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獸

始祖獸

始祖獸(學名Eomaia)是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有可能是真獸下綱的最早祖先。始祖獸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的義縣組發現,可追溯至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這個標本長10厘米及差不多完整,估計重量為20-25克。這個化石完好地保存了1億2500萬年。雖然頭顱骨被埋扁,但它的牙齒、腳骨、軟骨及其毛皮都可以看見。

簡介


始祖獸骨骼化石 2張
始祖獸骨骼化石
始祖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哺乳動物,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胎生哺乳動物的祖先它身長約14厘米,體重在200~250克之間,跟老鼠差不多大小,體形也與老鼠較接近。它的腳趾比較長,而且十分有力,能夠輕鬆地抓牢石壁、樹枝等,這使得它能夠在崎嶇地面行走,也能夠在灌木從中上下攀爬。它的身體十分靈巧,能夠輕易地捕捉到各種昆蟲。
2002年04月25日的英國《自然》雜誌發表文章說,中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很可能是包括人在內的胎生哺乳動物1.3億年前的祖先或近親。
始祖獸的肩部、肢骨和四肢掌部伸長的足趾與現代許多善於攀援或樹棲的哺乳動物非常相似,這暗示著,始祖獸是一種善於在崎嶇地面攀爬和灌木樹叢中活動的小型哺乳動物;它生活在河湖岸邊的矮小樹叢中,昆蟲是它的主要食物。
而根據古生物學家所指,始祖獸並非胎盤類哺乳動物,而是分支中更早期及原始的代表。它的狹小臀部顯示它們會生出幼獸,但卻未曾完全發展,由此可見它們沒有完整的胎盤
始祖獸有上恥骨,這是在真獸下綱中非常不尋常的。相反,這是有袋類、單孔目及非哺乳類的獸孔目的特徵。
始祖獸有真獸下綱祖先的一般齒式,即5.1.5.3/4.1.5.3。它有5顆上門齒、4顆下門齒及5顆前臼齒。不過這不是現今真獸下綱的一般齒式,現今的真獸下綱各有3顆上下門齒及4顆前臼齒。
從268個主要中生代哺乳動物分支及白堊紀真獸下綱主要的科中,始祖獸與Murtoilestes及Prokennalestes一同被置放真獸下綱演化樹的底部。明顯的,這三類都與胎盤類較與有袋類接近。始祖獸因齒列、手腕及腳跟的幾個特徵而被分類在真獸下綱。
始祖獸沒有毛髮的痕迹。過往有此特徵的紀錄追溯至6千萬年前,但此化石卻推前了6千5百萬年前。當然這並不表示更早的哺乳動物是沒有毛髮的,骨骼證據顯示毛髮可能在三疊紀或上二疊紀的非哺乳祖先身上出現。一般毛皮都很難被化石化,始祖獸標本的質素卻非常罕見。攀援始祖獸為目前已知最早的真獸類哺乳動物,對其的研究及在哺乳動物系統樹上的定位,填充了最早的原始真獸類哺乳動物演化史上的重要空白,表明早白堊紀的真獸類哺乳動物的分化不但遠遠早於以前估測的年代,也超出了以前所知、有限的早期分化的幅度。它的的研究盤有胎盤哺乳動物的分子演變速度和形態功能演化比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攀爬能力


研究認為始祖獸胎獸是胎盤動物,因此也是這一族群中最古老的代表。研究者根據它們的長趾和有力的彎爪認為它們是攀爬能手。它們似乎居住在湖岸邊,以昆蟲為食。

更多信息


始祖獸
始祖獸
這一新發現比原認為最古老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發現於西伯利亞的零散的動物牙齒向前推進了至少1.5千萬年。美國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宣布,這種屬於“真獸類”的動物正式名稱為攀援始祖獸(Eomaiascansoria)。
這種小巧的動物體型相當於一隻大老鼠。據化石的外觀推測,當時這個小傢伙可能在翼手龍飛過時爬上了樹枝。伸長的足趾表明它善於攀緣。研究者說,這是迄今為止所知的,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家族中最早的成員。基自然卡耐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羅哲西說:“它是這個品種多樣,極其重要的類別(哺乳類)的源頭。”
中美研究者在中國東北發現了這塊化石。其骨骼保存完好,還能清晰地展現出其濃密的皮毛。與這種動物年代接近的哺乳動物只能通過牙齒判斷。這種動物的牙齒和踝關節表明它是真哺乳亞綱家族(也稱綱獸亞綱綱的一員,而不是有袋類或產卵的單孔類動物
攀援始祖獸是在遼寧凌源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據新華社2002年4月25日報道,中美兩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稱,他們發現的距今1.25億年前的這種動物化石,可能是當今包括人類和靈長目動物在內的高級哺乳動物最早的親緣動物。在國土資源部於2002年4月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宣布了這一消息。這種始祖獸身體長約14厘米,估計體重在200克至250克之間。始祖獸的牙齒具有真獸動物的許多最典型的定義性特徵,牙齒特徵表明它是食蟲性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