鏨字石村

鏨字石村

鏨字石村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下轄的一個村級行政單位,位於三里畈鎮北部,全村17個組,28個自然垸落,536戶村民,共2130人。村子西南北三面都是大山,東面較為開闊。距離203省道2公里,有鄉村公路到達村前,部分山區修有土路。這裡山清水秀,環境清幽。人們熱情好客,善良純樸。2012年,鏨字石村被中國食品博覽會組委會授予“古柿樹村”稱號。

地理位置


鏨字石村位於三里畈鎮北部,北靠肖家山,南望平頭嶺村,西接蕙南山村、百畝堰村,東鄰邱家河村。

地理環境


地貌

這裡屬於山區,地貌呈西高東低走向,一條小河收容了村內兩條清澈的小溪水,在村東頭盤旋迂迴后,緩緩繞山而出,匯成巴河源流。山區面積佔全村80%,耕地面積15%森林覆蓋率80%。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1408毫米,冬干(冷)夏濕,春暖秋涼,年均總日照時數2047小時,年均輻射熱量109.25千卡/平方厘米。全縣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4.6℃,無霜期平均240天。全縣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個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探明的金屬礦產有鐵礦,但蓄量不大。
非金屬礦產有長石、石棉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石、雲母。
農業資源:小麥、水稻、油菜、棉花、板栗、茶葉、柿子等。
林木資源:主要以馬尾松刺杉樟樹,楓樹,栗子樹,柿子樹等樹木為主。
特產資源:柿子、板栗。

政治體制


村委會下設村委書記,村長,婦女主任等職,支部書記、村長:熊俊民,村婦女主任:雷愛英。

鏨字石甜柿


鏨字石村
鏨字石村
鏨字石是中國甜柿第一村,是舉世聞名的古柿樹村,有百年以上的古柿樹5000株。因為得天獨厚的甜柿資源,自古以來鏨字石人居興旺,商賈發達。
羅田縣鏨字石甜柿,是原產我國唯一的完全甜柿,果實在樹上成熟時自然脫澀,味獨特,有鮮美、艷麗、甜脆、爽口等特點,被譽為“國際珍品”。有900餘年的栽培歷史。羅田甜柿風味獨特、鮮美、艷麗、爽口等特點。現有百年以上的古大甜柿樹5000多株,其中鏨子石的甜柿久有盛名。2001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命名羅田為“中國甜柿之鄉”。
鏨字石的甜柿,以其皮薄、肉嫩、個大、核少、汁多、糖濃等特點,被列為全國八百多種柿子品種中的最優品種,是全世界唯一自然脫澀即可食用的天然甜柿,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以此命名的"羅田甜柿"被載入中、日兩國權威機構的林果專著。鏨字石的甜柿,主要分佈在關帝屋、熊家垸、叢林屋、二房垸一帶。關帝屋垸中的兩棵百年老樹被列為羅田縣第六、七號柿樹。

