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

《中秋日聞海上捷音》是康熙皇帝的詩,說出了他的喜悅。康熙大帝統一台灣的偉業終於完成,割據21年的台灣小朝廷終於結束。從台灣先是被荷蘭人強佔、后被鄭氏集團割據、再被中央政府統一的過程來看,分離是暫時的,統一是長遠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中秋節時。這一年康熙派水師提督施琅攻取台灣。台灣此時於鄭成功病逝后,由其子鄭錦、孫鄭克塊相繼主政。內部派系鬥爭激烈,鄭克埃昏庸無能台灣日趨腐敗。施琅進軍台灣,經七日夜,鄭克塊率部投降。投降在七月初五,消息傳到北京已是八月十五日了。這首詩寫聞聽收復台灣不勝欣喜,表示武功之勝來自勤修文德,並對台灣蒼生困苦表示體恤。

作者簡介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