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寧遠鎮的結果 展開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下轄鎮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鎮
- 遼寧省鞍山市寧遠鎮
- 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下轄鎮
寧遠鎮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鎮
寧遠鎮,隸屬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地處安定區東南部,東鄰通渭縣華家嶺鄉和會寧縣丁家溝鄉,南與杏園鄉和隴西縣宏偉鄉相連,西接李家堡鎮,北連石泉鄉合營村,行政區域面積193.25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寧遠鎮有戶籍人口19587人;截至2020年6月,寧遠鎮下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寧遠村。
2011徠年,寧遠鎮財政總收入1052.8萬元,人均510元,年末各類存款餘額2.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8億元;2018年,寧遠鎮有工業企業7個,規模以上的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設寧遠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改鎮。
1951年9月,改設區(第六區),轄14鄉。
1958年10月,改設寧遠公社。
1983年7月,改鄉。
2000年10月,撤鄉設鎮。
截至2020年6月,寧遠鎮下轄14個行政村:寧遠村、前川村、長灣村、高河村、羊營村、薛川村、李塘村、李曲村、羅川村、賈堡村、豐盛村、闖岔村、王坪村、紅土村。
截至2011年末,寧遠鎮轄區總人口206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人,城鎮化率3.5%;另有流動人口1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0383人,佔50.3%;女性10261人,佔49.7%;14歲以下2601人,佔12.6%;15—64歲16344人,佔79.3%;65歲以上1699人,佔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632人,佔99.9%;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2人,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1.0‰ 。
截至2018年末,寧遠鎮有戶籍人口19587人。
2011年,寧遠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10.1萬畝,人均5.1畝,農業總產值0.69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豌豆、扁豆、馬鈴薯等為主,生產糧食5682噸,其中玉米5046噸,小麥476噸,豌豆和扁豆161噸,馬鈴薯10423噸。
2011年末,寧遠鎮有工業企業9家,工業總產值0.4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31億元:集貿市場1個,馬鈴薯交易市場2個。
徠教育事業
2011年末,寧遠鎮有幼兒園1所,小學學前班和幼兒班5個,在園(班)幼兒94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1所,在校生943人,專任教師1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956人,專任教師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84人,專任教師88人,教育經費1353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寧遠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4個,藏書3萬餘冊;劇場1個,老年人活動室1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寧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4個;醫療床位40張,專業衛生人員30人,村醫1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45人次,住院治療463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380人,參合率74.5% 。
社會保障
2011年,寧遠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09戶,人數7356人,支出519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人,分散供養72人,共支出22.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人54次支出26.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3.5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544人,參保率75.3% 。
