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鬥魚科的結果 展開

鬥魚科

鬥魚科

鬥魚科,體呈橢圓形且側扁。本科魚為淡水魚,分佈於巴基斯坦、印度、馬來群島到韓國等淡水流域,棲息於江河支流、小溪、溝渠、池塘或稻田等。

形態特徵


鬥魚科魚類
鬥魚科魚類
體呈橢圓形且側扁。頭中大,有些種類的吻部短而鈍,有些則略長而尖。口小,開口斜裂,口能伸縮,下頜較為突出;頜齒是細小的錐狀牙齒;鋤骨和齶骨均無齒。有一特殊的輔助呼吸器官,是由第一鰓弓之上鰓骨擴大而形成的上鰓器,又稱為迷路器官。鱗片為中大型的櫛鱗,有些種類的側線退化。臀鰭的基底遠長於背鰭基底;多數種類的腹鰭會延長如絲狀。

生活習性


鬥魚科
鬥魚科
同種間之雄魚領域性強,常彼此相鬥。以捕食浮遊動物、水生昆蟲、孑孓及蠕蟲等為食,有些魚也會吃絲狀藻。具有特殊之產卵行為,產卵前,雄魚會先在水草多的水面上吐出氣泡,引誘雌魚產卵於氣泡中,由雄魚在旁守護。全世界3亞科12屬約46種,台灣紀錄2亞科2屬2種,其中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為原生種,絲鰭毛足魚(Trichogster trichopterus)系養殖業由境外引入而逃逸至野外繁殖成族群之觀賞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