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文

趙秉文

趙秉文(1159~1232年6月2日)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號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代著名學者,書法家。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兼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九年,卒,年七十四,

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人物生平


趙秉文
趙秉文
趙秉文(1159-1232)金朝文學家、理學家。字周巨,號“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進士第,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兼修國史、知集賢院事。
金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趙秉文生性好學,詩文書畫皆工,在當時頗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現的哲學思想,以程朱理學為主,宣揚仁義道德性命之說。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善草書,著作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等。
王庭筠米芾的外甥,大約“近水樓台先得月”,書法學米芾,並很得形神,時人甚至譽王庭筠書法“不在米元章之下”。

史書記載


趙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也。幼穎悟,讀書若夙習。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調安塞簿,以課最遷邯鄲令,再遷唐山。丁父憂,用薦者起複南京路轉運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章宗召問,言頗差異,於是命知大興府事內族膏等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詰其仆,曆數交遊者,秉文乃曰:“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鄭贊道、高坦等私議。”庭筠等皆下獄,決罰有差。有司論秉文上書狂妄,法當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焉。當時為之語曰:“古有朱雲,今有秉文,朱雲攀檻,秉文攀人。”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後起為同知岢嵐軍州事,轉北京路轉運司支度判官。
承安五年冬十月,陰晦連日,宰相張萬公入對,上顧謂萬公曰:“卿言天日晦冥,亦猶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極有理。若趙秉文曩以言事降授,聞其人有才藻,工書翰,又且敢言,朕非棄不用,以北邊軍事方興,姑試之耳。”
泰和二年,召為戶部事,遷翰林修撰。十月,出為寧邊州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於用刑,每聞赦將至,先掊賊死乃拜赦,而盜愈繁。秉文為政,一從寬簡,旬月盜悉屏跡。歲飢,出祿粟倡豪民以賑,全活者甚眾。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秉文言:“今我軍聚於宣德,城小,列營其外,涉暑雨,器械弛敗,人且病,俟秋敵至將不利矣。可遣臨潢一軍搗其虛,則山西之圍可解,兵法所謂‘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衛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敗聞。尋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轉翰林直學士。
貞祐初,建言時事可行者三:一遷都,二導河,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明 年,上書願為國家守殘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之意,且曰:“陛下勿謂書生不知兵,顏真卿、張巡、許遠輩以身許國,亦書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於國,猶勝坐糜廩祿為無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難其人,卿宿儒,當在左右。”不許。四年,拜翰林侍講學士,言:“寶券滯塞,蓋朝廷初議更張,市肆已妄傳其不用,因之抑遏,漸至廢絕。臣愚以為宜立回易務,令近上職官通市道者掌之,給以銀鈔粟麥縑帛之類,權其低昂而出納。”詔有司議行之。
興定元年,轉侍讀學士,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又明 年,知貢舉,坐取進士盧亞重用韻,削兩階,因請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之文其弊益甚。蓋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陳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絀落,於是文風大衰。貞祐初,秉文為省試,得李獻能賦,雖格律稍疏而詞藻頗麗,擢為第一。舉人遂大喧噪,訴於台省,以為趙公大壞文格,且作詩謗之,久之方息。俄而獻能復中宏詞,入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五年,復為禮部尚書,入謝,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須復用卿。”秉文以身受厚恩,無以自效,願開忠言、廣聖慮,每進見從容為上言,人主當儉勤、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納焉。哀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許。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兼益政院說書官。以上嗣德在初,當日親經史以自裨益,進《無逸直解》、《貞觀政要》、《申鑒》各一通。
正大九年正月,汴京戒嚴,上命秉文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陳義,辭情俱盡。及兵退,大臣欲稱賀,且命為表,秉文曰:“《春秋》‘新宮火,三日哭’。今園陵如此,酌之以禮,當慰不當賀。”遂已。時年已老,日以時事為憂,雖食息頃不能忘。每聞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則拜章,小則為當路者言,殷勤鄭重,不能自已。三月,草《開興改元詔》,閭巷間皆能傳誦,洛陽人拜詔畢,舉城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1232年6月2日),卒,年七十四,積官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
正大間,同楊雲翼作《龜鑒萬年錄》上之。又因進講,與雲翼共集自古治術,號《君臣政要》為一編以進焉。秉文自幼至老未嘗一日廢書,著《易叢說》十卷,《中庸說》一卷,《揚子發微》一卷,《太玄箋贊》六卷,《文中子類說》一卷,《南華略釋》一卷,《列子補註》一卷,刪集《論語》、《孟子解》各一十卷,《資暇錄》一十五卷,所著文章號《滏水集》者三十卷。
秉文之文長於辨析,極所欲言而止,不以繩墨自拘。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之,至五言古詩則沉鬱頓挫。字畫則草書尤遒勁。朝使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問秉文及王庭筠起居狀,其為四方所重如此。
為人至誠樂易,與人交不立崖岸,未嘗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養如寒士。楊雲翼嘗與秉文代掌文柄,時人號“楊趙”。然晚年頗以禪語自污,人亦以為秉文之恨雲。
《金史》贊曰:楊雲翼、趙秉文,金士巨擘,其文墨論議以及政事皆有足傳。雲翼諫伐宋一疏,宣宗雖不見聽,此心何愧景略。庭筠之累,秉文所為,茲事大愧高允。

