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角閃石的結果 展開

角閃石

角閃石族礦物的總稱

角閃石是角閃石族礦物的總稱,屬閃石族中一員。角閃石是含有氫氧根的鏈狀結構硅酸鹽。根據其晶體結構可以被分為斜方角閃石和單斜角閃石、三斜角閃石三種。其中具有寶玉石價值的主要是透閃石陽起石及由它們構成的軟玉

內容簡介


(圖)角閃石
(圖)角閃石
角閃石(hornblende)這個名稱來自德語,是礦工術語,horn可能指號角的顏色,blende意思是欺騙者。角閃石是一種經常在大洋地殼中發現的礦物。這種礦物呈黑色,併發光,屬於金屬礦石,可其中並不含有價值的金屬。角閃石屬閃石族中一員,為含(OH)的鎂、鐵、鈣、鈉、鋁等的硅酸鹽或鋁硅酸鹽,類質同象普遍。與輝石族形態、組成相近,而以含OH為區別。

名稱來源


角閃石(hornblende)這個名稱來自源於德語,是礦工的術語,horn可能指號角的顏色,blende意思是欺騙者。這種礦物呈黑色,併發光,屬於含金屬礦物,可其中並不含有價值的金屬。
縮寫:Hbl

成因產狀


普通角閃石是分佈很廣的造岩礦物之一。在火成岩中,尤以中性岩中最為常見,是其中的最主要暗色礦物。在酸性火成岩和正長岩中普通角閃石常為黃綠色;中性岩中以黃綠色為主,但也有褐色角閃石;鎂鐵質和超鎂鐵質岩石中多為褐色角閃石。在區域變質作用中,普通角閃石也有大量產出。變質岩中角閃石的顏色與變質作用的強度有關,一般情況下,較低級變質岩石中多藍綠色角閃石,而中高級變質岩石多褐色角閃石,黃綠色角閃石分佈較廣,在不同變質程度的岩石中均有產出。在區域變質作用中,普通角閃石也有大量產出。

經濟用途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器。角閃石類稱軟玉(或稱閃玉),摩氏硬度為6-6.5,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角閃石群礦物中的透閃石(Tremolite),它跟我們上面提到的普通角閃石,算是化學成分跟結晶構造都很相似的兄弟喔。
輝石類則稱硬玉,因翠綠者質地最佳,在中國又有翡翠之雅稱。摩式硬度為6.5-7,比重3.2-3.3,輝石類則以硅酸鈉硅酸鋁為主,有隱約的水晶狀結構,質地堅硬,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晶瑩。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嬌嫩的淡紫色,都是輝石類的典型色澤。輝石類18世紀後方被中國玉匠大量採用。因此,中國古代玉器絕大部分為角閃石製品。這是礦物學上的玉。
台灣玉屬上述之閃玉,會呈現貓眼光(cat’s eye)現象。

晶體結構


結構對稱特點:單斜晶系,點群2/m;空間群C2/m。

化學組成


閃石族礦物的一般化學式為A0-1B2C5T8O22(OH,F,Cl)2。其中:
A=Na、K(鹼性角閃石類);
B(M4)=Na、Li、Ca、Mn、Fe、Mg;
C(M1-3)=Mg、Fe、Mn、Al、Fe、Cr、Ti、Li;
T=Si、Al、(Fe、Ti)。

形成方式


(圖)角閃石
(圖)角閃石
地殼下面的岩漿熔體在上升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當溫度低於某種礦物的熔點時就會形成該礦物結晶。隨著溫度的持續下降,岩漿中所有的成份會形成一系列的礦物,例如形成橄欖石輝石、角閃石與雲母等多種礦物。當火山爆發產生的岩漿與熔岩流遭遇空氣后冷卻。如果冷卻過於迅速,來不及形成結晶態的礦物,則會固結成非晶質的火山玻璃。火山作用除岩漿外,也會噴出硫氣,硫氣因溫度驟降可直接升華成自然硫,例如台北大屯火山群與基隆外海龜山島的自然硫。
綜合以上所述,其形成方式有二:1.由輝石經後期岩漿分化之結晶作用形成;2.變質作用。

區域分佈


普通角閃石是分佈很廣的造岩礦物之一。在火成岩中,尤以中性岩中最為常見,是其中的最主要暗色礦物。在區域變質作用中,普通角閃石也有大量產出。以火成岩來說,不論酸性或是中性的火山岩及深成岩,它都是其中最主要的鐵鎂礦物成分,而台灣島上的火成岩又是以安山岩質為主,因此北起大屯火山區,東北方包含基隆火山區,東至離島的蘭嶼、綠島,再加上西部零星的火成岩分佈區,角閃石的足跡幾乎可說是全島走透透。
至於變質岩的部分,它特別是某些中度變質岩,即所謂之角閃岩、角閃石片岩內的特徵礦物,於是被用來作為僅次於粒變岩相的中等變質岩相,所代表的變質環境約在攝氏500-600度,壓力則為十幾個kbar以內的溫壓條件。南澳北溪及大濁水北溪、角閃岩直接與片麻岩相鄰。片麻時含角閃片岩,又在角閃岩中常見煌斑岩、偉晶花崗岩、石英脈等之發育。
台灣的角閃岩的原岩多為基性火成岩及其碎屑岩,小部分原岩為變質岩。宜蘭縣南澳、楓樹山、東澳西帽山、粉鳥林烏岩角。

