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徐克勤的結果 展開
- 山東新泰籍烈士
- 湖南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
- 丹陽市呂叔湘中學教師
- 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徐克勤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學家
徐克勤,地質學、礦床學家。安徽巢縣人。南京大學教授。以花崗岩及鎢礦等金屬礦床的研究所長。早年從事鎢礦地質研究。1943年所 著《江西南部鎢礦地質志》,對贛南區域地質及造山運動、花崗岩類與鎢礦關係、鎢礦床特徵等作了科學論述。長期從事很早就重視花崗岩類及其成礦作用的關係,以及華南鎢、錫、鐵、銅、金、硫鐵礦礦床和南嶺區域地質研究,對華南不同時代和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崗岩類研究及噴流沉積與後期熱液疊加改造類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三等獎。
安徽巢縣人,(1907年3月——2002年12月19日)。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國際地質對比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地質物理與大地測量聯合中國委員會委員;先後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顧問等職。長期從事礦床和岩石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尤為花崗岩及白鎢礦等金屬礦床的研究見長。
1943年所著《江西南部鎢礦地質志》對贛南區域地質及造山運動,花崗岩類與鎢礦關係,鎢礦
床特徵等作了科學論述。1947年在湖南瑤崗仙發現中國第一個矽卡岩型白鎢礦床,后經勘探證實為大型礦床,為中國尋找同類礦床提供了範例。隨後,又相繼發現了銅陵新屋裡銅礦(今名鳳凰山銅礦)當塗馬山硫鐵礦和南京岔路口硫鐵礦。1954年,首次肯定了花釩鈦磁鐵礦的礦床類型,產狀及其重要經濟價值,並建議立即進行大規模勘探,現攀技花已成為西南地區的鋼鐵基地。1973年起,對中國南部數十個鐵銅硫鉛鋅等礦產進行考察和研究,提出華南產在海西——印支期斷裂拗陷帶中的礦床多系由沉積、後期熱液疊加改造而成,這項研究成果獲1985年國家教教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徐克勤
1939-1941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碩士學位
1941-194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博士學位。
1934.8-1939.9中央地質調查所
1945.11-1946.7中央地質調查所技正
1946.8-1947.5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
1947.6-1949.8中央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
1949.8-1984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1984-南京大學地質系(現為地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系主任
地質圖片
1939年10月,徐克勤以該書初稿的成果獲得中美“文化基金”資助,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留學,1941年獲碩士學位,同年被選為美國Sigma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接著,他仍以鎢礦為研究課題,進一步總結了自己在江西鎢礦區的工作成果,研究了世界各地鎢礦的資料,又到美國西部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野外調查,著成《鎢礦床的地質》。1944年通過論文答辯,獲博士學位。其間,他在美國《經濟地質》上發表了《中國贛南鎢礦床地質》等,受到學術界的重視。1945年11月徐克勤回國,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技正。1946年8月應聘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教授,次年6月始任系主任。1949年中央大學更名后,任南京大學地質系(現為地球科學系)教授,並長期擔任系主任(1984年後任名譽系主任)。從本世紀40年代中期至今,徐克勤教授始終是南京大學及其前身中央大學地質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也是中國地質學界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還是中國地質找礦事業功績卓著的專家。他先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對比計劃
礦藏
等,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礦山開發。他於1954年對四川攀枝花地區的鐵礦資源做出科學評價,為國家建成西南鋼鐵基地提供了可靠依據。當時人們對攀枝花的認識,只視其為由3個孤立的小山頭組成的鐵礦床,控制儲量僅為1千萬噸。徐克勤教授經過詳細踏勘后,確認這是一個厚度大、延長至少達7.5公里的層狀礦體,並利用技術手段分析了礦石的可選性及品位,進一步肯定其是特大型的釩鈦磁鐵礦。1954年10月2日,向地質部報告了工作成果。歷時1年余,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床勘探成功,后又相繼發現同類型礦床,從而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鋼鐵基地。結合開展地質調查和找礦工作,徐克勤教授這個時期在地質學基礎研究上亦有諸多新發現。1951年他赴內蒙古白雲鄂博鐵礦考察,指出了閃長石的鈉長石化和鹼性輝石、鹼性角閃石的存在,並確認礦區南面海西期花崗岩基的邊緣混合岩化,花崗岩與砂岩呈逐漸過渡關係。