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因

外因

外因的詞語及醫學解釋。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它通過內因而作用於事物的存在和發展,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進程,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方向。所以,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簡介


● 英文名稱:External Caus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因

古籍摘選


● 然六淫天之常氣,冒之則先自經絡流入,內合於臟腑,為外所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名詞解釋


● 三因學說中指外感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病邪。現將六淫和各種疫癘病邪統屬外感病因;跌仆、蟲獸傷、燒傷、凍傷等稱為外傷病因。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外感病因,是指來源於自然界,多從肌表、口鼻侵入人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癘氣兩大類。外傷病因,主要包括跌仆、蟲獸傷、燒傷、凍傷等外來傷害。

六淫

●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自然界氣候異常變化,或人體抗病能力下降時,六氣則成為六淫邪氣而傷害人體,導致外感病的發生。
● 六淫致病特點為:其侵犯途徑多從肌表、口鼻而入,或兩者同時受邪;常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與生活、工作的區域環境密切相關,如西北多燥病、東北多寒病、江南多濕熱病;六淫邪氣既可單獨傷人致病,又可兩種以上同時侵犯人體而為病,如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濕熱泄瀉、風寒濕痹等;還具有病性轉化的特點,如寒邪致病,可因正邪交爭,或失治誤治,而由寒證轉化為熱證。

癘氣

● 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的統稱。當自然環境急劇變化之時,癘氣易於產生和流行,其傷人則發為疫癘病。
● 疫癘病包括了現代臨床許多傳染病和烈性傳染病,如時行感冒、痄腮(腮腺炎)、爛喉丹痧(猩紅熱)、白喉、天花、疫毒痢(中毒性痢疾)、腸傷寒、霍亂、鼠疫、疫黃(急性傳染性肝炎)以及流行性出血熱、艾滋病(AIDS)、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

外傷病因

● 現代有些醫家主張將三因學說之“不內外因”分別歸入“外因”或“內因”中,跌仆、蟲獸傷、燒傷、凍傷等歸為外傷病因,他們都可直接傷害人體,引起局部氣血凝滯、郁久化熱、熱盛肉腐,導致瘀血流注、水火燙傷、凍傷、外傷染毒的外傷性疾病。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