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號門
1952年由呂班執導電影
《六號門》是東北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製、呂班執導的劇情片,由郭振清、李紫平等出演,於1953年上映。
該片根據天津搬運工人集體創作的同名舞台劇改編,講述了解放前夕,六號門車站的搬運工人在地下黨的領導下與貨場把頭進行堅決鬥爭的故事。
1957年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
解放前夕,華北某市搬運工人飽受物價飛漲之苦。車站六號門貨場把頭馬八輩及其子馬金龍乘國民黨統治者將大批物資運往國外之機,殘酷壓榨工人,扣發搬運工人的工錢。酷暑烈日之下,工人們強忍飢餓扛包運貨。胡二餓得暈倒在地,他的兒子因撿拾漏撒在地上的糧食,被打手活活摔死。工人們抑制不住胸中怒火,自發聚集一起,推選胡二、丁占元等人為代表,在馬八輩慶祝七十壽辰時,率數百工人大鬧宴席,迫使馬八輩發還扣發的工資。但把頭不答應增加工資的要求,反而繼續強逼工人為當局搬運撤退物資。在地下黨的領導下,六號門工人率先發起罷工,全市各貨場、碼頭工人相繼響應。在罷工鬥爭的強大威力下,馬金龍不得不同意增加工資。但隨後卻派特務將胡二逮捕入獄。直至解放后,胡二才獲得自由。為收買胡二,馬金龍派人送來大米、白面,被胡二痛斥一頓,趕出家門。不久,人民政府接收馬家帳房,成立了搬運工人服務站,胡二被選為站長,丁占元任工會主席。老惡霸馬八輩不甘心滅亡,糾集大小嘍,欲與工人服務站拚命,遭到失敗,血債累累的馬家父子終被逮捕法辦。本片於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三等獎。
六號門
郭振清飾胡二
李紫平飾丁占元
李曉功飾胡二的妻子
謝添飾馬金龍
李林飾於處長
趙魁英飾趙三
陳士和飾馬八輩
張瑩飾李俊華
劉永才飾劉斌
馮明印飾老曹
導演 | 呂班 |
副導演(助理) | 蘇里 |
編劇 | 陳明(根據王血波、張學新的同名話劇劇本改編) |
攝影 | 杜榆 |
配樂 | 王雲階 |
剪輯 | 王聯、程志興 |
美術設計 | 張漢臣 |
燈光 | 王文起 |
錄音 | 隋錫忠 |
劇務 | 陳致遠(劇務組長) |
布景師 | 單亦更 |
洗印 | 牛貴祥、胡集仁 |
演奏 | 東影樂隊 |
指揮 | 尹升山 |
胡二
演員郭振清
爽朗、憨厚、樸實、剽悍的腳行工人,與腳行把頭馬家有兩輩子的血海深仇,對舊社會深惡痛絕,敢於鬥爭,對勝利充滿信心,在鬥爭中逐漸成長剛毅堅韌的工人運動領導者。擔任搬運工人服務站的站長后,工作大膽細心,受到工人們的肯定。
丁占元
演員李紫平
腳行的搬運工,中共地下黨員,啟發、動員、組織工人們團結起來與封建把頭進行堅決的鬥爭。他勇敢堅定,富有智慧,在鬥爭中講究策略。解放后,他成為搬運工人服務站的工會主席。
馬金龍
演員謝添
腳行把頭,刁滑凶頑的地痦,仗著“滿清康熙發的龍票”和“英國人的執照”,耍流氓手段威嚇工人代表。解放后,他家的在六號門的賬號被工人佔據變成工人服務站,他不甘心失敗,明裡暗裡軟硬兼施,用盡卑污的方法破壞工人服務站。
馬八輩
演員陳士和
馬金龍的父親,一輩子剝削工人,欠下累累血債。解放后,眼看自己幾輩子的“江山”垮了台,不服氣,想做垂死掙扎,指使小把頭搶工人服務站的客人,還召集大小把頭擺香堂拔死簽,要和服務站拚命。
演員劉永才
腳行的搬運工,直爽、粗獷、勇敢、仗義,立場堅定,富有鬥爭性,因而被工人們選為代表,但也有行事衝動魯莽的一面。解放后,他痛斥假仁假義收買人心的馬金龍,帶頭佔了馬家賬房。
李俊華
演員張瑩
腳行的青年搬運工,勇敢、剛強、講義氣,明白工人只有團結起來才能跟把頭鬥爭的道理。作為工人代表之一,他與胡二、丁占元一起以祝壽為名大鬧馬八輩的壽宴,逼迫馬金龍發放扣發的工資。
主題歌 | ||
曲名 | 作詞 | 作曲 |
---|---|---|
《搬運工人歌》 | 塞克 | 王雲階 |
時任中央電影局局長的袁牧之直接過問該片的拍攝,親自寫出剪輯大綱,並花了幾個通宵幫助剪輯。呂班曾提出在影片字幕中寫上“剪輯導演袁牧之”,但袁牧之堅決謝絕了。
該片中扮演搬運工的群眾演員全部由真正的搬運工人。
本身是搬運工人的劉永山在拍到胡二孩子被摔死的戲時,回想過去受的苦,氣得忘記了是在演戲,抓過扮演把頭的演員就摔,那位演員被摔得五六分鐘才緩過勁兒來。
該片在天津拍罷工一場戲時,動用了一千五百名來自各單位的群眾演員。
片中胡二住的大雜院是在天津一個叫“養魚坑”的貧民居住區拍的實景,在拍迎接解放軍進城的戲時,因為拍攝期間院內不能生爐子,為配合拍攝,大雜院的居民中有的人直到下午都沒吃成飯。
