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第

徐潤第

徐潤第(1761.10.8—1827.11.6),字德夫,號廣軒,東冶鎮人。少年穎悟,對朱熹啟蒙讀物《敬齋箴》產生懷疑,自幼穎巽,年十二能文,恩科成進士授內閣中書,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潤第偶感時疫,隊病三日,病逝於介休縣富商侯家的私塾,終年67發。

目錄

正文


人物介紹
徐潤第( 1761.10.8—1827.11.6),字德夫,號廣軒,東冶鎮人。少年穎悟,對朱熹啟蒙讀物《敬齋箴》產生懷疑。自幼穎巽,年十二能文,縣試成績優巽,遊歷榆次、忻州、代州、保德諸地,學業大進。師從五台縣令王秉韜,研讀王陽明編《大學古本》。1795年(乾隆六十年)潤第3 5歲時,恩科成進士授內閣中書,與高鶚會試同年,又同官內閣中書,論文最相契。歷任儲濟倉監督、湖北施南府同知等小官。專主良知,見諸躬行,宦遊20年後,重操授徒舊業。因母韓太夫人多病,請假歸里,在介休設館學。經二年,始入京供職,補舍人,遂轉內閣典籍,保送軍機章京,因家貧不能具車馬,又不喜應酬力辭。常在其小園小山花樹間窮研周易,並讀先儒諸理學書,閉門讀書不履津要之門。曾著書《大學古本》、《中庸遺語》、《敦艮齋遺書》十七卷及《徐廣軒撰書王月潭小傳》,其中《敦艮齋遺書》一書以心靈自由為主旨,熔心學、氣學、易學為一爐,深入批駁了宋元以來的官學—朱熹理學。 1808年(嘉慶13年),潤第補儲濟倉監督,到任一月,積弊清理甚清。次年,奏調海運倉。發現原存六萬石黑豆霉變,因不願再發難端;即日以身體有病告歸鄉里。次年入都,補中書。1811年,潤第選為湖北施南府同知。赴任途中,坐船溯川江西上,行至巴東,忽遇風暴,船下沉,水及腰,眾皆呼號,潤第危坐船幫,神色不動,遏小船救之登岸。到任后,查閱卯簿,發現有胥役入百多人,大為訝。詢問後方知大半都是游手無籍,挂名充役,魚肉鄉民的人。潤第遂選擇忠誠老實胥役留下數十人,其餘全部遣散。潤第處理公事,條教簡重,風聲肅然,郡守譚光祥請他到督撫審理積案,潤第剖決如流,不數月結訟案三百餘起。施南地近四川,盜賊四起,社會秩序混亂。潤第與光祥商定,要隘設卡稽查,訂立規章,命郡內實行守望相助,民得安居。
1816年,潤第應河南光州牧王瑤拳之請,至署佐治講學,經四年,於1820年歸里,設教於東冶鎮。後設教於晉陽,崞縣北社,介休胡龍、賈村。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潤第偶感時疫,隊病三日,病逝於介休縣富商侯家的私塾,終年67發。
其子徐繼畲集輯雜著《敦良齋遺書》十七卷,制義二百餘條,集為《敦良齋時文》。潤第工書法,中年學歐,晚年學顏行草兼六朝二王,自成一體,尤工大字,筆力古勁,鄉人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