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泥泉子鎮
滋泥泉子鎮
徠滋泥泉子鎮位於阜康市東部46公里處,史稱白楊驛,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全鎮總面積960平方公里,是國土面積的萬分之一,總人口1.8萬人,居住著漢、回、哈、維等七個民族,下轄9個中心村,11個黨總支,43個黨支部,黨員870名,四老人員197名。現有耕地20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打瓜、食葵、制種玉米、豇豆、辣椒、葫蘆、中草藥等,是全疆重要的糧食、蔬菜和畜產品生產基地以及文化藝術之鄉。
滋泥泉子鎮,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地處市境東部,四面與上戶溝哈薩克民族鄉相鄰。區域面積361.63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17413人。
1950年,設第三區。
1958年,為天山公社。
1980年7月,更名為滋泥泉子公社。
1984年,恢復鄉建制,稱滋泥泉子鄉。
1995年12月,撤鄉建鎮。
位置境域
滋泥泉子鎮地處市境東部,四面與上戶溝哈薩克民族鄉相鄰。區域面積361.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滋泥泉子鎮地處平原戈壁地帶,南高北低,南部坡度較大,中北部較平坦。
水文
滋泥泉子鎮境內有白楊河由南向北流經,河道長30千米。
鄉村遠景
2011年末,滋泥泉子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9個村民委員會。
居民委員會 | 天山路 |
村民委員會 | 中溝、街北、二道河子、東湖、南泉、八戶溝、樹窩子、東泉、何家灣 |
2019年10月,滋泥泉子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社區 | 天山路社區 |
行政村 | 中溝村、街北村、南泉中心村、東湖中心村、八戶溝中心村、東泉中心村、樹窩子中心村、二道河子中心村、何家灣中心村 |
652302103 轄28個村委會:
五里墩村、中溝村、小皇工村、街北村、西河村、 南泉村、下南泉村、小閘村、梭梭溝村、 |
葦湖村、東湖村、龍泉村、八戶溝村、鹼泉村、九分地村、芨芨梁村、 |
西沙壩村、小廟村、東泉西村、東泉村、樹窩子東村、屯庄村、 |
北莊子村、娘娘廟村、何家灣村、東戈壁村、滴水岩村、沙棗泉村。 |
2011年末,滋泥泉子鎮轄區總人口17537人。
2017年,滋泥泉子鎮常住人口17538人。
2018年,滋泥泉子鎮戶籍人口17413人。
滋泥泉子鎮牡丹花基地
2011年,滋泥泉子鎮有耕地面積16.4萬畝,人均9.4畝,農業總產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5.8萬噸,人均3307.3千克,其中小麥2.7萬噸,玉米3.1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葵、蔬菜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3677噸;蔬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7819.6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家禽為主,家禽飼養量265萬羽,上市家禽261萬羽,生產肉類1.4萬噸,禽蛋4698噸,鮮奶1.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
2011年,滋泥泉子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02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商業網點190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6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360萬元。
2018年,滋泥泉子鎮有13家工業企業,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011年,滋泥泉子鎮有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縣鄉道路2條,總長度46千米。有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4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人次。
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100公里。居住著漢、回、哈、維等七個民族,17000人,總面積960平方公里,有可耕地13萬畝。主要生產制種玉米、番茄、大瓜、棉花、各種農作物制種。
文體事業
滋泥泉子鎮工作會議
2011年末,滋泥泉子鎮有文化廣播服務中心1個,文化活動中心2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35戶,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2萬冊。體育活動場地36個,3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有線電視用戶38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92%。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滋泥泉子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446人,專任教師35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1237人,專任教師13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02.1萬元,比上年增長1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滋泥泉子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9個。病床32張,固定資產總值44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
社會保障
2011年,滋泥泉子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戶,人數16人,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276元,比上年增長0.5%;醫療救助9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8戶,人數283人,支出40.7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119.8元,比上年增長0.4%。供養農村五保人員78人,支出31.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1.8萬元,比上年增長6%。
“滋泥泉子”地名之產生,顧名思義是依據該地從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人們在開發該地生產活動中,依據這種地貌特點,天長日久,開拓者習慣的稱該地“滋泥泉子”。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軍開赴新疆伊犁討伐准葛爾貴族集團武裝叛亂,在戰爭時期,為適應軍事的西部要,在沿途為傳遞文報,轉運軍糧,僅從哈密經巴里坤到烏魯木齊就設台站十九處。滋泥泉子是必經口之一,設白楊驛,在軍事行動結束后,轉向大量移民,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將為軍事服務的台站,裁撤後為地方管理的驛站,來往驛運的車馬 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鎮要通過一條南北向的陰溝(今滋泥泉子鎮中溝一村)十分困難,過往的行人旅客以該地滲出的泉水有一種滋泥味,故稱滋泥泉子,天長日久滋泥泉子就成為固定的地名,人們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楊驛”。
今年,阜康市滋泥泉子鎮按照市委、政府“擴牛羊、興雞禽、大力發展奶牛業”的思路,以雞禽、肉羊、生豬和牛羊育肥為發展重點,全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該鎮堅持“企業帶動、小區帶動、基地帶動和大戶帶動”的模式,由農民散養逐步走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促進畜牧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入股的形式,引導養殖戶與福康源禽業有限公司合作,新建雞舍2棟,新建孵化社1棟。另一方面,引進大企業落戶本地,建成年出欄生豬5300頭的養殖場,加快了畜牧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