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已有近百年歷史,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也是我國高級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全國財經院校中,我校最早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也是首批設立社會科學(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的高校之一。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07年,學校進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行列。

大學介紹


上海財經大學目前擁有會計學、財政學、經濟思想史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4個財政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會計與財務研究院3個國家級基地;並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4個博士后流動站。其中,國家學科目錄內批准的學位授權點24個,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36個本科專業。
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前身是成立於1982年初的經濟信息管理系,2005年撤系建院。學院目前設有四個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管理科學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學院已經形成了“信息與管理科學交叉、相互引領”的學科特色,在大數據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網際網路金融、量化決策、電子商務、IT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管理優化等領域形成了教學和科研特色。學院擁有上海市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科學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金融信息工程、電子商務、服務科學與工程等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5個學術碩士點,以及工程管理專業碩士點。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專業教師近60名,行政管理和輔導員團隊10餘人,8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50%擁有海外訪學一年以上經歷。近年來,全職引進了來自斯坦福大學、沃頓商學院等畢業於海外名校的博士16名。近5年來,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含重點項目)和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項目30餘項,省部級課題100餘項,在包括Operations Research、Mathematics of OR、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MIS Quarterly等國際一流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
學院教學和科研實力強大,目前擁有3個研究中心——管理科學與量化分析研究中心、中英金融信息服務工程研究中心、上財-中亞雲計算交易研究中心和四個教學科研實驗室。學院還與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和浦東新區發改委共同成立了浦東服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2013年,已故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管理科學界的最高獎項“馮·諾依曼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Arthur Veinott教授的家人將其畢生藏書數千冊捐贈給我院,包括珍貴的運籌學和管理科學早期經典著作和多個頂級學術期刊的早期系列,其中部分系列的完全收藏為全國僅有。學院設置了專門的“Arthur Veinott紀念圖書室”,用以存放和展示他及其他斯坦福大學教授的捐贈藏書。

學科專業


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目前正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專職教師共為11名,其中教授 3 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 5人,講師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73%,具有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教師佔91%,具有出國經歷的教師佔64%,45周歲以下教師佔64%。我系的教師來自於全國各地著名院校的各個相關專業,師資的來源面廣,專業背景豐富。這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學科專業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為我系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與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系主要負責“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以培養經濟管理領域中從事計算機信息技術工作、順應時代要求的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質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同時,我系還承擔了全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財經專業的學生普及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管理知識發揮積極作用。我繫緊跟國際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最新的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從而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信息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已培養本科專業畢業生10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的學生具有既紮實、全面的理論基礎,又具備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一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年來的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
近五年,我系教師共出版《經濟管理中的計算機應用實驗指導/報告》,《資料庫原理與應用(第二版)》,《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資源管理》等專著及教材圖書15部;建設完成《資料庫設計》、《系統分析與設計》兩項校級精品課程;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有5人次教師獲得了校“教書育人標兵”、“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等稱號。在科研方面,我系教師努力拓展自己的科研思路,在國際學術刊物和國內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有影響的論文,承接了國家及省部級課題,近期也承接比較大型的橫向課題。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系成立於2005年,其前身是經濟信息管理系,電子商務專業是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電子商務本科教育的試點單位之一,也是我國最早成立的進行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電子商務系現有教師12人,教師隊伍年輕精幹,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80%,博士生導師1人。
電子商務系始終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術研究為重點,以特色建設促發展,不斷凝練學科方向。不求大求全,而求精求細,結合具體的應用背景開拓研究方向,在優化學科結構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研究方向。
電子商務系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電子商務流程變革、電子政務、供應鏈與物流管理、企業ERP系統、電子商務安全管理、電子商務審計、電子商務管理戰略等。
電子商務系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已經完成或在研多項國家和地方的多項研究課題,每年在國內外重要期刊止發表了幾十天一篇論文。編寫了高質量的電子商務系列教材。
電子商務系重視實驗環境建設,已有ERP(企業資源計劃)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子商務系加強與社會的結合,與國家機關、外匯交易中心、IBM、用友、金碟、AMT等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
電子商務系現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生畢業后能勝任在工商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駐外商務機構及各類企業集團從事經營決策、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公關與營銷策劃、財務管理、商務法律等工作,也可以從事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本專業培養的是電子商務專業方面德才兼備的高級專業人才。
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培養學生應該掌握信息技術系統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及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系統分析、設計及實施管理的基本能力,可以為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的規劃、應用和開發管理;具有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能把握本專業作為新型交叉學科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
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主要課程有: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經濟學、電子商務管理、電子商務系統設計、網路營銷、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支付與清算、經濟法與電子商務法、金融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資料庫原理與應用、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原理、信息安全、多媒體技術、信息檢索技術、數據分析與挖掘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建系歷史
2002年上海財經大學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增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申請,並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正式批准,同年在原經濟信息管理系設置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2005年,原經濟信息管理系改設為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改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2、專業師資情況
目前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 6人,講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老師6人。分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科研方向集中在普適計算、人工智慧、網路金融等方面。教學方面我系教師曾獲得校內多項榮譽,趙龍強老師曾獲第一、三、四屆上海財經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黃海量老師獲得第五屆上海財經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稱號,
3、專業培養目標及服務面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掌握系統的計算機系統及應用專業知識,以及紮實的財經、管理知識,並能將計算機科學同財經、管理等相關領域相結合,既有較強的對計算機系統的開發和使用能力,又注重經濟管理實務分析和運用, 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學生畢業后, 適合在國家機關、金融機構、公司及企業集團以及教學科研單位等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市場預測、計劃控制及決策、管理方面的實務工作或教學科研工作。並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身體和業務能力等綜合素質。
4、專業建設思路和培養特點
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融入工科主流,發展管理和財經特色,培養具備較強計算機專業水平、較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同時在財經、管理等方面功底紮實,能力突出的複合型應用人才。依託並充分發揮上海財經大學在財經方面的總體優勢,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勇於實踐,建設一個站得穩,立得住,有優勢,有特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突出計算機學科與經濟、管理學科的交叉滲透。學生應打好堅實的計算機科學基礎, 同時要受到紮實的經濟與管理實務方面的訓練; 初步具備在經濟管理與計算機科學領域從事軟體開發的能力,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 分析、預測和解決經濟問題。
具體說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紮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具有良好的數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 並具有創造性地將這些知識應用於信息系統構建和應用的潛力。(2)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 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語言和專用軟體, 對經濟系統的信息資源進行數量分析、建模與計算機程序設計。(3) 有良好的組織管理和交流溝通能力, 能根據不同組織和機構的需求, 選擇相應的信息技術, 並能有效地予以實施; (4) 具備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 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