種類介紹


角閃石族在晶體結構上具有雙鏈狀結構,含羥基的鎂、鐵、鈣、鈉、鋁的硅酸鹽(以具有[si4o11]6-的偏硅酸根為特徵)。根據晶系歸屬的不同,分為斜方角閃石、單斜角閃石和三斜角閃石三個亞族。
斜方角閃石亞族
(圖)角閃石
(圖)角閃石
主要有直閃石和鋁直閃石(gedrite)。
單斜角閃石亞族
主要有透閃石、陽起石、普通角閃石(common hornblende)、藍閃石(glaucophane)、鈉鐵閃石(arfvedsonite)等等。
三斜角閃石亞族
有三斜閃石(enigmatite)和褐斜閃石(rhoenite)等。
角閃石族礦物是重要的造岩礦物之一。其中普通角閃石廣泛分佈於中性及中酸性火成岩中,也是許多變質岩的主要組成礦物。透閃石、陽起石等則是接觸交代變質作用的重要產物。富鈉的鹼性角閃石則是鹼性岩石的主要組成礦物,在這些眾多的角閃石族礦物中,已知具有寶玉石價值的主要是透閃石、陽起石及由它們構成的軟玉。還有深黑色的普通角閃石晶體也可望成為一種潛在的黑寶石的來源。在工業上,人們利用的主要是纖維狀角閃石,即所謂角閃石石棉。

特性介紹


化學組成
(圖)角閃石
(圖)角閃石
由於類質同象置換關係複雜,所以其組成成分不甚固定。這種複雜性主要表現在Ca/Na、Mg/Fe、Al/Fe3+、Al/Si、OH/F等比值的變化上。
角閃石和其它硅酸鹽礦物通常是由正四面體和正八面體結構單元相互連接,組成規則的環狀結構。不同硅酸鹽礦物中環狀結構數量的不同決定了溶解惰性氣體的能力。
物理特性
結構:其晶體多呈長柱狀、針狀或纖維狀;晶體的橫斷面從菱形到六邊形;集合體為粒狀、束狀和放射狀。
外觀:為綠黑至黑色,但條痕則為淺灰綠色,具玻璃光澤,且兩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為124°和56°,此點可用來與輝石兩組幾乎呈現直交的解理面作為區分。
硬度:5~6。
比重: 3.0~3.4
斷口:不整齊,易碎
顏色:除不含鐵的角閃石外,其它顏色均較深,綠色至墨綠色。
相對密度:介於3.0~3.5。
光性:隨品種變化而略有差異,故是用於識別不同品種的主要標誌。

用途介紹


(圖)角閃石
(圖)角閃石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結果表明,如果以礦物學的眼光來看,中國人所常使用的玉材大約可分成兩種,即角閃石類和輝石類。角閃石類稱軟玉(或稱閃玉),摩氏硬度為6-6.5,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角閃石群礦物中的透閃石(Tremolite);而輝石類則稱硬玉。
閃玉的色澤較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非常名貴,經濟價值極高,又因角閃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黑、黃等色或雜色。
台灣玉屬閃玉,主要產於東部接觸變質之蛇紋岩中,是從1965年起,正式於花蓮縣壽豐鄉的豐田開採,顏色為墨綠、翠綠、黃綠或淡黃灰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因為其中亦有少量之鉻鐵礦,因此常有黑色斑點或條紋。而台灣玉內因含呈平行之石綿,若經過適當之切磨工作,會呈現貓眼光(cat’s eye)現象。

溶解惰性氣體


角閃石可溶解惰性氣體
角閃石可溶解惰性氣體
2013年6月,美國布朗大學地理科學系一位名叫Colin Jackson的本科生,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能夠溶解惰性氣體的礦物。他所做的實驗已證明惰性氣體能夠高度溶解於角閃石中。該發現發表在了6月16日《自然•地理科學》雜誌上。
角閃石能夠溶解惰性氣體的關鍵因素在於它的晶格結構。該發現解釋了惰性氣體由地殼向大氣中釋放的路徑——通過火山噴發或板塊的俯衝運動。惰性氣體以不同的同位素形式存在。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和具有放射性的氡氣化學性質都極其穩定。雖然在實驗室嚴苛的條件下惰性氣體可以發生一些化學反應,但是一直到Jackson的新發現為止,人們才第一次在自然條件下發現惰性氣體的可溶解性。

有關區別


比重
透閃石:2.9 ~ 3.2
角閃石:3.28 ~ 3.41
外型
透閃石:通常會形成長刃狀晶體
角閃石:通常會形成橫截面為六邊型的稜柱狀晶體
顏色
透閃石:無色、白色、灰色、綠色、粉紅色或棕色
角閃石:綠色、綠棕色、黑色
透明度
透閃石:從透明到半透明
角閃石:從半透明到不透明
此外角閃石的解理通常夾 60 度或 120 度角,也是一個特徵。

其他信息


輝石和角閃石
輝石是一種硅存在的重要礦物形態,主要存在於火成岩和變質岩中,是由硅分子鏈組成的單斜方系或正交晶系的晶體,主要成分為XY(Si,Al)2O6。角閃石族礦物的總稱,角閃石屬閃石族中一員。與角閃石這個單字本身反映出兩種獨立的礦物:鐵角閃石和鎂角閃石,若不用化學試驗無法將兩者區別開來。

產地介紹


以大凸鏡體夾於大南澳片岩中,其片理與圍岩之片理相同。圍岩多為黑色片岩,此外尚有綠色片岩或結晶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