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建福宮的結果 展開

建福宮

道觀

建福宮位於故宮西北角內廷西路西六宮西側,為一南北狹長的院落,東西寬約21m,南北長逾110m。清乾隆七年(1742年)修建而成。2000年通過國務院批准復建,是至今(2012年)故宮中惟一被國務院批准的復建工程。

簡介


建福宮位於內廷西路西六宮西側,清乾隆七年(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狹長地段修建而成。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建福宮為一南北狹長的院落,東西寬約21m,南北長逾110m。整座院落從建福門起,以撫辰殿、建福宮、惠風亭和靜怡軒4座重要建築為核心,依次構成4進庭院。

格局


格局
格局
建福門是建福宮正門,位於南端宮牆正中,門內即第一進院落,撫辰殿居中而立。撫辰殿後即建福宮,其間以寬闊的甬道相連。撫辰殿後檐廊與建福宮前廊東西各接轉角游廊9間,圍合成廊院。
建福宮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綠剪邊卷棚歇山頂,檐下施斗拱,前後檐明間各安4扇三交六椀菱花扇門,次、梢間前檐為檻窗,后檐為磚牆。室內明、次間以扇分隔,形成“一明兩暗”的格局。明間后檐金柱間亦設扇,扇前設寶座,上懸乾隆御書“不為物先”匾。所有扇均為黑漆描金,心為雙層燈籠錦欞條,中間夾紗,裙板、絛環板均繪五彩吉祥圖案,工藝十分考究。東、西兩次間后檐分設紅漆描金炕罩和落地罩,西次間落地罩內供奉神位。房頂設軟天花,頂棚及牆壁通貼團花圖案銀花紙。建福宮內裝修色彩豐富,做工精緻,是紫禁城建築室內裝修的代表作。由建福宮兩側游廊穿行可至第三進庭院,院中央即惠風亭。亭之北以紅牆隔出最後一進院落,院中的靜怡軒、慧曜樓後來划入西花園(建福宮花園)內。

歷史用途


建福宮初建時擬為乾隆皇帝“備慈壽萬年之後居此守制”之用,后因故未行。乾隆帝十分喜愛建福宮,時常到此遊憩,吟詠亦頗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宮賦》、《建福宮紅梨花詩》等。后清宮定製每年嘉平朔日(臘月初一)皇帝御此宮開筆書福,以賀新禧。咸豐皇帝曾奉皇貴太妃在此進膳;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設於此宮。

宮殿花園


建福宮花園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皇帝將他最鍾愛的珍奇文物收藏於此,並經常在花園內寫詩賞畫。嘉慶時,下令將其全部封存,成了名副其實的寶庫。
1923年6月27日,園內突然發起一場神秘大火,整座花園連同無數珍寶一夜化為灰燼。當時還住在紫禁城內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懷疑是太監們監守自盜,縱火毀滅證據。
自此,建福宮花園就沉睡在瓦礫之下長達80年之久。
楹聯
吉雲垂大地,慈鏡昭諸天
交泰三陽肇羲象,斂時五福協箕疇 ——乾隆題
墨壺琴薦相先後,舊詠新裁自品評 ——建福宮靜怡軒
蘭殿藹晴暉爐煙結翠,芝宮呈秀采砌草舒芳
雨潤湘簾苑外青巒飛秀,風披錦幕階前紅葯翻香
香藹綺疏惠圃敷榮滋湛露,風清釦砌芝房擢秀映長春 ——乾隆題

復建


建福宮
建福宮
2000年通過國務院批准復建,由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資,在火場廢墟上復建,於2005年竣工。在建築形制上採用了外觀、工藝依從古建原貌,內部裝修符合現代使用功能和安防要求的方式。
建福宮復建竣工后,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肖燕翼稱,建福宮花園區用作接待各國高級貴賓、舉辦文博學術交流活動、記者招待會、小型內部展覽等用途的特殊場所,不對公眾開放。
建福宮花園復建竣工后曾接待過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夫婦等捐資人,以及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等博物館館長。兩岸故宮博物院具有歷史意義的初次正式會談也是在這裡舉行,還安排過外交部、文化部等重要國賓招待會。同時,也接待了來自港澳台和中國各地的多個社會團體和學生團體。故宮博物院相當多展覽和研討會等的新聞發布會都在這裡舉辦。

用途爭議


2011年5月11日17時44分,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在其微博上說,聽說故宮的建福宮已被改成一個為全球頂級富豪們獨享的私人會所,500席會籍面向全球限量發售。對此,故宮相關負責人表示沒看到,未作評論。
相關資料顯示,建福宮舉辦過多場宴會。故宮方面稱,復建過的建福宮花園完全由故宮博物院管理,不存在也不可能做為所謂的頂級富豪私人會所。承擔日常維護服務的是故宮博物院下屬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