學院領導


院長
岳勁峰
書記
王淑範
常務副院長
黃海量
副院長
韓冬梅,陸品燕
副書記
周燕

師資隊伍


教授
韓景倜,韓冬梅,黃海量,於長銳,劉鵬,郝曉玲,張濤,馮佳昕,王英林,李欣苗,葛冬冬,何斯邁,陸品燕,劉蘭娟
副教授
李艷紅,竹宇光,張雪鳳,曾慶豐,鄭大慶,芮廷先,勞幗齡,王炳雪,謝美萍,崔麗麗,陳媛,王淞昕,趙龍強,陳崗,韓松喬,井然哲,劉春梅,邵志芳,張娥,張慶華,田博,江波,楊超林,高建軍,胡浩棟,Nick Gravin,Bundit Laekhanukit
助理研究員
劉樺,塗文婷,馮銀波
助理教授/講師
杜梅先,陳元忠,鄧祖新,張勇,曹風,吳繼蘭,袁洪松,韓瀟,郭姍姍,方慧,史鈔,呂晨,肖升生,鄧琪,唐曉新,王子賀,周燕,崔萬雲,張耀武,賀江寧,郭加熠,郭子超
兼職教師
薛華成,覃正

研究生教育


概 況
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電子商務兩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本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了距離管理、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企業管理決策等研究方向,在博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形成了獨特的學科優勢。學院研究生指導教師均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的支持,已經完成和在研的國家級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18項,近年來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200餘篇,為研究生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院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我國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知名專家覃正院長在承接多項國家級研究的基礎上親自主持完成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浦東新區發改委、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商委、寶鋼集團、上海世博集團等多家企業的大型橫向課題和多項政府諮詢課題。
近年來,有大量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本科畢業生進入我院攻讀博碩士學位,碩士畢業生除直博外,保持了100%的就業率,並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和“四大”機構的人數逐年增多,如在麥肯錫(上海)諮詢有限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全球服務(中國)有限公司、滙豐銀行、花旗銀行等跨國企業中已形成了特色性品牌效應。此外,學院成功舉辦了首屆“用友杯”全國財經類院校ERP沙盤模擬對抗賽、金蝶杯全國ERP沙盤模擬華東區大賽,成功舉辦兩屆“管理創新國際會議”,2008年5月成功舉辦了第六屆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論壇,這些學術活動受到管理學界專家的讚譽。學院現有全職教職工41人,具有高級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3.2% ,各類學生近900人。
管理科學與工程
所屬學科門類:管理學
所屬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
所屬院系: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有堅實和寬厚的管理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的系統科學、經濟學、數學和計算機應用等相關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創新、實踐和適應能力。本專業分為管理科學和管理信息系統兩個研究方向。管理科學主要培養能用先進的管理思想、系統方法、數學模型和信息技術分析企業活動和社會經濟活動的高級管理決策和管理技術人才。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培養善於分析問題和提出基於信息技術解決企業組織和管理問題的信息系統解決方案的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管理信息系統
2. 管理科學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製為二年半。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總學分必須修滿36-39學分,其中跨學科學生為39學分。
(一)學位公共課包括:社會主義經濟理論,2個學分,36課時;馬克思主義認識方法論,2個學分,36課時;第一外語,3個學分,72課時;共三門課程7學分。
(二)學位基礎課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數理統計,每門課程3學分,51學時,共三門課程9學分。
(三)學位專業課含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專業必修課包括:資料庫設計研究、企業資源計劃研究、計算機網路設計、信息系統開發方法研究(管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管理中的模型與方法(管理信息系統研究方向)、決策理論與計算機方法(管理科學研究方向)、高級運籌學(管理科學研究方向),每門課程2學分,36學時,共五門課程10學分。
專業選修課包括:電子商務研究、供應鏈與物流研究、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管理溝通、信息系統研究專題、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工程、企業電子商務戰略,每門課程2學分、36學時,至少選三門共6學分。
(四)任意選修課可以在全校任意專業選修3學分課程。
(五)跨專業的學生須在導師的指導下至少選修本專業三門本科專業課程。
五、培養方式與成績考核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基本採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同專業方向的碩士生指導小組領導、碩士生導師具體負 責制度。碩士生指導小組負責監督本方向碩士學位培養質量,導師對研究生在校期間學習、科研和思想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
本專業成績考核由課堂教學考試(任課教師負責考核)、課程論文(任課教師負責考核)和社會實踐(應由碩士生指導小組參加學生的考核)多種考核形式。
六、論文開題報告與預答辯
