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目送楚雲空
宋代幼卿創作的一首詞
《浪淘沙·目送楚雲空》是宋代幼卿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即景生情,引出對往事的回憶;下片描寫與表兄邂逅相逢時所受到的冷漠遭遇,抒發了心中的無限悲痛。這首詞哀婉而低沉地傾訴,唱出了封建禮教下受父母包辦之害的不幸婦女的心聲。借景抒情,語言不作雕飾,勝在真切,讀來哀婉動人,催人淚下。
這首詞上片寫“目送楚雲”,下片又曰“望斷斜陽”,顯然全篇筆墨集中在寫兩個有情人驛館不期而遇又倏然而別的動人一幕。
上片“目送楚雲空,前事無蹤”,經年不見的表兄,突然出現在眼前,勾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卻不能對他面訴衷情;頃刻間情人鞭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離去,徒然遠遠地“目送楚雲”,心中凄楚難言。“楚雲”,似說漂泊的行人如浮雲般遠去,又何嘗不是暗示往昔的一段戀情,雲雨巫山枉斷腸。一個“空”字,多少悵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緊接“目送楚雲空”一句,抒情女主人公彷彿發出一聲輕輕嘆息:“前事無蹤”。“前事“自是指她“少與表兄同硯席,雅有文字之好”那段美好的時光,然而,往事已如雲煙般地永遠消失了。當然,如果真的徹底消失得渺無蹤跡,倒也乾淨;可是,卻又偏在自己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終身遺恨。
“漫留遺恨鎖眉峰”,空有遺恨,不能明言,又難以排遣,於是她轉而自怨自艾,歸咎於命運:“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可憐的荷花,你不在春天開放,偏要遲遲等到夏季,孤負了東風的深情,現在只好獨自默默地吞咽下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當是指自己年尚未笄、兄欲締姻這件事了。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祿,難其請”,這一點幼卿當然是很清楚,然而,作為封建時代的婦女,不便責怪父母,所以,她吞吞吐吐隱約其辭。
下片便著重寫這次重逢的悲慟。“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在幼卿看來,人生就像隨風飄的蓬草,不曾想到兩個離別經年的戀人,會突然在這他鄉驛館見面。相見卻又立刻相別,人生的離合、聚散,如此匆匆。於是詞人便推出這短暫的扣人心弦的一幕:“揚鞭那忍驟花驄。”這一幕也就是《能改齋漫錄》記述的情景:二人“相與邂逅於此,兄鞭馬,略不相顧,豈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見,此情此景,從悲劇主人公眼裡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怪他給馬兒狠狠的那一鞭,太無情了,忽地拉開了兩人的距離,他騎著的花驄馬飛奔而去,他怎麼忍心匆匆離開,也不多看自己一眼。然而,她心裡又何嘗不明白:在這一剎那間,他內心翻騰何等劇烈的痛苦,正因為他前時欲締姻未成,對她有誤解,有怨氣,所謂“前憾未平”,才給馬兒狠狠一鞭,這狠狠一鞭,看似無情卻是有情。這一鞭,在悲劇女主人公心裡是永遠難忘的,它象徵著心愛的人永遠地離去;它象徵著美好的戀情如曇花一現,永遠幻滅;它象徵著無可彌補的千古遺恨。“揚鞭”這一句寫出了特定情境中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刻畫出悲劇主人公內心感情的劇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難得的傳神妙筆。而這種傳神之筆來源於生活本身,因而更為真切動人。
表兄遠遠去了,她還痴痴望著,看他遠去的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終於消失,而她還在痴痴地望著,直到“望斷斜陽”。顯然,少女時期最初的戀情未遂將使她抱恨終身,在今後的歲月中,她或許將朝朝暮暮憑欄“目送楚雲”“望斷斜陽”。而這種痛苦又只能永遠埋藏在心靈的最深層,於無人處偷偷飲泣,以至於“滿袖啼紅”,此恨綿綿無盡期也。
這首詞不同於一般文人詞,它是閨閣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摯,不事雕琢。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從詞前小序可知,幼卿小時候與表兄感情很好,成年後,表兄曾來提親,但幼卿父母以他未得功名為由拒絕,讓女兒另嫁他人。從小序可知,她婚後和表兄在驛館偶遇,隨即匆匆而別,所以寫該詞表達她心中巨大的遺恨和痛苦。
國內知名冒襄研究專家顧啟教授、南通師院中文系教授姜光斗《唐宋詞鑒賞辭典》:這首詞包容著一則婚姻悲劇故事,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在特定環境中所產生的不能明言而又難以排遣的身世之悲、飄零之苦、不存在愛情的婚姻的不幸,詞人對愛情堅貞,對戀人諒解,客觀上暴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這些在今天有認識意義與教育作用。作者注意表達曲折複雜的內心世界,發出飽經憂患的低沉的傾訴。人物與環境十分調和,在景物描寫中加進自己的感情色彩。從語言看,作品明白如話,不事雕琢,通俗自然,哀婉動人,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