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醉美天下的結果 展開

醉美天下

餐館

醉美天下,上海文化餐館。老闆韋小寶,酷愛畫竹。

餐館簡介


醉美天下,上海文化餐館,經營江浙菜、官府菜、海鮮火鍋、本幫菜、川菜。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淮海西路1號(華山路口)西華酒店公寓2樓。老闆韋小寶,酷愛畫竹,師從韓天衡。
醉美天下布置典雅,擁有阿房宮未央宮、含元殿、開封府、斡耳朵、應天府、景仁宮、中南海八個包房。這裡與郎酒、崇明一畝田、餘生堂燕窩、聞普國茶、強勁奧林野生苦蕎茶、桃樂絲紅酒、宮廷黃雞等知名品牌展開合作,帶給消費者愉悅的用餐體驗。

環境陳設


醉美的各個包間、大廳處處都有各位大家留下的墨寶真跡。在此可以看到:九七老人顧振樂親筆所題鑲名聯“小中見大、藏珍觀寶”;九一書家高式熊的墨寶“醉美天下”;當代篆刻大家書法家陸康與朋友當晚醉美后,即興撰聯書法“朋友歌書畫,兄弟煙酒茶”;範文通老先生的橫幅“天下醉美”,以及酒後即興書法“醉顏斟酒徐徐下,美味留香六六天”;海歸藝術家桑家敏的朱書精品“心經”;恢翁江宏的潑墨“山水畫”;花王方攸敏的水墨“梅花牡丹圖”;太一道人的“梅蘭竹”圖、禪意荷花,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周志高題字“醉美天下”;四川四大才子聶作平撰聯“醉卧東海看萬里長江美中國幾番沉睡幾番醒, 閑步九州問千秋皓月映天下何處風霜何處晴”,等等。真是美不勝收,讓每一位愛藝術的來賓都十分艷羨。
醉美天下主人書房
醉美天下主人書房
一出電梯,就被服務生引領去書房,一路走過廳堂,只見牆上掛著陳家泠、陸康、高式熊、顧振樂、劉一聞、周志高、江宏、方攸敏等海上的名家書畫和西藏活佛創作的十餘幅佛教油畫,以及擺放的各種古玩藝術品……走進書房,牆上仍是琳琅滿目書畫,還有一排放滿文史畫冊書籍的立體書架。古樸雅緻,墨香縈懷的藝術氛圍,讓人頓生一種由衷的親切感。

創業過程


1996年,二十歲出頭的韋小寶從家鄉成都來到上海。那時候,IT行業剛剛興起,韋小寶看準這個潛力無限而又利潤豐厚的行業,義無反顧的投身進去,成為一名優秀的電腦銷售人才。“那時候最好的成績就是一年完成了兩個億的銷售額”韋小寶現在回想起來都頗有成就感,“我的第一桶金,就是那時候做電腦賺到的”韋小寶笑言。也許是那時年輕感覺錢太好掙了,韋小寶覺得應該做一些自己更喜歡的事情,於是生性喜歡交友又愛美食的他,在2003年與幾個好友一起在淮海路上開了兩家餐廳,取名“醉美”。經過幾個人的共同努力,醉美做得風生水起。
說到這裡,有一個讓韋小寶頗為得意的插曲,“醉美”品牌於2003年註冊,2005年獲得註冊商標,剛開始醉美品牌在上海是以高端川菜形象出現,獲得吃客們的認可及高度肯定,2006年經營的醉美官府宴,引進了名揚天下的譚家菜系,再次提升了“醉美”品牌形象。而現在“醉美”品牌在全國就有二十多個城市及地方侵權,可見“醉美”這個品牌是多麼的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正當醉美官府宴逐漸聲譽鵲起時,老天卻給韋小寶出了一個大大的考題。2007年地鐵10號線的一個站點正好修在了“醉美”的門口,就這樣一修就是兩年半。因為地鐵的修建,整個華山路被圍了起來,隔斷了路兩邊的交通,“醉美”彷彿被逼到了一個“死角”,由原來最為繁華熱鬧的地段變的冷冷清清。可想而知,地緣對於一家餐飲業的影響有多大。修路阻斷了人流,沒有了人氣。韋小寶回想起2007年至2010年這幾年,真是感慨萬千。到2010年,股東只剩韋小寶一人留下。韋小寶說道,“那時候,為了幫我們渡過危機,上海市四川商會成立的投資公司幫醉美解決了200萬元的貸款,在最危急的關頭,給了我們有力的支撐,使醉美走到現在”。2010年,10號線地鐵站竣工,韋小寶還沒來得及舒一口氣,卻發現:華山路依然封著,11號線開始修建。這一修,又是一個兩三年。在經受了前幾年的磨礪后,韋小寶此刻的心情反而平靜。韋小寶豁達地說“修路的幾年磨練了自己,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困難”。路雖然繼續封,但是“醉美”的路不能封,此時,韋小寶儼然已經胸有成竹,要走出一條“醉美”所特有的經營之路。

拜師韓天衡


知道韋小寶兄未曾拜過師,一日我(耿忠平)問他是否想成為韓天衡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呵呵一笑並未作答。那知,我前腳剛走,後腳他的微信就追來了:“真想,但真不敢想!”看罷我不覺一樂,因為多次聽他感嘆:常信手塗鴉,而學不得法,茅塞未開。於是,有一天,小寶挾著一卷習作,虔誠地側坐於韓先生的身邊,專心聆聽對習作的點評,生怕漏了一字。一日韓先生在微信中看見小寶墨竹點評道:“此作穿插有度,也頗見骨力,宜保存之。”在另一幅剛畫完枝竿未添葉習作,韓先生又留言:“加三兩葉,即可得蕭疏之致。”……雖然只是片言隻語,韓先生對小寶的添犢之情盡顯其中。終於不久的一天(2014年3月1日),在名家陳鵬舉、王琪森兩先生,以及幾十位韓門師兄和朋友的見證下,小寶鄭重地跪在韓老師和師母的座前,叩了三個響頭,心中牢記著韓老師的寄語:“要多讀詩書,要多收集素材,要多觀察生活,真正畫出竹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