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戰
攻戰
《攻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旨在闡述採用進攻方式作戰時所應掌握的原則。
它認為,進攻作 戰是以“知彼”為前提條件的。就是說,一旦了解到敵人有被我打敗的可能時,就要不失時 機地向敵人發動進攻,這樣作戰沒有不勝。本篇引自《孫子兵法·形篇》的“可勝者,攻 也”句,意思是說,敵人有可能被戰勝的時候,就應果斷採取進攻戰。顯而易見,本篇以孫 子的論述為理論依據,不僅從力量對比上闡明了進攻作戰所應具備的條件,而且從作戰時機 上闡明了發動進攻的時機選擇問題。
大凡戰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了解了敵情之後所採取的作戰行動。即是說當了解到敵 人確有被打敗的可能時,就要出兵進攻它,這樣作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敵 人有被我戰勝的時候,就要實施進攻作戰。”三國時期,魏公曹操派遣朱光為廬江太守,朱光率兵駐屯在皖縣,大力開田種稻,同時 又使令間諜到吳地鄱陽聯絡起義首領,讓他們充當內應。東吳大將呂蒙說:“皖縣田地肥 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軍必定擴充兵員,像這樣搞上幾年,曹操強大的態勢一形成 便難以制服了。因此,應當儘早拔掉朱光這顆釘子。”進而他又詳細地陳述了該地的情況。於是,孫權親自出征皖縣、一晝夜就到達這裡。孫權接見眾將,徵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議 採取構築攻城土山高壘之法,只有呂蒙提出不同看法,說:“構築土山高壘必須經過好多天 才能完成,等到那時,敵人的城防已經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將趕到,該城就無法攻破 了。況且我軍是乘著雨季從水道而來,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擱時日,上漲的江水必將退盡,返 回時道路就會非常艱難,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據我觀察,現今該城並不很堅固,憑藉我軍 銳不可當的士氣,從四面實施圍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然後乘著水位高漲而還軍,這才是 全勝無損之策啊。”吳主孫權聽后採納了他的意見。呂蒙就推薦甘寧擔任登城都督,率兵進 攻在前,呂蒙率領精銳主力隨後跟進。天剛亮時吳軍發起進攻,呂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戰,士 兵們個個龍騰虎躍,奮勇登城,僅到吃早飯時候就攻克了該城。接著不久,魏將張遼率領援 兵進至夾石時,聽說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孫權為了獎賞呂蒙此戰所建功勛,當 即任命他為廬江太守。
凡戰,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有不勝。法曰:“可 勝者,攻也。”① 三國魏曹公②遣朱光③為廬江太守,屯皖④,大開稻田,又令間人⑤招誘鄱陽⑥賊帥 ⑦,使作內應。吳將呂蒙曰:“野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如是數歲,操態見矣,宜 早除之。”乃具陳其狀。於是,孫權親征〔皖〕,一朝夜至⑧,問諸將計策,諸將皆勸作高壘⑨。蒙曰:“治壘必曆日乃成⑩,彼城備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經 日⑾,水必向盡⑿,還道艱難,蒙竊⒀危之。今⒁觀此城,不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攻 之,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術也。”吳主權從之。蒙乃薦甘寧⒂為升城都督⒃,率 兵攻其前,蒙以精銳繼之。侵晨⒄進攻,蒙手執枹鼓⒅,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既而 張遼至夾石⒆,聞城已拔,乃退。權嘉蒙功,即拜廬江太守。⒇
①可勝者,攻也:語出《孫子兵法·形篇》。
②曹公:即曹操。
③朱光:馬本及唐本皆誤作“朱公”,今從王本及汪本。
④皖:即皖縣,廬江郡治,位於今安徽潛山。
⑤間人:即間諜。
⑥鄱陽:郡名。三國吳置。治所在今江西波陽。
⑦賊帥:馬本作“敗歸”,唐本作“叛歸”,汪本作“賊師”,皆與史載不符,今從王本。賊帥,舊史對人民起義首領的誣稱。
⑧一朝夜至:猶言一晝夜至。
⑨作高壘:王本及汪本作“作土山攻具”,義同。
⑩治壘必曆日乃成:馬本及唐本皆將此句置於“蒙曰”之前,但據史載,此句實為呂蒙向孫權進言的話,故應置於“蒙曰”之後。⑾淹留經日:謂停留數日。經日,一日或數日之謂,這裡指數日。
⑿水必向盡:馬本及唐本皆誤作“必須盡還”,今據史校改。此句意為上漲的江水必然退盡。
⒀竊:馬本及諸本皆誤作“切”,今據史校改。竊,猶私,這裡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⒁今:馬本及唐本誤作“徐”,今從王本及汪本。
⒂甘寧: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字興霸。初附劉表,后歸孫權。作戰勇敢,為孫權所推重,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⒃升城都督:馬本及諸本皆誤作“外城都督”,今據史校改。升城都督,系作戰臨時任命的統兵攻城的長官。
⒄侵晨:天剛亮。
⒅枹鼓:謂以槌擊鼓。枹,同“桴”,鼓槌,這裡作動詞。
⒆夾石:地名。位於今安徽桐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