寧遠鎮有紅(土)馬(營)公路過境,境內長20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50餘千米,通村公路總長6.4千米,道路通村通社率達100%,2011年,寧遠鎮日均客運量800人次。
寧遠鎮地處安定區東南部,距市區35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93.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寧遠鎮境內地處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華家皊橫貫全境,地勢東高西低,南北梁峁縱橫,中部為峽谷早川區,境內最高點位於高河村東正梁,海拔2330米;最低點位於紅土村店兒川河谷,海拔1960米。
氣候
寧遠鎮境內屬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5.8℃,1月平均氣溫-3.8℃,7月平均氣溫21℃,平均氣溫年較差28.4℃,生長期年平均195天,無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5—8月,占年降水量的60% 。
水文
寧遠鎮境內東河主流河道起自寧遠村,經紅土村入李家堡鎮,長9千米,流域面積120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9萬立方米。
馬鈴薯馬鈴薯產業
該鎮馬鈴薯產業以創建安定區東南部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為目標,狠抓標準化基地建設、貯藏體系建設、訂單落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鎮共落實種植面積6.1萬畝,較上年凈增1.9萬畝。通過行政推動和示範引導,山區村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落實種植面積4.5萬畝,川區村重點以提質增效為主,狠抓了標準化基地建設,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確保了全鎮種植面積的落實。鎮黨委、政府將馬鈴薯產業各項任務簽訂到目標管理責任書中,實行專項考核,重獎重罰,制定專門的考核辦法,進一步靠實了幹部工作責任,調動了積極性,形成了幹部群眾共同抓馬鈴薯產業的整體合力。2008年全鎮共簽訂訂單4萬畝,其中協會簽訂2.45萬畝,龍頭企業簽訂1萬畝,販運大戶簽訂0.6萬畝。
蓄草產業
該鎮以實施封山禁牧發展舍飼養殖,全力推進生態循環經濟模式示範點建設為契機,以大面積的退耕還林草工程為支撐,以項目帶動為依託,以打造成安定區最大的肉羊生產基地為目標,加大畜草轉化力度,大力發展畜草產業。以高質量、高起點、高效益整體推進為重點,按照“三改一池”標準,加大畜草轉化示範點建設,促進畜草轉化。在薛川村新建250戶以上畜草轉化示範點,在全村普及標準化圈舍750間。以畜草轉化為重點,靠實幹部責任,在工作機制上取得了突破。該鎮為了靠實工作責任,加強領導,將此項工作納入目標管理,理思路、定規劃、強措施,把工作任務焊接到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身上。為了發展壯大養殖基地規模,全鎮13名科級以上領導幹部,黨政一把手各聯繫落實1戶100隻以上的養殖戶加入協會,其餘11名副職領導各自聯繫落實1戶50隻以上的養殖戶加入協會,為此專門制定了嚴格的獎勵辦法,確保了工作的落實。
勞務產業
勞務輸出是促進農村勞動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鎮上充分發揮勞務站和各級幹部的作用,依託勞力轉移陽光工程,加強組織輸出及培訓,推動勞動輸出由無序向有序、由苦力、體能型向智能、技能型轉變。全鎮計劃輸出勞動力5000人(次),其中組織輸出1450人,全鎮各種形式輸出5650人(次),其中向浙江、北京、和靜、喀什和蘭州、新疆等地組織輸出1400人(次)(其中赴新疆拾花工200人),已建立蘭州雁灘傢俱市場和紅光磚廠兩個勞務基地,共輸出375人(次)。
農業發展
全鎮共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5395.8畝,累計完成2.45萬畝。對全鎮退耕還林地及荒溝、荒山等重點區域實行封山禁牧。
鎮上下達各村梯田建設任務1450畝,已完成2300畝,累計梯田5.8萬畝。鎮上修建前川至高河、寧遠至羊營、寧遠至李塘的兩條農二級道路,完成了寧遠街道的鋪油,建成鄉鎮級公用汽車站1處和三個村級汽車站。“雙培雙帶”工程,鎮上突出在“培”、“帶”上下功夫,緊抓“共產黨員”和致富能人兩支隊伍,通過單位幫村、黨員聯戶、雙向培養、典型引路、基地培訓、結對幫扶,著手推行“兩建兩幫”,深入開展了“機關支部與農村支部結對共建,金融支部與專業協會支部結對共建、黨員幹部幫助貧困黨員脫貧致富、領導幹部幫助致富能手政治進步”活動,逐步走出創全區一流的“支部加協會,產業育能人,能人帶農戶,機關幫農村”的紅土模式。
發展規劃
一是通過抓面積、抓良種、抓技術、抓培訓、抓協會、抓訂單、抓市場、抓銷售,切實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
二是通過抓基地建設、品種改良、擴大規模、抓培訓、抓示範、抓資金,進一步搞好畜草轉化工作。
三是通過抓培訓、抓責任、抓基地、抓考察,大力推進勞務產業。
四是通過抓項目、抓整合,全力搞好小康示範村和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通過抓支部、抓協會、抓能人、抓產業,繼續深化“雙培雙帶”工程。
六是通過抓幹部管理、抓作風、抓任務落實、抓獎罰,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