該片劇組在天津貨場拍戲時,搬運工人們把協助這部反映工人生活的電影當成自己的任務,有一次,為了幫劇組搶太陽,貨場工人一天之內將場內四百多個二百餘斤重的麻包從東搬到西、從西搬到東三次,卻毫無怨言。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
1957年 | 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 | 三等獎 | 《六號門》 |
創作背景
1951年,天津工人文工團排演的話劇《六號門》進京演出,引起各方面熱烈反響。全國總工會、文化部、中宣部有關負責人建議中央電影局將這部話劇改編成電影。此時,描寫大連工人解放前生活的電影《海港生活》因劇本審查問題擱淺。由於題材相似,電影局遂命《海港生活》的編劇陳明、導演吳祖光接手《六號門》,並指定由東北影製片廠拍攝。
換將重拍
接到任務后,陳明很快寫齣劇本,經審查同意后交付拍攝。但是,因為導演吳祖光對天津碼頭號工人生活了解不夠深入,再加上演員選不力,《六號門》的工作樣片在送審時未獲通過,儘管拍攝工作已經進行了80%,電影局仍決定暫停拍攝,更換導演,重新攝製。
電影局找來“救場”的導演呂班早年當過工人,組織過工人運動,但接手影片后,仍花了半年時間深入京津搬運行業,走訪工人家庭,觀察把頭的“公館”,了解腳行苦力在舊社會的生存狀況和鬥爭情況。舊社會搬運工人受到的剝削令呂班震驚,而工人們從苦難和鬥爭中磨鍊出的意志品質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根據這些感受和體驗,呂班認為,影片應該注重運用以個別反映一般的典型化原則,通過胡二一家的遭遇與命運變化,揭示工人階級的普遍命運,體現出他們從自發到自覺的成長過程。因此,他決定把“剛韌粗壯、大刀闊斧”作為影片的基本風格。
演員選擇
重拍方案制定后,呂班對演員也進行了調整,除了演胡二妻子的李曉功,其餘均予以更換。呂班要求扮演搬運工的演員必須體格健壯、形象敦實、氣質剛強,而且了解、熟悉乃至是親身從事碼頭搬運工作。電車工人出身的話劇演員郭振清首先被副導演蘇里看中,經呂班拍板,成為胡二的扮演者。而片中工人骨幹劉斌的扮演者就是人物原型、六號門碼頭貨場工人劉永才。
對於封建把頭陣營,呂班請來合作過《新兒女英雄傳》的謝添扮演馬金龍。經多方推薦,呂班選定天津評書藝人陳士和扮演馬金龍之父——馬八輩,因為陳士和的年齡、長相與馬八輩的原型——馬家腳行老把頭馬玉山相似,且富有江湖經驗。
角色塑造
攝製恢復后,呂班率全體成員來到天津碼頭六號門貨場,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他們過去的艱苦生活和鬥爭經歷,尋找角色創作依據。郭振清在體驗生活之初,為工人們試演胡二得知孩子被把頭摔死的戲。他以淚流滿面表現人物的悲憤之情,但工人卻反饋他演的不像。這讓他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勝任角色。後來,經過深入生活和導演的啟發,他對人物塑造進行了重新設計,在拍攝孩子慘死的戲時,不再表現哀怨消沉,而是強調人物剛強的特徵。李紫平在設計丁占元一角時,原先較多著眼於角色的勇敢堅定。經過與老工人接觸,他發現工人在鬥爭中是很講究策略的,比如利用大小把頭之間的矛盾。受此啟發,李紫平在表演中在突出人物性情堅毅的同時,也注意表現工人階級的智慧。
該片較有特點之處是啟用了生活中真實的工人作為主演。工人劉斌的扮演者劉永才說話時的語氣腔調、肢體語言,以及粗獷爽快的性格,把一個活靈活現的碼頭工人形象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胡二的扮演者郭振清表演質樸深沉,感情真摯,演活了一個在鬥爭中成長的工人運動領導者。該片在當時的條件下,堪稱剪輯流暢,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在表現罷工工人與警察衝突時,節奏緊張,空間縱深感強,富有張力。而影片開頭與結尾處分別輔以悲愴蒼涼與輕鬆愉快的不同音樂,配以工人勞作時完全迥異的神態和情緒,前後對照,增強了影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但就故事演繹而言,仍是比較簡單化、程式化的,缺乏一定的可看性和應有的懸念效果,而且人物塑造也較扁平,形象的立體感、真實感都顯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