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中山廣場

瀋陽中山廣場

中山廣場位於和平區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交叉處,面積2.64萬平方米,始建於1931年。1969年該廣場進行改造。廣場中央為一座高達10米的大型毛澤東全身塑像,底部建有以建黨以來武裝奪取政權、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的革命紀念群雕,是瀋陽市文中心之一。

概述


在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3條道路交叉處,有一處讓瀋陽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紀念意義
瀋陽中山廣場
瀋陽中山廣場
的廣場——中山廣場。
廣場始建於1913年,當時稱中央廣場。1919年稱浪速廣場;國民黨統治時期,浪速廣場更名為中山廣場,瀋陽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時期稱紅旗廣場;1981年又恢復了中山廣場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對中山廣場進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廣場中心新建了噴水池,烘託了廣場的氣氛。現今中山廣場宏偉壯麗的景觀是在1969年進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1969年5月7日當時為紅旗廣場的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一期工程同年9月28日竣工,二期工程於1970年5月13日開工,同年10月1日竣工。竣工后的廣場中央敬立一尊大型玻璃制毛澤東塑像,這位偉人神采奕奕、親切慈祥,巨手揮指前方,健步從容向前,巍然屹立。
目前,中山廣場正以清新整潔的環境和功能齊全的設施供國內外遊人瞻仰、遊玩和休息。

具體介紹


中山廣場文革時期,一度改名紅旗廣場。同時,在廣場中央建起一座高達10米的大型毛澤東全身塑像,底
瀋陽中山廣場
瀋陽中山廣場
部建有以建黨、武裝奪取政權、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的群雕。
側面像是使用玻璃鋼為原料製作的。由瀋陽魯迅美術學院設計創作,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玻璃鋼雕塑,也被雕塑界公認為最成功作品之一。
大概是因為這個藝術價值的考慮或者借口,使得瀋陽在文革結束后拆除塑像風中,僥倖的沉積下了這一城市的歷史記憶。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
毛澤東這一典型動作,激動過八億紅心,定格了一個時代
1996年市政府對廣場進行了大規模更新改造,增設了一些新設施,使其成為一個音樂文化廣場。改造后的中山廣場,將有8組美麗壯觀的高桿燈,112個燈頭,工作功率為73600瓦,把廣場照亮。
場內14組花燈絢麗多姿;4組功放,4000瓦音樂功率,16個音箱共同秦出優美的旋律,供遊人欣賞;場內6800平方的廣場地面鋪設蓮花紅磨光大理石,里圈人行道1240平米鋪設千山紅花崗岩,外圈人行道4200平米,鋪設以紅色為主調配以彩色圖案的彩色方磚,整個瀝青路面16000平米,翻建一新,8個花池整修一新,3200平米的草坪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給整個廣場帶來一派生機和活力。

參考資料


http://www.izy.cn/travel/86/5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