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行為

非關聯性的產物

迷信行為就是非關聯性的產物。盲目的相信最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不科學解釋的行為是迷信行為。

定義


迷信行為就是非關聯性的產物。

性質


當某個反應專門與某個強化物的獲得有關時,我們就稱這個強化物與該反應 相關聯。
斯金納箱中的老鼠為了獲得食物丸必須按亞槓桿。這就稱為 關聯性,
即有機體如果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就不能獲得強化物。

應用


讓我們來做一假設:
如果我們把斯金納箱中的給食裝置設計為自動彈射裝置,
即不 管老鼠在做什麼,它都提供給他食物丸的話,那將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例如,我們假設,把給食裝置設計成平均十五秒鐘自動提供一個食物丸。
這樣按照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當給食裝置彈射時,不管這個動物在做何種反應都會得到強化,
因而動物就傾向於重複這個反應。當反應重複進行時,給食裝置再次彈射食物丸,
從而又進一步強化這個反應。
最終結果必然是不管這個動物在作出何種反應,唯有給食裝置第一次彈射食物丸時,
它“正好”被強化的那個反映就必然成為一個非常牢固的行為習慣,
迷信行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
例如,
第一個動物可能學會繞圈子,
第二個動物可能學會鞠躬。
第三個動物可能學會嗅斯金納箱頂端的氣孔。
這些行為我們稱之為 迷信行為,
因為使人覺得這個動物 彷彿相信他的儀式性反應是必能產生強化物的行為,而事實上卻不然。
這種全然不顧動物作出何種反應而給予強化就稱為 非關聯性。
在人類行為中就有許多迷信行為的實例。
例如,
若一個棒球隊員在打本壘前把帽子調成某種樣式,
那麼在他再度打本壘時,他很可能又把帽子調成那種樣式;
許多演員如果在進行精彩演出前穿著某種質料的服裝,
那麼當他們再度演出時也往往會穿著種質料的服裝。
以擊鼓的方式對付日食的土著人,總是以為“好象”是他的擊鼓聲才使太陽重新出現的,
因此他很有可能在下次日食時再度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