個人成就


文學

趙秉文“歷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詔書、冊文、表以及與宋、夏兩國的國書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擬的《開興改元詔》,當時閭巷間皆能傳誦。他學識廣博,著有《易叢說》、《中庸說》、《揚子發微》、《太玄箋贊》、《文中子類說》、《南華略釋》、《列子補註》等,且兼善詩文書畫。金人劉祁稱他“平日字畫工夫最深,詩其次,又其次散文”。他的詩作多描寫自然景物,元好問稱他“七言長詩筆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之。至五言,則沉鬱頓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淵明”。前後主文壇四十年之久,成為金朝末期“文士領袖”。晚年逢金朝衰亂,以禪學求慰藉。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傳世,另有《道德真經集解》收錄在道藏中。

書法

趙秉文《赤壁圖卷題詩》
趙秉文《赤壁圖卷題詩》
趙秉文在書法上與同時代的黨懷英、王庭筠、趙沨齊名,但趙秉文的書法早年卻是取法只比他長八歲的王庭筠。
劉祈《歸潛志》云:“趙秉文幼年詩與書皆法子端(王庭筠),后更學李太白、蘇東坡,字兼古今諸家學,及晚年書大進。詩專法唐人,魁然一時文士領袖,自號閑閑居士雲。”
元好問《中州集》謂趙秉文:“工書翰,字畫有魏晉風調,草書尤警絕”。

藏書

官翰林修撰,南渡拜禮部尚書,作《遂初園記》:“老屋數楹,名其庄曰‘歸愚’;闖戶而入,名其堂曰‘閑閑’。堂之兩翼,為讀易思玄之所。少南,竹柏森翳,有亭曰翠真。又南,花木叢茂,有亭曰佇香。稍西,臨眺西山,台之名曰悠然。其東,叢書數千卷,蓄琴一張,庵曰‘味真’。閑閑老人得而樂之。玄易書數冊,吟諷終日。有客來,則接之,焚香宴坐。”抄錄古文,至老不衰,兩目昏然不已,所積甚富,上至六經,以及庄老、醫藥、浮屠等。

詩作

【墨梅】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寄王學士子端】
寄語雪溪王處士,年來多病復何如?浮雲世態紛紛變,秋草人情日日疏。
李白一杯人影月,鄭虔三絕畫詩書。情知不得文章力,乞與黃華作隱居。
【游華山寄元裕之】
我從秦川來,遍歷終南遊。暮行華陰道,清快明雙眸。
東風一夜橫作惡,塵埃咫尺迷岩幽。山神戲人亦薄相,一杯未盡陰霾收。
但見兩崖巨壁插劍戟,流泉夾道鳴琳璆。希夷石室綠蘿合,金仙鶴駕空悠悠。
石門划斷一峰出,婆娑石上為遲留。上方可望不可到,崖傾路絕令人愁。
十盤九折羊角上,青柯平上得少休。三峰壁立五千仞,其下無址傍無儔。
巨靈仙掌在霄漢,銀河飛下青雲頭。或雲奇勝在高頂,腳力未易供冥搜。
蒼龍嶺瘦苔蘚滑,嵌空石磴誰雕鎪。每憐風自四山而下不見底,惟聞松聲萬壑寒颼颼。
捫參歷井到絕頂,下視塵世區中囚。酒酣蒼茫瞰無際,塊視五嶽芥九州。
南望漢中山,碧玉簪亂抽。況復秦宮與漢闕,飄然聚散風中漚。
上有明星玉女之洞天,二十八宿環且周。又有千歲之玉蓮,花開十丈藕如舟。
五鬛不鬛之長松,流膏入地盤蛟虯。采根食實可羽化,方瞳綠髮三千秋。
時聞笙簫明月夜,芝鮄羽蓋來瀛洲。乾坤不老青山色,日月萬古無停輈。
君且為我挽回六龍轡,我亦為君倒卻黃河流。終期汗漫遊八極,乘風更覓元丹丘。

詞作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
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
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
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
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倚長松,聊拂石,坐看雲。
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
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台去,華髮散麒麟。
【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傑?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
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