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姑蘇台的結果 展開

姑蘇台

自然景觀

姑蘇台又名姑胥台,在蘇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蘇山上。姑蘇台遺址即今靈岩山也。公元前505年,始建於吳王闔閭,后經夫差續建歷時五年乃成。建築極華麗,規模極宏大,耗資龐大。以供吳王夫差奢靡,娛樂。

建築特色


姑蘇台高三百丈,寬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級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飽覽方圓二百里範圍內湖光山色和田園風光,其景冠絕江南,聞名於天下。高台四周還栽上四季之花,八節之果,橫亘五里,還建了靈館、挖天池、開河、造龍舟、圍獵物,供吳王逍遙享樂。

建設背景


隨著歷史烽煙的淡去,“姑蘇台”一詞在後世經常出現在歷代文人描寫江南的詩詞等文獻作品中。如以下例句
《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築姑蘇之台,七年不成。”孫詒讓間詁:“按《國語》以築姑蘇為夫差事,與此書正合……《越絕》以姑蘇為闔閭所築,疑誤。”
漢袁康《越絕書·外記傳吳地傳》:“胥門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
唐李白《烏棲曲》: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
唐·李白《口號吳王美人半醉》:“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
唐皎然《姑蘇行》:至今月出君不還,世人空對姑蘇山。
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姑蘇台枕吳江水,層級鱗差向天倚。
唐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姑蘇台榭倚蒼靄,太湖山水含清光。
唐歐陽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空有姑蘇台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元薩都剌《登姑蘇台》詩之二:“姑蘇台台上一尊酒,落日昏鴉無限悲。”
清孫枝蔚《姑蘇台》詩:“姑蘇台上春可憐,姑蘇台下草芊芊。”

文化活動


典故

勾踐深知吳王夫差嗜好蓋造宮室,興建亭台樓閣,便運用輔國大夫文種“伐吳計謀”,用重金財物獻給吳國君王與臣下,使他們財迷心竅,對越失去警惕;送去美女消磨吳王的意志;送去能工巧匠、建築良材,讓吳國大造宮殿、高台,耗盡其資財,疲乏其民力。越王勾踐就是用這些法術,以計取勝,不花大力去打硬仗,使吳王夫差不知不覺進入他所設計的圈套,越陷越深。
一次,越王勾踐命木工三千入山伐木,一年不歸,伐得大批上等木材。其中有一對巨木粗二十圍,高四十丈,一棵是有斑紋的梓樹,另一棵是梗楠樹,木質硬朗而挺拔,令匠人精工雕刻成盤龍花紋大柱,抹上丹青,又鑲嵌白玉,錯彩鏤金,金光閃閃,光怪陸離。還將所有採伐的良材進行加工,然後派文種大夫獻於吳王夫差,建造富麗堂皇的宮殿與高台。吳王夫差見之龍心大悅,他不聽伍子胥的勸阻,立刻如數照單全收了這批良材。當時這批來自會稽的粗大木材,把山下所有的河道、溝渠塞滿,“木瀆”因而得名,此地後來發展成鎮。即今木瀆鎮。史載:“為修造姑蘇台材料歷經三年才積聚,五年方造成。”闔閭在世時曾在山上築烽火高台,觀察、預防外來之敵,而吳王夫差卻飾以銅鉤玉檻,改建成規模宏大的館娃宮殿、響屐廊、玩花池、琴台、山頂鑿吳王井等。
吳王夫差在那裡終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他到哪裡,哪裡便有亭台樓閣,住到哪裡,哪裡就有妃嬙、女僕、宮妓侍奉左右,為便於吳王隨時臨幸而“造麯路以登臨”從山上修築專用盤曲道路直達都邑吳城的胥門。
建造這座高台不知耗費了多少黎民百姓血汗,搜颳了百姓多少資財。《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載:“它使道路常有死者,街巷哭聲不絕,百姓睏乏,軍士痛苦……”
當吳王夫差與美女們沉浸在歡樂逍遙、窮奢極欲之時,越國便向吳進攻,在公元前475-473年,前後三年把吳國城池團團圍困,使吳國城中斷糧斷炊,百姓飢荒,士兵無力作戰,不堪一擊,越兵輕易而入,很快佔領了吳國城池。
就在越兵進攻之時,吳王夫差帶領親信狼狽逃竄至姑蘇山上,當他們在苟延殘喘之際,被追趕的越兵圍困山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吳王夫差命孫雒去求和未成,吳王夫差仰天嘆息,後悔當初未聽伍子胥的忠告,使自己陷入到這等地步,於是用大巾蓋臉,自刎而死。吳王夫差用八年心血建成的姑蘇台,被越兵付之一炬,成了一片廢墟。
姑蘇台的輝煌與兵燹,表明了吳國的興衰,歷史記載著過去,啟示著未來。

近況

詳細
姑蘇台位於蘇州南郊5公里的石湖風景區,是近年新辟的一座大型仿古遊樂場所。它西依上方山,東瀕石湖,山水相間,環境絕佳。歷史上此處曾是春秋時代吳國苑囿,也是南宋田園詩人范成大鄉間居憩之處。此處有石湖串月勝景,每逢農曆8月15至18日之間,月亮光潔透圓,照耀於湖岸橋畔的涵洞間,眾多的水月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大奇觀,故名。這座投資逾億元的新景觀,分為文化區和表演區兩大部分。文化區以先秦春秋時代風貌的仿古建築群兩兩相對布局,即姑蘇台和拜郊台;范蠡祠和伍子胥祠。姑蘇台是吳王行宮。
重建后
重建后的姑蘇台,高19.5米,南北長74米,東西寬49米。一層為主體部分,四周建有“響屐廊”,是當年西施和宮女行走時發出聲音之處。全部陳設模仿當年吳王時的安排。吳王行宮原在靈岩山上,現移此重建。面對姑蘇台的是拜郊台,原址在上方山。它是吳祭祀之地。拜郊台的模式和北京天壇相仿,所不同的是前者底層為圓形,上層為方形;後者恰恰相反。圓代表天,方代表地,即所謂“天圓地方”。拜郊台圓形作12等分,列有12個生肖物,形象惟妙惟肖。拜郊台分4層,高12.5米,頂部面積為625平方米,視野較廣。東西兩側庭院建築為伍子胥祠和范蠡祠,他們是吳越春秋時期兩國的重要人物。伍子胥祠內祀的是吳國大夫伍子胥,他曾幫助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然後整軍經武,國勢日盛,以功封爵於中。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當政時,伍子胥因勸告夫差拒絕越國求和,漸被疏遠。後來吳王聽信讒言,賜劍命伍子胥自盡投屍於江,百姓就把他當作“潮神”來祭拜。祠內塑有伍子胥的彩色巨像。兩壁大型壁畫描述了伍子胥輔佐吳王和建造蘇州城的故事。范蠡祠內祀的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范蠡。范蠡是越國大夫,他幫助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十年職聚,最終滅了吳國。功成之後,范蠡激流勇退,棄官從商,至山東定陶,改名陶朱公,成了富甲天下的鉅賈,被後世尊為商界的祖師爺,商神和財神。祠內壁畫形象地描繪了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
文化景區
文化區中的重要建築物除上述4座外,尚有水寨和古吳街等景點。遊樂園表演區則由民族風情園、趣味競技場、演武場和小吃一條街等組成,也是一座融游、娛、購、吃於一體的遊樂園。

同名小說

《姑蘇台》中篇小說
作者蕭天若
發表於《飛·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