008年第6期,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法學》2015年第10期,刑事立法的法教義學反思
《法學》2011年第8期,從李昌奎案看“鄰里糾紛”與“手段殘忍”的涵義
《法學》2008年第9期,從華南虎照案看詐騙罪中的受害者責任
《法學評論》2010年第1期,論推定的被害人同意
《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學術開放與刑法教義學
《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6期,德國關於被害人同意之錯誤理論的新進展
《政治與法律》2017年第10期,被害人教義學在德國:源流、發展與局限
《政治與法律》2014年第5期,過失犯中的被害人同意與被害人自陷風險
《政治與法律》2010年第6期,被害人視角下的持槍搶劫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第6期,從趙春華案看非法持槍罪的構成要件
《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6期,階層犯罪論的中國命運
《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1期,誰應為網際網路時代的中立行為買單
《中國刑事法雜誌》2008年第9期,複數法益下的被害人同意
《中國刑事法雜誌》2009年第11期,承諾還是同意?從語境差異看概念移植與翻譯
《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從大眾到精英:我國犯罪論體系話語模式的轉變
《刑事法評論》2003年第13卷,被遮蔽的世界:監獄同居樓里的性和生育
《刑事法評論》2002年第11卷,刑法公法化的背後—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一個反思
《刑法評論》2009年第1卷,論被害人同意的對象
《刑事法判解》2009年第1期,德國帝國法院關於癖馬案的判決書(譯)
《人民檢察》2008年第15期,行政許可的出罪功能
《北大研究生學志》2002年第1期,大同的夢想與流放者的困惑—《刮痧》觀后
評論
《中國法律評論》2017年第10期,立法、司法與學術—中國刑法二十年回顧與展望(陳興良、張明楷
《中國應用法學》2017年7月,刑法階層理論的中國司法前景(陳興良、周光權、付立慶)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12.27,刑事法治關山萬里 刑法研究穩步前行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2.10,刑法上的財產概念
《人民日報》2010.4.30,人民陪審團並未改變司法權結構
《南方周末》2013.8.1,因言獲罪的法律邊界
《南方周末》2014.6.19,替考該當何罪
《21世紀經濟報道》2004.12.6,從司法馬拉松看刑訴的重複追訴
《法學家茶座》2005第9輯,計劃生育與刑法大掃除
《法學家茶座》2007年第17輯,一個包子引發的信任危機
《法學家茶座》2009第25輯,學術與生命:台灣刑法學人事憶舊一則
《中國青年報》2008.7.8,周正龍尚未定罪 誰敢說真相已明
《中國青年報》2008.2.16,艷照門足以讓每個人兔死狐悲
《中國青年報》2008.4.8,許霆案:一堂面對全社會的多功能課
《中國青年報》2008.2.28,艷照門:娛樂退場並不意味反思終結
《新京報》2007.7.23,自殺性討薪不是維權
《新京報》2007.11.29,誰能為他人的生死簽單
《新京報》2008.2.3,蔣慶之死:通過反思表達懷念
《新京報》2008.4.22,探頭標誌背後的價值考量
《新京報》(社論)2008.4.23,法庭上演全武行誰的尷尬
《新京報》(社論)2008.4.29,東莞童工現象突破正義底線
《新京報》2008.5.1,景區門票限漲能有多大作用
《新京報》(社論)2008.5.11,小區路私改公:行政徵收立法契機
《新京報》2008.6.3,身兼兩地人大代表,為何“合法但不妥”
《新京報》2009.5.4,持模擬槍搶劫也可定持槍搶劫
《新京報》2009.6.20,高考政審不能搞株連
《新京報》2009.7.18,警察個人能否對疑犯人肉搜索
《新京報》(社論)2009.8.9,躲貓貓案:獄警的凜然正氣從哪裡來
《新京報》(社論)2009.9.9,孫偉銘案改判體現司法與時俱進
《新京報》(社論)2009.10.17,受賄新罪名:對公權私化的刑法圍堵
《人民法院報》2014.12.22,疑案莫賭,牢牢守住疑罪從無底線
《人民法院報》2004.9.8,上下求索道器間
《人民法院報》2007.8.12,探頭與隱私的龍虎鬥
《人民法院報》2008.1.5,中國法律電影十年反思:十年一覺進城夢
《人民法院報》2008.6.22,面對常發性災害 汶川精神需持續
《人民法院報》2008.7.27,性騷擾問題訪談
《人民法院報》2009.11.29,治欠薪,刑法不欠賬
《人民法院報》2010.3.14,中國語境中的能動司法
《人民法院報》2010.3.12,量刑有規範才有規範化
《檢察日報》2018.6.7,刑法理論的教義學轉向
《檢察日報》2016.2.24,先救女友而未救母親是否構成犯罪
《法制日報》2013.1.23,莫讓刑法違背對公民的承諾
《法制日報》2013.11.26,棄嬰島本土化或面臨法律風險
《法制日報》2013.12.11,嫖宿幼女罪並非惡法
《法制日報》2008.6.2,法學知識如何轉型
《法制日報》2003.1.9,刑事辯護:現狀掃描與原因分析
《檢察風雲》2008.2,許霆案之反思

個人作品


隨筆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最高法院改判張文中案:遺憾與貢獻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從安邦吳小暉案談集資詐騙罪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鴻茅藥酒案:錯在違反罪刑法定與比例原則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擺射擊遊戲攤,構成非法持槍罪嗎?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玉米案的三重樓:歷史、技術與權力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賈敬龍該不該殺?要不要殺?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快播案:法律無需掌聲,也不能嘲弄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虐童案中的不作為犯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對父母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嗎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如何評價網購五金件自行組槍的行為?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人販子一律死刑?沒那麼簡單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優衣庫試衣間啪啪啪是否違法?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十二個美國公民的中國採風—《十二公民》觀后感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北平無戰事,組織有權威?—《北平無戰事》觀后感
《中國法律評論》公號,法外的復仇與正義的啞謎—《荒野獵人》觀后感
《法影斑斕》公號,誰在拍,誰在演,誰在看—《一步之遙》觀后感
《法律讀庫》公號,嫖宿幼女罪,開槍為你送行
《燕大元照》公號,法學教育的三次浪潮與教學理念的百家爭鳴
照片
照片

獲得榮譽


時間獲獎全稱具體獎項
2020年11月4日獲得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7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
2017北京市優秀教師優秀教師
2017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5寶鋼優秀教師獎優秀教師獎
2015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2015教育部第七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3北京大學正大教師獎正大教師獎
2013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標兵優秀班主任標兵
2013首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優秀獎二等獎
2012北京大學楊春洗基金會優秀教學獎優秀教學獎
2011北京大學仇浩然優秀教師獎優秀教師獎
2011北京大學第十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09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優秀博士論文
2009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優秀博士論
2004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傑學術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