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是7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國際性外匯市場。自1973年香港取消外匯管制后,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不斷增加,外匯市場越來越活躍,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外匯市場。
香港外匯市場是一個無形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者通過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和電腦網路進行外匯交易。香港地理位置和時區條件與新加坡相似,可以十分方便地與其他國際外匯市場進行交易。
香港外匯市場的參加者主要是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該市場的外匯經紀人有三類:當地經紀人,其業務僅限於香港本地;國際經紀人,是70年代后將其業務擴展到香港的其它外匯市場的經紀人;香港本地成長起來的國際經紀人,即業務已擴展到其它外匯市場的香港經紀人。
市場參與者分為商業銀行、存款公司和外匯經紀商三大類型。商業銀行主要是指由滙豐銀行和恆生銀行等組成的滙豐集團、外資銀行集團等。市場交易絕大多數在銀行之間進行,約佔市場全部業務的80%,存款公司作為獨特的金融實體對香港外匯市場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暫停申請新銀行許可證時期(1975-1978年),存款公司是在香港設立銀行的間接方式。香港外匯市場上有1家外匯經紀商,它們是香港外匯經紀協會的成員,會員資格使它們得到了香港銀行公會的認可。香港166家持有許可證的銀行只允許與香港外匯經紀協會的會員進行交易。該外匯市場上多數交易是即期交易買賣,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約佔20%。
70年代以前,香港外匯市場的交易以港幣和英鎊的兌換為主。70年代后,隨著該市場的國際化及港幣與英鎊脫鉤與美元掛鉤,美元成了市場上交易的主要外幣。香港外匯市場上的交易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港幣和外幣的兌換,其中以和美元兌換為主。另一類是美元兌換其它外幣的交易。
香港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
香港和新加坡時區非常靠近,地處歐洲商場和美洲商場的中間地帶,是溝通全球商場的樞紐商場,生意量比擬歐洲和美洲商場要小的多,但由於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自由港,外匯交易集中度非常高,生意日漸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