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國有經濟是又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的一種經濟類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成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產投資舉辦的企業,也包括實行企業化經營,國家不再核撥經費或核撥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社會團體,以及上述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使用國有資金投資舉辦的企業。
我國憲法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國有經濟
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包括礦藏、河流、國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陸海自然資源,還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廠、農場、商店、鐵路、郵電和銀行等。可見,全民所有制經濟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它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主要經濟基礎,從而成為國家對國民經濟有計劃地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條件。所以,全民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要更新觀念,不能把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僅僅理解為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為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越多越好。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在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正確導向和對經濟運行整體態勢的控制和影響上。從戰略上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整體調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數量,更要注重整體布局的優化和實力上質的提高。這種戰略調整,還必須同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進行。
國有經濟
正確認識國有經濟發展的進退問題。無論是“退”還是“進”,都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只要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國有企業數量即使減少一些,比重即使適當調減一些,也不會影響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不會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1998年以來,中國成功化解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黨和國家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的推動下,國民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在此同時,國有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簡稱國有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一方面加大改革、改組和改制力度,一方面通過主輔分離、減員增效等措施強化內部管理,總體上保持了穩步高速發展勢頭,經濟效益持續大幅增長,連年創造歷史新高。
國有企業戶數逐步減少,布局和結構調整成效初顯。近年來,由於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國有企業通過改革重組、關閉破產等多種形式致使總戶數逐年減少。2003年底我國國有企業總戶數為15萬戶,1998-2003年國有企業總戶數凈減少8.8萬戶,年均遞減7.2%。在國有企業總戶數逐步減少的同時,中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成效初步顯現。一是國有小型企業戶數大幅減少。2003年底全國國有小型企業13.2萬戶,比1998年減少6.3萬戶,佔全部國有企業減少戶數的71.6%;二是虧損企業大幅縮減。2003年底國有虧損企業7.4萬戶,比1998年減少8.6萬戶,佔全部國有企業減少戶數的97.7%;三是一般競爭性行業的企業戶數大量減少。2003年底一般競爭性行業國有企業11.4萬戶,比1998年減少7.2萬戶,佔全部國有企業減少戶數的81.8%。
國有企業資產規模擴大,資產持續向基礎行業和支柱行業集中。2003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1.3萬億元,比1998年增加6.6萬億元,年均增長26.4%。在國有企業總體資產規模擴張中,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資產實力得到加強;2003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分佈在基礎性行業的資產達到 11.4萬億元,佔全部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的53.5%,該比重比1998年的33.6%增加了近20個百分點;分佈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電力、郵電通信等五大行業的資產為7.1萬億元,佔全部資產總額的33.3%,比1998年的27.3%提高了6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大幅增長,國有資產總量穩步增加。自1999年國有企業經濟效益止跌回升后,到2003年已經連續四年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2003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達到4,951.2億元,1998-2003年間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年均遞增44.2%。國有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快速增長,確保了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總量的穩步增加。2003年全國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總量共計70457.2億元,1998-2003年年均遞增8%。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關係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體現在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引導和帶動上。黨的十六大強調,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國有經濟控制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按銷售收入計算,目前,國有經濟在一些行業和領域所佔比重分別為:石油92.1%、石化 69.3%、電力90.6%、汽車72.0%、冶金64.4%、鐵路83.1%,在軍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領域均佔90%以上。這些行業和領域都是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國有經濟在這些行業和領域應繼續處於支配地位。
另據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的研究,按營業收入計算,東部沿海地區國有經濟的比重為43.5%,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這一比重分別為66.1%和 64.9%。國有經濟比重超過70%的省區有9個,最高的是吉林省,為76.9%,其他8個從高到低依次為西藏藏族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江西省和雲南省;國有經濟比重低於50%的有7個省市,最低的是浙江省,為28%,其他6個從低到高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山東省、天津和上海。
1995年到2002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從7.76萬戶減少到4.19萬戶,下降了46%,實現利潤從838.1億元提高到 2209.3億元,上升了163.6%。國有中小企業戶數從24.5萬戶減少到14.9萬戶,下降了39.2%。1997年國有中小企業盈虧相抵后凈虧損額達502億元,2002年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86.9億元。
1995年到2002年,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共13665.3億元,但2002年末全國國有企業不良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達11.5%。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既應保持必要的數量,更要有質的提高。提高國有經濟的質量,關鍵是要提高國有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