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廟
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內的寺廟
昭廟全稱宗鏡大昭之廟,位於香山公園見心齋以南,地處半山,坐西向東,原為清室皇家之鹿園。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接待西藏班禪來京而建,故世人稱之為班禪行宮。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鏡大昭之廟開光。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來到香山靜宜園,在其行宮內休息。
此廟之興建目的與熱河須彌福壽之廟相同,皆為嘉勉班禪遠道前來祝壽之故。
昭廟全稱為宗鏡大昭之廟。‘昭廟’一詞,藏文音譯為‘覺卧拉康’,‘覺卧’漢意為‘尊者’,此處指釋迦牟尼佛而言。
昭廟之‘昭’或宗鏡大昭之‘昭’,均為藏語‘覺卧’一詞之音轉。‘拉康’漢意為‘神殿’。‘覺卧拉康’總意為‘尊者神殿’。漢文‘昭廟’一詞即此意。
1860、1900年先後兩次遭到英法聯軍的焚毀,昭廟殘存無幾,只留下紅牆、琉璃牌坊和琉璃塔等遺跡。
上世紀初,熊希齡在香山辦慈幼院,女子中學,並在昭廟的遺跡上建了部分建築。
1920年,由女屆紅十字會辦起了香山醫院。
1949年,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駐香山,昭廟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所在地。
1956年,香山公園開放,昭廟主要是公園的服務場所,在修復前的近幾年,作為公園內部用房並未開放。
2008年,昭廟修繕工程開始提出,香山公園基建科的牛宏雷介紹,香山公園內昭廟的修復工程分為三期,一期是清理周邊的遺跡,拆除民國等各個時期在昭廟上建起的建築物。
二期是修繕琉璃塔、琉璃牌樓、月河、紅、白台裙房和清凈法智殿。
三期是修復紅台上的四智殿。
2010年,在經過文物清理、遺址清查,專家論證的兩年之後,5月開始動工。
昭廟修復工程主要是圍繞著紅台上的建築展開的,都罡殿、四智殿等建築物的修復方案正在研究、編製、審批中。
2012年9月底,香山昭廟修繕(一、二期)工程完工,向遊客開放廟前、白台等部分景區。廟外周邊、白台都已開放,紅台暫不開放。
就整體建築風格而論,此廟以藏族碉房式為主,以漢式為輔。
主體呈方形碉式,白色條石為基,紅色墻身,高厚堅固。
牆體上方四周,間隔設有藏式梯形壁窗,其上部飾以漢式單斜面遮檐。
西藏建築色彩濃厚,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
廟中尚有琉璃牌坊和石碑各一,是昭廟重要組成部分。
琉璃牌坊在廟前的石台上,牌坊由黃綠兩色琉璃磚裝飾,飛檐式琉璃瓦頂,莊嚴華美。
牌坊上部正中、兩面有題額,均為漢藏滿蒙四體文,東額為‘法源演慶’,西額曰‘慧照騰輝’。石碑在昭廟內院,碑文為昭廟六韻,即三首五言詩,詩中夾注,均為乾隆御筆,亦系漢藏滿蒙四體碑文。
內述建廟緣起,以及乾隆皇帝在此會見班禪的情形。
●魚鱗貼金銅瓦
在修繕清凈法智殿時,爭議最大的是殿頂的銅瓦。資料和實物顯示:原有的瓦頂是鎦金銅瓦,但鎦金毒性很大,所以出現了三種意見。
一是按原貌鎦金、二是鍍金、三是貼金。“最終我們選擇了貼金,貼金既與原貌相近,又安全,且節省黃金。”在國內,銅瓦本身就很少,貼金的就更少。
據了解,除藏地外,只有承德避暑山莊才有。
但昭廟最獨特的是,殿頂的瓦是魚鱗瓦,重新貼金后,銅瓦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異常的壯麗。
●裙房
藏傳佛教建築的特有形式,並不鮮見,但西藏和承德等地的寺廟內的裙房都是分散的,只有香山昭廟的裙房是圍在一起的。
●琉璃窗
漢藏宗教文化的融合,窗的形式是藏式的,但加了漢式的琉璃;殿內的澡頂,漢式寺廟多為圖案,而昭廟採用了藏式的六字真言;還有殿頂的檐獸,彩繪的內容等等都是漢藏文化融合的表現。
●瑪尼桿
昭廟修繕時採用的四根瑪尼桿是長16米的獨木製成,氣勢宏大。
●此外,廟內的昭廟六韻碑、琉璃塔、琉璃牌樓、彩繪也是著名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