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碧堂集

瀟碧堂集

君以今日之袁生質余而余以舊日之潘生正君。余雖不知文而其詞之清警理之深長余猶能知之。然自餘論則與其不知也寧為可知遂喜而識其端。

著者


明・袁宏道

朝代


書目提要


(待補)〖質量〗初校

版本


崇禎二年武林佩蘭居刻本

卷數


20

部分內容閱讀


為語別峰佳絕處玉虛岩底出瓊台。○其四少年擲卻敝頭巾老去常思個裡人。蔥嶺走來無隙地莫教踏著一微塵。
趁時先貯釀莫遣渴來沽。○其七撥卻閑生事孤清亦可風。半痕離樹月一影沒池鴻。
異人之趣去凡民遠甚故其生也分身入流於諸人之中而其沒也又分身入流於諸神鬼之中。於是人見之曰人神見之曰神技見之曰技道見之曰道而所以為異者未嘗變也。辟如投毒於乳變而為酪變而為醍醐變而為餅而毒未始變也。余於世之名儒大僧偽以性命自標幟者視之與屠估佣保等曰:是其中有未變者在。而一種豪爽雋快及技能入妙之士神與道遇者敬之若先賢古佛曰:是其中有未變者在。王路庵心光所創立者也。夫枝山名士豈齷齪衲子所能招致者則心光亦異人也。適鳩材僧還持卷索書因為之識其事以寄庵主。他日庵中當為一段佳話也。
舊老圃芟草去塵灰。○賦得裙拖六幅瀟湘水細簡勻勻疊長牆靡靡瀾。風回千皺亂花繞一拖寒。
僧冷雲過柳浪出茂才張君時藝若干求評。余笑曰:“少而習之今忘去久矣。”余每見坊間時刻輒昏昏然如酲者之在枕也。聞兒輩讀如聞三韓語了不辨。夫唯余衰朽不入時乃不知彼之佳若使余以為佳則彼亦故機老錦非復入樣花纈也。余友潘去華為場屋老手往年官璽卿弟小修以文求質去華閉目搖手曰:“時過矣恐誤君。君以今日之袁生質余而余以舊日之潘生正君。君所尚者成周之文而余所守者結繩之治其能誤君審矣。”余服膺此言故凡以舉業質者皆謝卻之。而冷雲求不已遂取茂才文讀數過。余雖不知文而其詞之清警理之深長余猶能知之。夫余之所不知既不敢的然以為非;則余之所知又安能必世之我是也。然自餘論則與其不知也寧為可知遂喜而識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