風景名勝


鏨字石村不僅地產甜柿,而且風光迤邐,名勝遍布。南倚富豬寨,西聳蕙蘭山,北擁五峰寨,東望薄金寨。鏨字石西北的二房塆,是熊姓集居地,居民信佛好善。位於塆北半山中有座遠近聞名的佛祖庵。
鏨字石村不僅地產珍寶——甜柿,而且風光迤邐,名勝遍布。南倚覆鍾寨(富豬寨),西聳蕙蘭山,北擁五峰寨,東望薄金寨。關帝屋有三百餘歲的桂花樹,枝繁花累,歲歲飄香;王家榜有百餘年的絞藤樹,纏住一叢三株同蔸的二百餘年的松樹,絞藤樹紫花妖艷,招蜂引蝶;“銀子石”掩埋小河潭裡,令古今村民望“銀”嗟嘆;“仙人石”醉卧獅子岩背,徒令信徒浮想聯翩;南山懸崖處有小姐洞,洞深三丈,洞闊丈余;羅漢岩立在覆鍾寨西側,岩險石奇,栩栩如生。佛祖庵位於覆鍾寨下,與對面的五寶庵遙相呼應,梵音混響;水口寺處村之東崗,龍興觀居村之西山,釋道分立東西,和諧共鳴;夏家鋪水庫的東西二渠依山繞坳自鏨字石村中兩翼橫陳,其楊名沖渡槽高聳山谷為鄂東名槽。熊氏為該村大姓,始祖陵寢掩映在小河旁邊,在此多次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佛祖庵
佛祖庵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覆鐘山(富豬寨)與羅漢岩的交界處,建設於明代,是一座具有600年歷史的古老佛庵。原建築毀於文革,現建築為後人所建,佔地面積360平方米,有詩云:覆鍾寨下佛祖庵,顯赫威靈六百年。古剎深山多故事,墓碑風化訴苔蘚。佛祖庵掩映在富豬寨西麓叢林之中,北倚羅漢岩和蕙蘭山,有山道通聯扁擔坳;東臨五峰寨和牧馬岩,中間穿夾楊梅沖;南向薄金寨和七道河,有水泥馬路通往203省道。四周森林茂密,尤其是廟門一帶有苦櫧栲古樹數十株,環境十分幽靜。
佛祖庵歷史久遠,興衰經歷跌宕起伏,故而傳說很多。相傳很早時候,有個塆子叫顏家溝(現在已沒有此塆名),一家熊姓人家的獨生子,眉清目秀,詩書滿腹,卻醉心佛學。他屢次拒婚,經常獨坐土地廟前靜默經文。父母為其訂婚雷氏女,臨婚之時,他卻遠逃河南避婚。其父遠赴數百里,將他找回,但他毀棄婚裝,棲息土地廟。父母無奈,只得土地廟改建為一排三連的廟宇,就是佛祖庵的前身。其子法名凈欲,終結佛緣而修正果。明代洪武年間,熊氏子仁、子忠二兄弟維修佛祖庵,並添建部分設施。明萬曆年間(1583年),湖廣名僧無念祖師駐錫今古寺,在黃岡地區倡修寺廟300所。佛祖庵首起響應,依山就勢,建成長五間廟宇。清順治年間,熊氏成維捐松山一面。康熙年間,熊氏文燁捐水田二畝及松山一面。此時,佛祖庵香火旺盛,僧人眾多,以至於在殿牆開窗,分發齋飯,至今飯窗猶在。乾隆之時,有遠僧來此駐錫甚久,后與當地歹徒勾結,陰謀將佛祖庵據為己有。熊氏永福訴之官府,終於判歸,所以佛祖庵又名“復祖庵”。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天劫人難,庵中許多文物蕩然無存,典籍茫然莫考,現在僅有“三塊破壁附餐窗,一座古塔披苔蘚”。

著名人物


鏨字石山青水秀,不僅地靈,且有人傑。本土名人譽滿鄉里。熊禮潮老先生的詩詞,散見於國家及東南亞報刊。熊國兵的行草墨寶流行於書法人家,熊宏才的攝影繪畫為人艷羨,熊理國的花卉培植,燦爛於富貴人家,行政官員有某報社原副社長雷伯修;某報業集團廣告部總經理雷莉;行武出身的有熊桂平,名顯於京城;企業家有熊俊軍、熊勇敢、熊久才;中醫針灸有名醫熊定慧,學歷最高的有博士雷兵鄭靜夫婦,現定居加拿大;全村有國家211重點大學畢業生12人。

社會事業


鏨字石村雖處偏僻山谷,但新農村建設卻與城鎮健步同行,各類商鋪有30多家,網際網路連接到村組,鄉村公路組組相通,電視、電話普及農戶,居民樓房率85%以上。鏨字石小學是教育的重點學校,曾設立初中。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