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經緯路的結果 展開

經緯路

濟南市下轄街道

經幾路緯幾路或幾大馬路緯幾路,是濟南市民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路名稱謂,通常這一帶被老濟南叫做“商埠”。屈指算來,濟南市經緯路的開闢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

歷史沿革


19世紀末20世紀初,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1904年膠濟鐵路通車,外國資本家侵入濟南,同時清政府又大力推行“新政”、“提攜工商”等政策,因而促成了濟南商埠的開設。濟南商埠設在膠濟鐵路以南,東起“十王殿”(原緯一路北頭),西至北大槐樹(今緯十二路),南至長清大道(今經七路),東西長五里,南北寬二里,這是濟南老城區繼1867年設圩子以後的又一次展擴。
初建時的商埠,經緯路並沒有這麼多條,至1916年時才有經一路、經二路、緯一路至緯五路,到1921年才向西擴展至緯十路,向南擴展至經七路。自從建了經緯路,有兩個話題成了市民們談論的熱點:一,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經緯路卻為何相反?二,經路被稱為“大馬路”又是什麼原因(例如幾大馬路緯幾路)?話題一筆者無史料可據,不敢妄言(卻有一市井傳說,講韓復榘督魯時,拍馬者故意將經緯路方向倒置,吹捧老韓可讓地球倒轉),而把經路稱為大馬路卻是因經路比緯路長的緣故(經比緯長2·5倍),蓋經路設計時考慮了津浦、膠濟兩鐵路的走向,以便利商貨的集散。
上世紀30年代,經二路至經三路、緯二路至緯四路之交叉地帶,形成商埠的繁華商業區。該地南有大觀園,北有火車站,東有新市場,西有萬紫巷和中山公園。電影院、戲園幾步一處,老商號舊店鱗次櫛比。故此,星期天節假日逛二大馬路緯四路成了老城市民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現狀

濟南經緯路發生了巨大變化。經二路緯八路至緯十二路的一段路,成了繼泉城路后的另一條金街。眾多的現代商家為繁華都市點綴著絢麗多彩的亮點。
濟南的經緯路也早已突破了鐵路的限制。像經一路的延長線幾年前就把起始點“十王殿”遠遠地拋在身後,與東北方向的北園大街相貫通,目前又將拉開新經一路的大幕,自西向東準備劃分成七大功能區以面對市民;此外,經十路的拓寬改造工程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另據報載,省市重點工程————緯六路跨鐵路大橋即將竣工,該橋區凌空飛架在濟南火車站貨場上空。至此經緯路舊有的棋盤格式已經永遠地成為過去。
老商埠的經緯路隨著舊城改造正在加速它們的變化,濟南城市的布局也將隨之變得更加現代與美麗。

地名由來

濟南老城區的路為什麼以經緯命名,又為什麼偏偏將東西向的路稱“經路”,南北向的稱“緯路”?相信初來乍到濟南的人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實際上,正是這縱橫阡陌的“經緯路”,見證了濟南的發展變遷。對於濟南道路以經緯命名,濟南市志上早有記載。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從北以鐵路為限的“經一路”向南依次排列;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從東起十王殿的“緯一路”依次向西排列,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六路。這種統一命名方式,為商埠向南、向西發展預留了依次排列的道路名稱。同時,經路設計時也考慮了當時津浦、膠濟兩鐵路的走向,以便利商貨的集散。可以說,道路經緯命名見證了濟南的開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