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隨想

熱點隨想

“個稅”到底該怎麼調――市場經濟下的“個稅”要還一個被顛倒的經濟關係以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就是“人民養活政府”。 5.戰略前瞻之想工業化仍在挑戰中國――國際社會中有一種高估我國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的動向,不斷有人提出“中國是否仍是發展中國家”的質疑。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點――21世紀的最初10年需要有2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出,“十五”計劃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就是要讓更多的農民搬進城市。

作者介紹


陳淮,1952年2月生,198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獲研究員職稱,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專家,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曾於1987年至1989年在日本東海大學作訪問學者,1992年至1993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作客座研究員;出版專著十餘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主要研究領域:工業化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區域經濟理論、人口就業理論等;近期主持有《跨世紀戰略發展過程中的中國經濟結構研究》、《世紀末的中國經濟增長》、《過剩經濟:形勢與對策》、《重要基礎產業的資產重組研究》、《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戰略思考》等重大課題研究。

作品目錄


1.疑點解讀之想
解讀“新經濟”
――大概沒有一個學科如同經濟學那樣,可以夜以繼日不停地創造出新的概念,近來,“新經濟”的提法又以極高的頻率出現於各種媒體和諸多專家口中。
舊經濟正在挑戰新經濟
――2001年3月19日和20日是個值得回味的日子,美國的加州連續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分區停電,這次電力危機傳達了怎樣的信息?
給彩票一個說法
――發彩活動轟轟烈烈,可很少有人明白,“官彩”在本質上只是一種與法定義務無關的、彩民自覺自願繳納的“自願稅”。
網際網路能帶給我們什麼
――這個世界正在走入網際網路時代,懂的、不太懂的、似懂非懂的、半懂不懂的和拒絕弄懂的,形形色色的人們都在思索:網際網路能帶來什麼和不能帶來什麼?
美國減稅為哪般
――布希的減稅法案不過是把柯林頓的“粉”抹在了自已的臉上,但其深層次的理念卻在於,把財富交給民間、交給市場可以獲得比政府更高的配置效率。
“個稅”到底該怎麼調
――市場經濟下的“個稅”要還一個被顛倒的經濟關係以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就是“人民養活政府”。
漫話個人信用與消費信貸
――請媒體告訴銀行家,消費信貸之所以要發展,不是因為老百姓沒錢過日子了,而是因為老百姓手裡的錢太多了,多到需要進行理財組合的程度了。
2.市場博弈之想
“價格戰”回眸話規律
――如果依靠“壟斷聯盟”維持高價位可以化解過剩生產能力,那要麼中國消費者都是弱智的,要麼過去的一切經濟學原理全都得被推翻重寫。
“壟斷有理”論可以休矣
――消費是私人的事,但這並不等於說消費者權益就是私有利益。壟斷是對市場共同行為規範的公開踐踏,所侵害的是社會的共同利益。
重商主義”新解
――商業資本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可以使生產者不吃虧而消費者又買到便宜貨。商家廣告取代廠家廣告成為“標王”之日,就是擴大內需真正實現之時。
2001:中國家電業新視點
――“PT水仙”第一個被逐出股票市場頗具象徵性。政府明確無誤地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家電業中的企業存留、資源配置將完全由市場說了算。
“神州行”卡對全融品種創新的啟示
――提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功能,這就是啟發。相當多的人仍然寧願到櫃檯辦理存取款,因為銀行還沒給他們一個踏上“高技術”的台階。
適應形勢變化的規則調整也是創新
――儲蓄實名制下,銀行存單的姓名在本質上已經具有了私人財產登記的意義,金融制度變化的背後是社會深層次利益關係的變化。
為什麼提出結構性調價
――結構性調價公開向那些有較高支付能力的旅客傳達一個信息:要麼為優先配置優質資源支付較高的代價,要麼另選它途。
3.政策尋蹤之想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思考與辨析
――凡是違規、違法現象長期、普遍存在的地方,一定有執法者與違法者的串通,一定有執法者從違法行為的存在中獲取利益。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要立足於“走出去”
――我國已成為全球石油需求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世界上有利的資源富集地已經所剩不多,搶佔新世紀發展的制高點要求我們要大踏步地走出去。
非正規就業:思路與政策
――在人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社會結合方式中,“流水生產線”階段的工廠式“正規”就業方式正在趨於弱化,無特定僱主的非正規就業正在成為就業方式的主流之一。
建立勞動預備制度要從長計議
――如果政府在規範市場上賦予自己過多的職能,就會不斷產生出鄭州的“饅頭辦”這樣的機構,同時為一些腐敗現象提供滋生的土壤。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具有戰略意義
――從目前的趨勢看,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中,“積極”的含義將更多地體現於合理承擔改革成本上。長期國債就是承擔政府改革成本的方式之一。
關注債權融資與債市發展
――世紀之交,輿論甚至開始討論一個令人心悸的話題:中國是否是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但如果我們走不出“談債色變”的誤區,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希望。
4.改革思辨之想
改革:產權市場化向我們走來
――新加坡與香港“二季”兩大資本集團爭購“香港電訊”股份的戲劇性事件給我們的啟示是,產權市場的競爭是實現資本優化再配置的必然要求。
論出資人利益是企業利益的核心
――作為公司制的核心,法人治理結構在強調什麼?強調出資人應當、而且必須對自己的資產及其利用效率負責,強調出資人對企業及其資產的統治權。
代幣卡券:簡單封殺不是辦法
――支付手段的發展、創新是不可能阻擋的必然趨勢。靠限制交易方式或支付手段來反腐敗,來堵塞稅收漏洞無異於緣木求魚。
建立油品價格的稅控機制很有必要
――石油及其油品是一種關係國家經濟安全的特殊產品,國家有義務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分擔市場風險。我國也有必要強化對油品價格的稅收調控機制。
中國需要德隆
――中國還缺投資嗎?還缺。但更缺的是能夠大規模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的創新者,是推動改革的市場化力量。
國有股減持與充實社保基全是什麼關係
――充實社保基金,本質上是政府“歸還”對社會成員的隱性負債。通俗地說就是,政府欠錢就應當政府還,不能靠增稅等方法收老百姓的錢來還老百姓的賬。
5.戰略前瞻之想
工業化仍在挑戰中國
――國際社會中有一種高估我國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的動向,不斷有人提出“中國是否仍是發展中國家”的質疑。我們需要在總量與結構分析基礎上回答這種非善意的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點
――21世紀的最初10年需要有2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出,“十五”計劃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就是要讓更多的農民搬進城市。
中國就業形勢展望:三大矛盾正在激化
――按照世界平均的農業生產率大致推算,我國的種植業最多只需要4000萬到5000萬人就夠了。而2000年末我國鄉村就業人數為4.99億人!
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立足點應當是城市經濟
――東部與西部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根本上在於城市發展差距不斷拉大。GDP超過200億元的45個城市中,西部只有7個!
2002:三大變數值得關注
――日本不會指望通過抵制中國的大蔥大蒜來把其經濟帶出衰退的泥潭,我們需要高度警惕日元突然大幅度貶值搶奪市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