1955年他與同事合作成功地建立了寧蕪地區龍王山、大王山、姑山、娘娘山4個火山活動旋迴,至今仍被沿用。徐克勤教授長期擔負南京大學地質系的主要領導工作,為該系的建設傾注了心血,使該系在全國綜合性大學中始終居於最出色的地位,成就斐然,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他的科學素養和領導藝術,使他既能在學術上敏銳地抓住科學問題的實質,選定意義重大的研究方向,又善於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從而形成南京大學地質系多年來圍繞大課題集體攻關的科研工作特色,結出累累碩果。南京大學地質系開展的“華南不同時代花崗岩類及其與成礦關係”研究,是建國以來中國地質學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這項由徐克勤教授發起和組織領導的大規模科學研究,廣泛涉及地史學、構造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礦床學等許多領域,內容十分豐富。它從根本上否定了以往地學界一直把華南未變質花崗岩歸為單一燕山期的認識,確立了華南多時代多旋迴花崗岩體系;它發現和總結了華南多時代花崗岩的繼承、演化和發展規律,並把花崗岩的演化與地殼的發展有機地聯繫起來,進一步闡明了中國東南部大陸地殼成長、演化的規律性;它揭示了華南多時代花崗岩類與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的關係,總結了鎢、錫、鈹、鉭、鈾和稀土等成礦元素向多時代花崗岩演化的晚期集中,並在燕山期花崗岩中富集成礦的規律;它還深入探討和系統劃分了華南花崗岩的成因系列和成因類型。總之,這項研究成果使有關花崗岩的一系列實際和理論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對於在花崗岩地區尋找有關礦產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徐克勤教授在華南花崗岩研究中起到了開拓、引路和構建理論體系的關鍵性作用。早在30年代,他就注意到地質演化中多旋迴造山運動在華南地區的普遍存在,開始關注花崗岩的分佈與時代問題。1957年他在江西南康龍回和上猶陡水首次發現了加里東期花崗岩,使華南未變質花崗岩為單一燕山期的定論開始動搖,為華南多時代花崗岩類研究的突破打開缺口。1958年他又與郭令智教授在安徽休寧琅?發現了雪峰期花崗岩。雖然當時這些重要發現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但徐克勤教授仍領導全系師生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歷時5年,於1962年春發表研究成果--《論華南四大旋迴花崗岩類》,初步確立華南雪峰期、加里東期、印支期和燕山期4大旋迴花崗岩體系,引起學術界重視並得到承認。1963年,他又發表了《華南多旋迴的花崗岩類侵入時代、岩性特徵及成礦關係》研究論文。1965年,國家科委主持成果鑒定,由徐克勤教授領導編著的《華南不同時代花崗岩及其與成礦關係研究》作為國家科委科學技術報告(第1415號)正式印行。70年代中期,徐克勤繼續領導對花崗岩類的系統研究,並把研究重點轉向物質來源、形成機制等方面,其綜合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資源豐富的地質
南京大學地質系後來大範圍的考察研究工作所證實,他對這類層控礦床的時空認識也不斷深化。在此基礎上,他與朱金初等於1978年寫成《中國東南部幾個斷裂拗陷帶中沉積(或火山沉積)—熱液迭加類鐵銅礦床成因探討》,指出在中國東南部幾個海西—印支期斷裂拗陷帶中,發育一種沉積(或火山沉積)—熱液迭加改造型的鐵銅(鉛鋅硫)礦床成因;探討它們既不是簡單的同生沉積礦床,又不是單純的熱液礦床。1980年7月,徐克勤出席在巴黎召開的第26屆國際地質大會,宣讀論文《論中國東南部幾個斷裂拗陷帶中某些鐵銅礦床成因問題》。這項研究成果,是徐克勤對中國礦床學理論的重要貢獻,獲1985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作為成就卓著的礦床學家和岩石學家,徐克勤教授同時也是受人尊敬的地質教育家,他從事地質教育工作已達半個多世紀,除長期為學生開設礦床學外,還多年講授岩石學、光性礦物學、礦相學、應用岩石學等課程。其中“應用岩石學”這門課,是他在常年收集全國各地礦床圍岩蝕變的大量標本切片的基礎上開創的。他所培養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各個層次的學生,許多已經是地質學領域的知名學者,絕大多數成為教學、科研和生產的骨幹。而今步入九秩,他雄心未減,仍然專註於做學問,精心指導博士生,正可謂“踏遍青山人未老”。
徐克勤等 華南不同時代花崗岩及其成礦關係研究 全國科學大會獎
徐克勤等 華南幾個斷裂拗陷帶中沉積(或火山沉積)—熱液迭加礦床的成因研究 江蘇自然科學獎1978
徐克勤,俞劍華,胡受奚等華南花崗岩的地質,地球化學及成礦規律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2
徐克勤,朱金初,劉孝善,阮惠礎,顧連興,富士谷等華南海西—印支期斷陷帶中沉積—熱液疊加層狀鐵、銅、硫、鉛、鋅、銀、金等礦床的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5
徐克勤,朱金初,劉孝善,阮惠礎,顧連興,富士谷等華南海西—印支期斷陷帶中沉積—熱液疊加層狀鐵、銅、硫、鉛、鋅、銀、金等礦床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
徐克勤,華南某地矽卡型鈣鎢礦的發現南京大學第一屆科學討論會報告提綱1955
徐克勤,論成礦物質來源問題地質科技資料(南京大學地質系)1973
徐克勤,花崗岩類與成礦關係及成礦物質來源問題一冊冶金工業部東北地質幹部培訓班會議1973
徐克勤、朱金初中國東南部幾個斷裂拗陷帶中沉積(或火山沉積)熱液迭加類鐵銅礦床成因的探討北京科學大會獻禮1978
徐克勤、陸建軍,倪培與金礦床有關的花崗岩類的岩石地球化學特徵桂林冶金地質學報Vol.12,No.1P11992.02
孫曉明、徐克勤,任啟江吉林夾皮溝金礦區北西向韌性剪切帶變形特徵的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No.1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