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喜雨

《喜雨》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寫久旱逢雨後的喜悅心情,與農民不同,白居易憂旱喜雨只是為了自己所關心的松竹,從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生活情趣。詩的結尾升華為議論,極富哲理。

作品賞析


唐文宗大和元年洛陽大旱,在乾旱面前,種園藝蔬菜的菜農為園裡的葵和堇發愁,種糧的農民為他的禾和菽發愁,而詩人則為他所種的松竹發愁。為此大家各自肩挑手提,引水澆灌,旱情並沒有多大好轉,這時忽然東邊升起烏雲,不久涼雨如注。無論是園中葵堇,田中禾菽,還是松樹竹子,都欣欣然恢復了生氣。
由此詩人聯想到整個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階級和利益集團,像在乾旱面前這樣以各自的利益為出發點,盡了最大的努力提水抗旱災情不能解決,還會引發爭奪水源甚至鬥毆致傷人命的事件,更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而引發社會的動蕩。身居主宰萬民苦樂生死的聖與賢,只有像天公下雨普惠天下一樣,不分彼此與親疏,圃田林木都得到滋潤,為大家創造一個適合於生存發展的環境,才能出現和諧繁榮的局面。這種思想,比儲光羲的又進了一步。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大和元年(827)洛陽,白居易五十六歲。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其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