碩士研究生在文化課程學習結束後進入論文工作階段。論文的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文獻閱讀量不少於30萬字。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前應進行預答辯。預答辯的時間安排在答辯前3個月進行。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的要求見《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八、發表論文
在學位論文答辯前,須以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的名義和第一作者署名在《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目錄彙編》所列刊物上發表或錄用與學位論文相關論文一篇或一篇以上。
電子商務
所屬學科門類:管理學
所屬一級學科:正門對面
專業:電子商務Electronic Business
所在院系: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三個代表”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優異,能夠為企業制定和實施電子商務戰略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有紮實精深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和系統全面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相關知識,能將技術與管理有機地融合;能把握本專業作為新型交叉學科的特點,了解本專業領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關注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暨電子商務在企業的應用進展;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跟蹤本專業的發展前沿。學生畢業后能在相關部門從事企業電子商務的規劃、應用和開發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 (E-busines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三、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製為二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碩士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總學分必須修滿40-44學分,其中跨學科學生為43學分。院
(一)公共必修課:公共必修課為外語、數理統計、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認識方法論、現代微宏觀經濟學,其中外語為72學時,3學分,現代微宏觀經濟學為90學時,5學分,其它均為54學時,3學分。
(二)專業必修課:專業必修課為資料庫設計研究、電子商務研究、企業資源計劃ERP、計算機網路設計、企業電子商務戰略,每門2學分,36學時,共五門課程10學分。
(三)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包括決策支持系統與專家系統、決策理論與計算機方法、電子商務經濟學、信息系統開發方法研究、企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專題、數據挖掘與分析、信息系統資源管理、管理溝通、企業再造、客戶關係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安全與風險管理、Web應用開發、網路營銷、系統工程原理、會計信息系統研究、現代企業管理、商務智能,每門1.5學分、27學時。
五、培養方式與成績考核
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基本採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同專業方向的碩士生指導小組領導、碩士生導師具體負責制度。碩士生指導小組負責監督本方向碩士學位培養質量,導師對研究生在校期間學習、科研和思想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
本專業成績考核由課堂教學考試(任課教師負責考核)、課程論文(任課教師負責考核)和社會實踐(應由碩士生指導小組參加學生的考核)多種考核形式。
六、論文開題報告與預答辯
碩士研究生在文化課程學習結束後進入論文工作階段。論文的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文獻閱讀量不少於xxx字。
碩士研究生論文答辯前應進行預答辯。預答辯的時間安排在答辯前3個月進行。
七、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的要求見《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八、發表論文
在學位論文答辯前,須以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的名義和第一作者署名在《上海財經大學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目錄彙編》所列刊物上發表或錄用與學位論文相關論文一篇或一篇以上。

就業情況


根據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09年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顯示,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就業能力分別位居第6位,第1位和第7位。
麥可思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能力排行榜
專業小類名稱本專業小類下大學就業能力排行大學名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復旦大學
2上海交通大學
3南京大學
4清華大學
5華東師範大學
6上海財經大學
7中山大學
8上海大學
9汕頭大學
10暨南大學
專業小類名稱本專業小類下大學就業能力排行大學名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同濟大學
2浙江理工大學
3上海杉達學院
4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5南京審計學院
6石家莊鐵道學院
7上海財經大學
8安徽工業大學
9中央財經大學
10北京語言大學
電子商務1上海財經大學
2北京外國語大學
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4南京大學
5深圳大學
6天津大學
7中山大學
8暨南大學
9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10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